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09 21:13:39。寶貝熊。

青少年人際心理

  從一個人的心理發展來看,友情、愛情的追尋與滿足,都是青少年最重要的心理需求之一,這種需求的追逐與滿足,都要經過人─己的互動過程來完成。因此,人己關係的互動對青少年而言,就顯得無比重要了。人際關係良好,情感的需求容易獲得滿足,在同輩團體中,亦容易得到認同感與歸屬感。有了認同感,便有學習、觀摩的對象;有了歸屬感,便可消除人際交往的緊張、害怕、焦慮等情緒。相反地,人際關係不佳時,情感的需求較不易獲得滿足,因此較無法與人建立起信任、親密的人際關係。



常見的人際心理遊戲

對青少年而言,最常見的人際困擾是:
1.不知如何開始(選擇)自己的人際關係?
2.不知如何與人交往?
3.不知如何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青少年由於經驗不足,因此在面對上述困難時,常顯得手足無措,一籌莫展。但是在團體的觀摩、學習下,久而久之,便學習到一套屬於自己的人際交往的心理遊戲。其中,最普遍、最常見的心理遊戲包括:
1.扯後腿:利用背後捣蛋、唱反調的方式,表達出自己苀誕的角色,期能獲得別人的注意,並確立自己在人際間的地位。
2.欲擒故縱:善於利用小聰明算計別人,或設下小圈套,引人上當因此而沾沾自喜、自鳴得意。
3.可憐蟲:自怨自艾,表現出可能兮兮的樣子,以獲得關愛與同情。由於自憐的角色不易突破、超越,因此個人的心理成長受限制。
4.喧鬧:利用嘻笑、哄鬧以掩飾自己,逃避面對現實的自我。
5.責任轉移:為自己的行為做合理的解釋,藉以減輕壓力、逃避責任。
6.打帶跑:在團體中不願意表現自己真正的意圖,而以蜻蜓點水的方式淺嚐即止,而令人疑惑不解。
7.失敗者:從內到外全然否定自己,把成功歸因於運氣;把失敗歸因於命運。在團體中,雖然把自己定位於失敗者,在別人面前亦以失敗者自居,但基本上並不希望自己是永遠的失敗者。
8.欠債者:在團體中始終扮演入不敷出的欠債者,欠人情、欠友情,永遠償還不清、清理不完。
9.吹毛求疵:自以為是,永遠看不到自己的缺失,卻能再三數落別人,指責別人一無是處。
10.剛愎自用:堅持己見,一意孤行。曲高和寡,偶而虛晃一招,自得其樂。

  以上是青少年最常見的十種人際間的心理遊戲。這些遊戲原本是無所謂對錯、好壞的,但青少年使用某些遊戲久了,很容易養成習慣性反應,因而定型下來。倘若青少年經常使用已定型的心理遊戲與人交往,別人有如霧裡看花,很難了解真實面貌,久而久之,自然而然便很難結交「心靈契合」的知心好友。

  我認為自己先學會真誠地對待別人,別人才可能以真誠回報。真誠的態是不虛偽、不做作、表裡合一、言行一致。友誼的可貴,在於誠字。同儕對青少年思想、觀念行為的影響力,大於師長、手足、父母的影響力。自古以來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學習選擇朋友是必要的。若能選擇性情相近、志同道合的朋友,定有助於個人的成長與發展。人際互動中,若要保持和諧的關係,必須在取與捨、施與受之間感到輕鬆自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當這些權利受到侵害、威脅時,每個人都有權利去維護它;相反地,每個人也有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不過,這些義務和責任必須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強人所難式的要求,應該適度加以拒絕。並且要尊重別人的權利,如此才能擁有一個圓融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