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8 10:18:42伍季

「詩歌空間與空間詩學」研究之博士論文計劃年內出版

五、六0年代台灣軍旅詩歌空間書寫:以洛夫、瘂弦、商禽為考究對象

本論文獲國家文學館獎的博士論文,不同以往以時間為史的論述基礎,或以現代詩歌的純粹美學氛圍為敘述底本,這是一本以空間結構來思考現代詩及詩美學的專著,開創現代詩論述一個新的格局,因為在方法論上,我們有詩論(史觀及美學觀)與空間(建築)各自獨立的研究傳統,卻少有相結合延伸的成果與經驗。此論文,將二者綰接起來,在詩學論述的經驗與空間論述作整合,將現代詩將的論述又拉至一個多面思考範疇與向度。

 

摘要

 

台灣現代詩歌研究多以歷史及時間為參照系,以「空間」的概念來切入及詮釋者並不多見,爭辯不休的「台灣意識」或「中國情結」往往佔據著論述的篇幅,它們經常忽略了探究詩美學與藝術真正的精神與價值。本論文擬從引發不同的角度來思索,將「詩歌」與「空間」作結合,不獨立探索詩美學,亦非在物理空間鑽研,而是在兩者作為研究對象的歷史傳統,於其間釐出一條清晰的空間書寫脈絡,作為台灣現代詩創作的空間書寫作另一番考察。在方法論上,我們有詩論與空間各自獨立的研究傳統,卻少有相互結合異時的鑽研成果。在資料的參引上,我們往往得參酌詩學論述的經驗與空間論述作整合。

本文選定五、六0年代戰後現代詩軍旅詩人作為考究對象,一方面由於現代詩因他們在質量上都展現了顯著的躍昇,另一方面由於他們的崛起與壯大恰好正是五、六十年代台灣文壇特有的現象。本論文選取洛夫、商禽、瘂弦為研究對象,乃因他們的作品在軍旅詩人中是較精純與整齊的,迄今對詩壇仍有一定的影響力,論文扣緊著「空間」來尋索他們在這方面的特色與成就。論文之論題上明確標出「空間」,以彰顯其有別於詩史的觀照而忽略了文本空間獨特的美學與研究面向之形成,以擺脫以往為歷史框架所建構的各種論述。

本文分為六章,首末兩章為緒論與結論。 第二章先對洛夫、瘂弦及商禽這三位詩人做了一鳥瞰式的空間掃描,因而獲致他們是在一個社會局勢相對不穩定,政治往往對創作做箍制而他們自己又在故國之離散情況下,其空間詩藝是如何形塑成功的。洛夫的石室實乃前線金門的碉堡,其中充滿死亡的氛圍,其空間越往下且越往下空間愈壓縮狹小(石室→棺槨→墳→骨灰)、幾至無可救贖之可能;相對於洛夫之死亡氛圍,瘂弦的航行意象却充滿暗礁與險阻,他常將人生比喻成死亡機率極高之「航行」,在這樣一個「風險社會」中,詩人是如何調整建構自我與異己(other)之間的場域。至於商禽,他的「自我監牢」與敞視建築,往往桎梏住肉身與靈魂,其所反映的是無所不在的箍制與監控。透過上述之種種鳥瞰,我們發覺了當時的環境氛圍與詩人所採取的創作策略密切相關。

第三至第五章開始進入分論時,我們開始實際地毯式的搜尋,由他們的創作技巧去探索他們創作的理念與美學技巧。洛夫類似蒙太奇(montage)手法的「置喻」(metonymy)與「倒置」技巧,是典型的主體客體易位與擺佈,亦是時代異化與疏離的真切感受;我們常將其貼標籤為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然而由其存在之空間觀之,我們反而可由其創作找到貼合點,更可在他的感受中,發現他那種「遞降地窖式」的空間書寫。在瘂弦身上,透過他那「韻律式」的節奏與歌謠風,我發現了「地方芭蕾」的特性,那是他從感覺出發留下的餘韻,更在他劇戲性的表現風格中,發覺他所拉出的類喜劇之距離與張力,將詩行中的肢體、動作如此緊密地與其韻奏嵌合在一起。商禽善用變形的詩藝,長篇敘事地營造情境,詩中充滿著動物化的隱喻,他的「吠月/逐月」思索,就是一種原型神話心靈的投射。他打破了有限存在的藩籬、海峽空間的文化阻隔,以及親人與長輩的懷想距離,進而去把握無限、想像語言所蘊含的生命意義來破除對死亡的恐懼;最後,他像「介殼蟲」一樣,擅於「保護」及「防衛」,並且習慣於黑暗並在裡頭做夢,不願溝通,這恰巧都與他創作的主題與材料如出一轍。

