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料理隨筆185-螯蝦篇
『客家料理隨筆185-螯蝦篇』
我喜歡吃蝦,但是我不會瞎吃。或許後龍溪之溪蝦產量豐富,所以,我的童年與它十分親近。也或許因為這樣,我才會對蝦子情有獨鍾。有位大自然研究家告訴我說,蝦蟹的祖先是蟑螂,盡管如此,但我對吃它依然是樂此不疲。這天我按照往例,在上學之前先去巡視田水。今年大旱田中缺水,因此早晚必須巡視一趟才能安心。記得昨夜輪到我們引水漫田,但是今早去看田水已經消失大半。
顧不得火車時間逼近,我還是耐心的巡視看在哪裡漏水?我沿入水口向前巡看,然後發現多處小小漏水。可別小看這些小小漏水,積少成多,難怪昨夜灌溉水滿,今晨卻已消失了大半。我俯身動手用泥草塞住漏洞。漏水停止卻自洞內爬出一隻雙螯巨大渾身艷紅之蝦子。此蝦個體不大,雙螯卻是武有力。拿根韌硬草梗往螯夾送入,喳的一聲草梗中斷,由此可見它的雙螯多麼厲害了。
為趕上學火車時間,我只好將它放生,準備下課回家之後,好好的對它做個研究。說巧還真是巧,今天生物課就是講到蝦蟹之篇章。我舉手發問早上巡田水見到之怪蝦,老師聽完我的描述,很肯定的告訴我說:「它就是新近為害農作的罪魁禍首,它是美國的螯蝦啦!」初聽其名大感震驚,因為福壽螺之禍未除,如今又冒出美國螯蝦來,農民真是命苦,老天為何如此殘忍的對待他們啊!
生物老師說:「美國螯蝦因觀賞與食用目的之需,於民國59年之前引進台灣。待至民國69年首次在野外發現它的蹤跡。這些野放之美國螯蝦,依賴它旺盛的繁殖率,不數年已在台灣水域中,繁衍出一大串的兇狠後裔。它的出現不但壓迫在地蝦族的生活空間,並也嚴重危害到其他水族之生態。更不可原諒的是它的行兇場所,竟然擴張到農田水利。挖洞掘穴造成田水洩漏,還要剪食禾苗妨害農耕。
孰忍孰不可忍,農家為它使盡招數依然無可奈何。用藥用電對付它,還是無法遏止它們的為害與繁殖。美國螯蝦生存環境不受限制,台灣全島之河川、小溪、池塘、溝渠、沼澤地、筊白筍田、稻田及灌溉水道內,不管水質如何的污染,它都能夠愉快的存活下去。它是屬於雜食性,可取食腐土、小魚、水草、以及任何的食物。就連蜉蝣、藻類、筊白筍及水稻葉片等,都難逃它們的掠食。
夏秋之間是它們的交尾期,雄蝦抱於雌蝦背部,將精子輸送到雌蝦胸部的特殊構造裡。它的受精率高達百分之百,每顆受精卵都能成功孵化小蝦。通常受精卵在雌體內,一般需經過五至八週的孵化期。孵化後幼苗稱之為稚蝦,然後直接變態為成蝦。它的孵卵期能隨周圍氣候與水溫之變化,自然調整其孵化期之長短。氣候良好水溫越高,它們的孵卵週期越為縮短。
一般正常狀況下,一隻母蝦之孵卵數目約在四百個左右。蝦卵孵化後之小蝦,它會在母體上停留一段時間,足月之後才會離開母體。螯蝦成長過程中會有脫殼現象,而脫殼後因新的外殼柔軟,容易遭致其它蝦族殘食。稚蝦經過九次脫殼之後,才能長成為成蝦。由於螯蝦之雙眼懼怕強光,所以白天強光裡它躲在洞穴內休息。黃昏後至清晨的時間內,他們大量的外出覓食、求偶、進行傳宗接代任務。
因為美國螯蝦的習性喜歡在水溝裡或田埂上挖掘洞穴,經常致使田埂漏水,甚至還會嚼食週邊水稻造成農民損失。初期農家將它撈獲當做雞鴨飼料,然而,盡管農家如何的努力,根本就趕不上它的繁殖速度。我們家是用嘴對付它,撈捕之後換上清水讓它吐盡泥沙,然後將它水煮、油炸、或者剁碎與蛋加九層塔煎成蝦餅。雖然我們很努力的吃它,可是多吃生厭,最後也只有向它們投降啦。
不應該-沈文程
上一篇:客家料理隨筆184-泥鰍篇
下一篇:客家料理隨筆186-軟殼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