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7-05 18:08:40t m f

青年怎麼辦?

  針對日益嚴重的雙失﹙失學、失業﹚青年問題,特首在日前的就職演辭中要求青年事務委員會在半年內呈交有關青少年就業培訓的建議。而該會主席蔡元雲更表示將於九月中召開一個八百人峰會研救雙失青年。而據消息透露,政府有可能開設一些為青年提供非正規教育的培訓機構,如「體育學校」和「設計學校」等。

  就本地教育發展的問題,筆者對九鐵主席田北辰在六月廿九日《星島》的人物專訪中發表的意見甚感認同。身兼零售集團主席的他謂香港正缺乏一些有創意、富街頭智慧、像黎智英般的人才。每年會考有五萬名不合格的「陪跑者」,但誰能保證在這批為教育制度摒棄的學生沒有潛質優厚的專才?大歎「請人艱難」的田北辰更直斥香港教育只培訓出通才,甚少有搞平面設計、視覺藝術、品牌包裝的專才。

  究竟是甚麼導致現時這個局面,相信大家都會歸咎於沈悶死板的教育機制,扼殺了無數在藝術、體育等各方面有表現的學生的發展。但筆者覺得除此以外,家長方面的舊有觀念亦是另一個局限學生發展的框框。

  隨著時代變更,現今青少年需要的大概是田北辰所提到的創意頭腦,而非正規的死記硬背。舉個例子,誰說在不同媒介都能獨當一面的林海峰和葛民輝不算成功?

  而當然,政府那些「構思中的學校」的定位、銜接和收費又是另一個重要課題。

﹙原文刊於2002/7/5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