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4 20:16:27加恩教會

禮拜的秩序


禮拜的秩序

「因為上帝不要紛亂,而是要我們和諧。」(哥林多前書14:33a)

 

   對於今日的基督徒來說,每個禮拜天準時到教堂做禮拜已經不太容易。工作的無奈,使得許多基督徒不太能按著教會的要求準時到教堂;而且今日資訊發現,使得許多人可以在網路上聽到不同牧者優秀的講道;觀念的驅使,使得不少人認為可以在家裡做禮拜,不需要到教堂裡。

舊約時代的崇拜﹕差不多所有聖經學者都同意崇拜的起源來自十誡中的第四誡:遵守安息日(出二十8-11;申五12-15),出埃及記208-11,神在七日中特別指出有一日要用來注意增添屬靈生命的需要。後來神在出埃及過程中,特別吩咐摩西建立會幕,使神的子民能有一固定地方敬拜神。再過一千多年,神又吩咐所羅門王建造宏偉的聖殿,目的是使以色列人認識到神的同在,又可以按時敬拜神,獻祭給神。神還特別制定崇拜的儀式,祭司的衣著,百姓的責任,在利未記中有詳細的吩咐。神指定日期,地點,方式敬拜他,因為神喜悅他的百姓親近他,向他表示感激,奉獻,保持神與人之間的溝通暢通無阻。

新約時代的崇拜﹕在耶穌時代,和後來使徒保羅時代,在聖殿敬拜是理所當然的,以色列人一直遵行律法在聖殿敬拜神。耶穌滿了十二歲,可以參加聖殿敬拜,他的父母帶他去聖殿參加崇拜(路加2章)。除了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之外,流散居住在羅馬帝國各地的猶太人,也到處建造會堂,繼續敬拜神,學習舊約時代律法書,教導孩童認識以色列神。

所以無論是舊約時代的祭壇、會幕、聖殿、會堂之敬拜,還是新約時代的家庭式敬拜,或是基督教在羅馬帝國政府下,成為合法之後的教堂敬拜,可以說都是一種集體共同式的敬拜。從舊約時代的歷史觀之,屬上帝的百姓若能聚集在聖殿共同敬拜上帝,就是一種祝福的象徵。反之,若聖殿被毀,百姓四散到各地,導致無法共同聚集敬拜時,就是一種上帝的懲罰與詛咒之記號。

使徒行傳第二章所記的大規模聖殿崇拜,正是在五旬節時候,天下各國的猶太人都遵守規定回聖殿敬拜神。那一天,聖靈降臨,彼得証道,見証耶穌救世的真理,當日就有三千人受浸,這是聖殿崇拜的大聚會。保羅書信中多次提及早期信徒作禮拜的傳統,他在希伯來書1025就鼓勵神的兒女要經常聚會敬拜神﹕「不要像某些人放棄了聚會的習慣,卻要彼此勸勉;既然知道主的日子快到,你們更應該這樣。」在寫給提摩太和哥林多教會的信中,保羅教導許多有關信徒參加崇拜、奉獻、守聖餐等應有的態度。

集體敬拜不只使個人靈命健壯,同時也加強整個教會的屬靈能力,加強為主發光作見証的功能。你曾見過有多少個 “孤單”的信徒領多少人信主,不合群的人根本就缺少 “群體”力量的支持。久而久之,信心靈命都軟弱,到後來,連信仰都沒有了。「一個人跌倒,另一個人可以扶他起來。如果孤獨一個人,跌倒了沒有人扶他起來,他就倒霉了。」(傳道書4:10)

盧俊義牧師分享:「信仰態度有要求,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功課,越來越多傳道者都不敢要求信徒遵守教會規律,特別是禮拜秩序,主要原因是教勢越來越衰微的這個時代,深怕有所要求,信徒不再來聚會而換到另一間教會去,此其一。再者,就是傳道者自律之力不足,當然就無法對信徒有所要求,大家都睜一眼閉一眼,結果教會生活規律越來越亂。三是傳道者雖然有自律,但卻不敢要求信徒跟隨,只為了要當爛好人,或是不想傷教會和氣,這樣,就很難將教會應該有的信仰秩序建立起來,這結果很容易讓有某種企圖心的人進入教會團體中興風作浪。近十多年來,我們台灣長老教會失序的情形一再發生,並不是沒有原因,就是因為傳道者自律低,有能力的長執、信徒打從心底壓根兒就瞧不起傳道者,因此,無論他說甚麼,也不會聽從,甚至還會發生長執、信徒要求傳道者配合他的需要辦事,這真的是很不應該啊!」

  「禮拜」可說是屈服在上帝面前,向上帝表達敬畏的禮儀。詩篇九十五篇6節詩人以慎重的態度邀請我們:「來吧,我們來俯伏敬拜他!來向創造我們的上主跪拜!」這邀請告訴我們,應該來到上帝的面前,以謙卑的行動,藉著屈身─即彎腰鞠躬及跪下來敬拜上帝,這行動即是一種禮儀,是向上帝表達敬畏、尊崇的方式,甚至是向上帝表明我們願意屈服於祂的生命態度,以這樣的態度加上藉著禮儀表達出來的行為就是「禮拜」。所以,禮拜無需限定於某種固定的型式或程序,而是藉著任何可能的禮儀所表達出來的「屈身」、「跪下」的謙卑態度。不管哪種教派的禮拜,但若參與的人是以謙卑的態度到上帝面前,即使所使用的型式不同,都會是上帝所悅納的禮拜。

