2005-12-19 21:37:27gaSnake

御宅族



御宅族 / OTAKU / おたく / お宅 / 宅。
廣義指對於某些範疇異常熱衷及具有淵博知識的人;
狹義指動畫、漫畫、遊戲及其週邊的狂迷。
在日文字義上,原意是「貴府上」,同時是一種「第二人用敬稱」,主要用來稱呼一些不認識,連名字都不知道的人,約等於中文的「您」。

字義演變

1982年播映的動畫《超時空要塞マクロス》,擔任角色設定的美樹本晴彥及機械設定的河森正治二人,成長路可以用「公子哥兒」來形容,言行較有教養及禮貌,早在70年代末期,他們出席SF迷的大會時便以「おたく」來稱呼不相識的人;他們轉型為創作者後,持續出席SF迷大會,二人受到SF迷注目及尊敬,其言行也被仿效,於是「おたく」一字成為SF迷的用語。( 亦有指「おたく」的流行是在於功能上方便SF迷交換情報時用以互相尊重地稱呼 。)

二人的用語習慣反映在他們參與的《超時空要塞マクロス》中,當時的動畫主角基於人物設定用詞多半隨便粗野,而他們參與的角色卻以「おたく」互相稱呼,播映後為一般動畫迷挪用,情況有如趕潮流。

這個情況看在元祖SF迷眼中很不是味意,於是他們就停止以「おたく」互相稱呼,與趕潮流的動畫迷劃清界線,更以「おたく」專稱那些膚淺的動畫迷,成為一個帶有貶意的用語。其後於1983年評論家中森明夫在漫畫雜誌《漫畫ブリッコ》中也以「おたく」稱呼沒有內涵的動畫 / SF迷,意義相當負面。

「おたく」這個新生詞語第一次與社會接觸是因為1989年的「宮崎勤事件」。事件又稱「東京・埼玉連續幼女誘拐殺人事件」,其後在犯人宮崎勤家中起出大量的色情動畫錄影帶,「おたく」一字被扯上關係,日本傳媒一知半解的運用將「おたく」扭曲成「窩在家(お宅),沉迷自身嗜好而拒絕和無法跟外界交流的人」,情形就如中港台傳媒將BL女、同人女、COSPLAY、LOLITA沒有經過了解而亂用 / 刻意歪曲一樣,致使今天許多人都對以上族群都留下洗之不去的負面印象,誤中傳媒陷阱的竟然還包括許多文化評論人,用傳媒的錯解去作評論,越描越黑,好一個資訊社會的悲哀。

直至90年代,自稱及人稱「OTAKING / 御宅族王樣 / 御宅族之王」的岡田斗司夫出現,他積極發表評論、研究和動畫宣揚他的「OTAKU論」,他認為OTAKU乃文化人的新型 / 最終進化型態,為OTAKU的定義帶來正面及肯定的元素。

定義

根據岡田斗司夫的定義,他將OTAKU界定為:「在這個被稱為『映像資訊全數爆發』的21世紀中,為了適應這個映像資訊的世界而產生的新類型人種」。
他認為OTAKU有三個特徵:
1. 有著高度搜尋參考資料能力的人
2. 擁有對這個映像資訊爆發的適應力,有跨領域的資料搜尋能力,對映像創作者所提示的暗號,一個也不漏的加以解讀與研究。
3. 永不滿足的向上心和自我表現欲

值得留意的是第三點,與以往給大眾和傳媒的印象大為不同,而事實上這才是根本的OTAKU精神。早期的OTAKU往往透過同人誌、COSPLAY、評論甚至從事ACG ( ANIMATION, COMIC, GAME ) 的工作而影響或監察業界,充滿自信及專業精神,樂於對外溝通;反觀現在的OTAKU甘心止步於消費者的角色,性格較內向及排他。

而事實上要成為一個OTAKU殊不容易,岡田斗司夫也提及代價是要「在經濟上、時間上與知性上,付出天文學等級的投資方能成就」的論述;當中搜集產品、情報所付出的金錢和時間,埋首情報真偽、研究喜好事物的一切符號和象徵意義的心力,最後整理出自己一套觀點和理論的分析力和自主性,是絕對不容忽視的。更何況要成為岡田斗司夫口中積極的OTAKU就更是有血有汗了,所投放的精力相信可以讀幾個香港學生hea讀的學位吧。

有批評岡田斗司夫的OTAKU論過於偉大或神化,我認為不然。
個人認為他的理論頗有參考的價值,價值在於他對OTAKU文化、習性和精力如何投放、投放在何處的理解;至於投入的程度或投放的時間等等,我相信每個專業中最專業的人也是如此,畢竟有涯無涯,不過如此。

誠如前言,我認為OTAKU就是指對於某些範疇異常熱衷及具有淵博知識的人,又或狹義地指ACG的狂迷。這個定義較為公平和中立,也比較有價值,比背負著沒意義的歷史污名公正得多。

