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6 17:00:00誰不是蜉蝣

青春的永恆童話-- 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假如說這是一部關於青春的電影, 不如說, 它由始至終都在嘗試定義, 青春。

 

光滑繃緊的面孔, 毫無脂肪線條完美的赤裸胴體,  無法操控的性欲和情感, 盡情哭笑吵鬧渲洩的汗與淚, 同性戀與異性戀的愛欲糾結, 無聊幼稚卻又沾沾自喜以正義者自居的成功感, 以原始的血肉博擊發洩多餘的精力, 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宏大空洞的願景。

 

透過年少老成的女主角, 導演將青春與"幼稚"劃上等號, 所以男主角與他的好友可以盡情表達自己的幼稚而毫無畏懼。假如青春等同幼稚, 自大和沾沾自喜, 成長則必然是苦澀的, 因為成長往往都是來自錯過, 失敗, 痛苦和遺憾的經歷。由是, 青春與成長擁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沒有青春, 成長就不顯珍貴; 沒有成長的結果, 青春的沒完沒了又有甚麼作為?  

 

但是, 電影就是只談青春, 不談成長。導演把男女主角的成長都以感情的錯失帶過, 我們肯定男女主角都深愛對方, 但"幼稚", 也就是青春, 成為了唯一的解釋, 所以我們不會看到男生反省自己的幼稚以及如何成長為一個不斷奮鬥且熱愛寫作的成功作家, 更不會看到女主角如何從一個老氣橫秋的高中女生蛻變為一個真正成熟和學懂體諒的小婦人, 而不是自以為成熟, 卻機關算盡, 利用男主角的單純專情, 對他的追求表白不置可否。假如說, 女生的成熟令同齡男生無法招架, 不如說是因為同齡且條件優越的女生太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對手的弱點, 卻不能面對自己的真正的感情--就是喜歡幼稚的男生, 就是喜歡他們義無反顧的追求,  卻終究被理智, 起碼她相信自己擁有的理智克服了, 於是, 一段真摯的感情就此與青春(幼稚)一起錯失。

 

 

正如前言, 成長縱或苦澀, 但當我們像導演一樣, 以俯視的姿態檢視自己當年幼稚的行為, 微笑承認自己的可笑, 就證明, 自己真箇長大了, 青春已經離的遠遠,  卻可以把它美化懷念。所以, 電影的調子始終是明快和喜悅的, 導演並沒有用太多的電影語言交代主角的成長和感情錯失的遺憾, 於是, 沒有成長包袱的它輕巧淺白如飯後甜點,

令人無傷大雅的在兩小時內經歷了一趟青春之旅, 毫無冷場, 更令我們不自覺的把個人感情代入, 於是, 我們自己的青春回憶也成為了電影可堪回味的一部分, 它勾起了我們心底最美好的回憶, 更希冀在"平行時空"裡, 有一個更好的自己, 在活著。就像一個童話故事的結尾, 青春可以永恆的保存在另一個沒有成長, 也就沒有傷害痛苦分離的時空。

 

 

 



 

 

  

 

 


fuyou_pc的相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