  

 

關鍵詞:空間、現代詩、洛夫、瘂弦、商禽、蒙太奇、地方芭蕾、變形神話

 

 

感謝詞

 

這本論文從洛夫的「石室」展開對空間乃至現代詩歌空間書寫之美學思索與探究,從思考的萌發、著手寫作到最後完成,整整花了三年多的時間,方發覺不探究則已,一探究,精氣神不斷被割裂、紛亂難理,如墮入無底深淵,又似身陷洛夫等人所圍佈成的「地窖」,箇中滋味,實在難以向外人道。

初讀洛夫、瘂弦、商禽的詩,是在青蒼少年時代,那時也只是似懂非懂甚至不求甚解的年少情懷,一種難以言喻的淡淡迷戀與迷惘;如今,回顧那段書寫的的日子,終日與其為伍,不斷在他們詩行中徘徊、遊蕩,搔首蹙眉、書硯「狼藉」,好幾回都在書桌前趴睡去,自己彷佛也成了他們詩中一個苦澀的身影。但是,這絕對是值得的,他們帶給我創作的養份,以及從研究中所得到的收穫,亦不是外人所能體會的!

我生命也有個二個石室,一個是深盤心靈底處,連陽光也探觸不著,但卻令人卻甘之如飴;另一個我所感謝的起居「石室」,在我捶胸擊牆鬱悶時,能叩以輕輕的回聲,讓我知道還有「人」在陪伴!衷心感謝陳師鵬翔相當嚴謹又細心的指導,沒有您,這本論文是永遠無法成形的。感謝楊松年老師的啟蒙與教誨,儘管後來您回新加城沒有繼續完成論文初構的商討,卻讓我得到相當大的收穫與成長。對於李豐楙、蔡芳定、陳信元,以及陳煒舜老師們細心的評閱,並給予許多非常寶貴的意見,讓此拙論得以初露頭面,在此亦致上萬分的謝忱。謝謝中興大學校友室的林組長,是你讓我得以重回母校圖書館,就地取材更便捷地運用資源,以及佛光大學文學系素娟助教在論文行政手續上奔走之辛勞。最後,將這本論文獻給在天之靈的父親,我不會忘記四年前你臨終前的約定,我做到了!也沒有辜負您的期望,希望您能願再回到我夢裡,我非常想念您!

 

 

目  次

 

摘要                              

感謝詞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概念界定                                            8

第三節              文獻檢討                                           13

第四節  美學定位                                           22

 第五節 方法與架構                                         26

第六節 研究目的                                          29

 

第二章  白/灰地帶:五、六0年代三位詩人的空間與想像鳥瞰    33

第一節 地窖式遞降的空間:洛夫的「石室」與死亡            33

第二節        船首神像的眼睛盲了:瘂弦的死亡航行與流動風險      45

第三節        商禽的禁錮意識                                    59

第四節 小結                                              72

 

第三章  洛夫的錯位創作與空間的關係                         74

  第一節 蒙太奇技法與詩學的並置關係                        74

  第二節 存在(生)、消亡(死)「並置」的意蘊                83

     第三節 主客體倒置所呈現出的外在環境疏離之景象            92

  第四節 小結                                              119

 

第四章 瘂弦詩歌技巧與地方韻律的形式                         121

   第一節 瘂弦詩歌韻律所帶動的「地方芭蕾」特性              121

   第二節 主體、身體、「戲劇性」肢體及「悲/喜劇」           140

   第三節 遠遊、異域與想像                                 155 

   第四節 小結                                              161

 

第五章 商禽的散文式變形寓言與殼巢意象                      165

第一節 變形、寓言與祖靈                                 165

   第二節 門鎖住,或者勿將頭手伸出:商禽的屋窗             180

     第三節 退縮與防衛:商禽的圓巢/介殼                     188

第四節 小結                                             192

 

第六章      結論                                               195

 

附錄:洛夫、瘂弦、商禽所考察之詩歌                           200

 

參考書目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