隱蔽青年

隱蔽青年=御宅族=電車男=關在家=不事生產=需要幫助 / 治療的一群。
這是社會上普遍的誤解。

隱蔽青年 / HIKIKOMORI / reclusive adolescents,指一些把自己困在家裡,不肯上班上學,不肯與人接觸的人 (新聞透視那幾個就是)。這個族群的成因有很多,主要是因為互聯網的發達,讓人可以躲在家中透過這個過濾層與外界接觸,促成一種內向的人格。他們躲在家中,就算一天睡十多二十小時,也總有時間要消耗掉,要幹甚麼?不斷推陳出新的ACG作品、網上遊戲、可以每期追看的漫畫、動畫自然成為部份隱蔽青年無盡消耗的物品,而最方便是以上的都可透過網上購物或下載獲得,滿足他們足不出戶的慾望。

正是ACG與互聯網這些現代產物的同步,令隱蔽青年與御宅族扯上了關係。的確隱蔽青年中有不少是御宅族,但誠如上文有關御宅族的論述,御宅族卻不必然是隱蔽青年,這是必須釐清的關係。(更值得關注的是,香港的隱蔽青年多半來自低收入家庭,他們關在家有一半是出於需要及因此發展成的習慣,三餐不繼缺錢消費,更遑論去花風流錢在ACG上。)御宅族長時間獨自一人在家,看漫畫看動畫上網是出於必需的,這是基於他們所接觸的媒體的特性,與他們的人際溝通能力並沒有直接關係,而我相信這樣的罪名也不會落在其他範疇埋首研究室工作的學者身上;有說御宅族喜歡的事物都是抽象、虛無和幼稚的,造成他們與人的隔膜,這是對於御宅族的研究範疇不了解和蔑視的表現,須知ACG是職業、是藝術、是經濟體系、是媒體、是科技,更重要是不能忽視的文化,有關它們的研究是不能避免而必需的。



那麼電車男算是御宅族吧?算是隱蔽青年吧?

電車男毫無疑問是一個御宅族,但他不是隱蔽青年,從他會與網路上的其他人溝通,又會出外購買心頭好,已經跟隱蔽青年扯不上關係。的確,他在處理人際關係上是被動和退縮的,但我認為這是部份青少年的普遍內向性格,看到惡霸不敢作聲,這樣的青少年不是一個招牌能砸死一打嗎?當然,我不排除他會發展成為一個隱蔽青年,基於欠缺這方面的人格描述,這裡就此打住。


有說電車男是一個關於御宅族的故事,其實很吊詭。

電車男自從認識了愛瑪仕之後,收到網上毒男的鼓勵,也收到了他們的自嘆不如,好像毒男的生活真的一文不值 (說到底毒男也只是沒女性緣的男士,慘不慘看你自己啦),沒有人以自由自在的生活模式反駁公式的「改變、追求、告白、拍拖」,完全在否定自身族群的價值,「毒男」身份原來負面,負面得「毒男」自認。

御宅族身份的處理也相若,電車男一直對愛瑪仕隱瞞自己御宅族的身份,為參加「同人活動」而感羞恥,甚至把珍而重之的海報和模型處理掉,這是在否定自己身份的存在價值。
最後,愛瑪仕對電車男說:「有我就不需要同人誌了吧?」
電車男堅決回答:「我不會再買了。」
令人毛骨悚然。
有人覺得愛瑪仕很可怕,令電車男脫離御宅族;我卻認為,電車男打從一開始就認為御宅族的嗜好是惡習,是他無法「戒掉」的東西,不過不用取捨時就姑且繼續吧;又或者,在他的價值觀裡,御宅族的身份在「戀愛」的體驗面前不值一哂。
如果這樣,一個蔑視自己身份的同族,我倒想他脫離呢,他的消失根本不足可惜。
情形就如告訴你一個同性戀者向家人出櫃後,恥於自己的身份,順從於家人,改變自己的性取向,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這樣的例子取得典型嗎?抑或只是滿足社會大部份群眾所謂「關心小眾」的獸慾?

一個關於脫離自己身份、取例不典型的故事,還可以說是御宅族的故事嗎?
怪不得「電車男」被說是叛徒的故事。

對於熱衷任何事物的人而言,過程肯定是正面的、享受的,不需其他人去評價、糾正或治療。當然,過度沉迷和投資或會造成生活其他方面的缺失,這對任何範疇的興趣也是一樣,正如沉迷青年文學獎也可能會造成溝通問題;但於我而言這也是個人取捨的問題,畢竟生活,是活的生活。




後記:
絕對是有感而發社會上太多誤解而寫,已寫得儘量淺白,又基於本人如此淺陋的理解,如有錯漏,敬請提出。
話說回來,我很尊敬OTAKU,可惜連我覺得最似一個OTAKU的pi也未算合格,看來要找一個OTAKU來尊敬也不易,而我當然論資排輩邊也未沾上。當然,如果我是的話,我會為我人生中有點價值而慶幸。
葉言繪 2007-04-02 22:25:27

看了一下午,你的最為中肯!
現在社會被錯誤資訊和被資本主義社會的商品網絡機制(如:吳X憲的我猜)搞的一整個冏...
看那一推&quot自稱&quot 宅男宅女的迷途小羊們~
我都只問依句:請問,您的專長及研究領域是?
結果大多得到的是...詭辯!

版主回應
哈哈太過獎了
想不到陳年文章得到陌生人賞識回應
應該是本台的第一次吧
中肯說不上
就是平反澄清的味道比較重
畢竟當初針對的就是無知的人和那些迷途小羊

*話說隔了一個星期的回覆會有人看嗎?
2007-04-10 08: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