   有個故事說:某人在夢中被天使帶到天堂,要他在那裡觀摩其他教會的禮拜,禮拜中他明明看到許多人正坐在他身旁,唱詩時也看到大部份的人嘴巴都一張一合,但他就是聽不到任何的聲音,這讓他感到很納悶,直到禮拜結束,他忍不住問天使:「為什麼我聽不到這些禮拜的人所發出的任何聲音?」天使告訴他:「你聽不見他們的聲音是因為這個教會裡的人,不管是司琴、聖歌隊、司會、會眾、甚至牧師,都只是習慣性地在應付禮拜,那不真誠的禮拜所發出的聲音是天堂裡聽不到的。」

  之後天使又帶他到另一個教會去,途中他心裡一直在想:「剛剛那個教會的人真是差勁,要禮拜也不認真一點,這樣不誠心又不專心的禮拜,怎麼可能蒙上帝悅納嘛!」不一會兒,他來到另外一個教會,教會中的每一個人禮拜時都滿臉榮光的樣子,他同樣看到會眾在做些類似祈禱、唱詩的事,但奇怪的是,他同樣聽不見任何聲音,當他轉頭看著天使,卻發現天使似乎也很投入的在參加這場禮拜。他再次納悶,待禮拜結束,不等這人開口,天使即先問他:「你是不是又聽不見任何聲音?」他說:「是啊!但我看?怎麼好像很融入的樣子,這究竟怎麼回事?」天使告訴他:「這是因為你剛剛看到別人軟弱時,心裡瞧不起他們,甚至驕傲起來,那不夠謙卑的態度,再次使你充耳不聞,除非心中有愛、有謙卑,否則是聽不見禮拜中的讚美聲音,更聽不到講道中的信息的。」

  這人從夢中驚醒,謙卑的向上帝認錯,原來他常常覺得禮拜乏味、無聊、得不到幫助或餵養,不是因為禮拜的型式或詩歌、信息的好壞,而是自己沒有謙卑、真誠、專注的參與在禮拜之中。

參加禮拜有幾點是很重要的:

1. 不可以遲到/早退:既然來教會參加主日崇拜,是為了敬拜神,那我們怎麼可能禮拜開始後,才慢條斯理的從外面晃進來呢?如果你要去參加重要的面試,一定會好好梳理,提早到面試地點等候吧?或是和心愛的人約會見面,也會慎重其事的前往赴約吧?那麼,我們的神,比不上面試官,比不上情人重要嗎?聽說連老蔣總統都非常敬畏上主,到士林官邸雅歌堂做禮拜也不敢遲到呢。

2. 不要打瞌睡:一樣的道理,和重要的人見面,你會打瞌睡嗎?禮拜進行之間,只有牧師講道那25分鐘是不用站起來,而是一直坐著的,聽講屬神的信息,對週間沒有讀經靈修習慣的人,那25分鐘是你7天內唯一聽上帝話語的機會,打瞌睡豈不浪費了?還有,坐在台下看台上感覺很遠,其實台上看下來,誰打瞌睡,誰挖鼻孔,連最後一排,都看得清清楚楚啊!

3. 不要講話:禮拜進行中,請不要講電話,也不要和旁邊的弟兄姊妹講話。有什麼事情那麼重要,可以超過你和阿爸父神的交通?有事不能結束後再講嗎?禮拜中講話,不僅自己輕慢神,也干擾主內兄姊的敬拜,這是不妥的。

4. 不要滑手機:禮拜進行中,這些和敬拜神完全無關的行為,只是突顯你不把上主當一回事,而且再說一次:從台上看,真的是一清二楚。聖歌隊也是一樣,聖歌隊員在舊約時代是利未人,代表會眾向上主獻上讚美,更應為分別為聖,夏季拿著週報當扇子猛搧風,台下幾百會眾看在眼裡,實在很難看呀!

5. 服事不應取代敬拜:我們的教會,有許多人參與服事,我們要感謝他/她們的辛勞。不過,來教會還是敬拜上主排第一,其他都是次要,事工單位應該妥為安排人力調度,不要有人因為固定服事走不開,而剝奪了敬拜的機會。其實,「服事不應取代敬拜」還有另一層意義。禮拜進行中的所有舉止,都是了敬拜神,所以,會眾唱詩歌,是獻給神的;聖歌隊讚美,是獻給神的;樂團演奏,聲樂家獨唱,都是獻給神的,千萬不要以為是表演給你聽的,這裡不是音樂表演廳,這裡是上帝臨在的禮拜堂。

做禮拜之於基督徒,是一種義務、是一項權利,更是一種見證;是領受福分的途徑,也是身心靈得安息的管道;是信仰生命成長的機會,更是學習遵行主道的操練。做禮拜的藝術,不是一種消極的束縛,更是一種積極得福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