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7 11:43:15慕松

客家料理隨筆102-鯊魚篇

 
照片-鯊魚料理-[網摘]。



        『客家料理隨筆102-鯊魚篇』

 

  客家人落腳常居窮地,對於海鮮接觸機會不多,但此並非意味客家人不愛吃海鮮,只是吃得較少罷了。鯊魚是公認的海中霸王,因為肉粗帶有阿摩尼亞氣味,所以不少人拒絕吃它。然而客家人來者不拒,照樣將它料理得滋味鮮美口感絕佳。當國際間正在呼籲保護鯊魚之時,我私下覺得十分訝異。在我個人所知的範圍裏,今日海中之鯊魚存量還不少,為何需要對牠施行保護呢實在令人費解之至。

 

  其實人類就是鯊魚最大的天敵,人類對牠生殺予奪毫不手軟。尤其是將魚翅視為珍饈的中國人,為了取得魚翅不遺餘力,因此,他也就成為呼籲者所針對之最大對象。然而中國人的「天生萬物以養人」觀念根深蒂固,所以,一切之呼籲皆置之不理。據所瞭解:世界海域裏體型最大的鯨鯊(豆腐鯊),由於牠的體型龐大,肉質細嫩可口,故爾牠被人類獵殺之情形最為嚴重。

 

  這種鯊魚在人類觀念裏,誤以為牠體型巨大必然兇猛。錯了!而且還是大錯特錯呢。這種鯊魚的主食是小魚和浮游生物,牠沒有銳利的牙齒,如何去逞兇鬥狠呢?牠非但不會傷害人類,反而對於人類無比的友善。牠與潛海人員一起遨遊大海的鏡頭,相信大家在電視電影中看過不少吧?鯊魚之鰭片是人類食用魚翅之來源,而魚翅是東方人的最愛。特別是中國人,對於魚翅烹調發揮得淋漓盡致。

 

  中國人的食物料理技術,全都是祖先流傳下來的烹調精華。萬萬沒想到一道魚翅料理,卻讓它揹負起濫殺無辜之罪名。這種沒來由的指控,說來實在讓人火冒三丈。然而事實終歸是事實,誰叫咱們中國人將魚翅,當作筵席上不可或缺的高檔食材嘛。海參、鮑魚和魚翅、正是中國人視為上品珍饈之食材,因有這種奇特之偏好,從此濫殺鯊魚之罪名更是難以洗刷矣

 

  其實追根究底起來,讓中國人之蒙羞根源,很可能是來自魚鰭供應者之濫殺所致。據說在印度洋上許多捕捉鯊魚的船隻,當他捕撈到鯊魚之時,僅將其魚鰭割下來,然後將被割鰭之鯊魚丟回海裏讓牠自生自滅。鯊魚是嗜血族群,聞到血腥立即興奮起來,管它是不是同類,照樣將牠撕碎身體分而食之。牠們裂食同類之影像,同樣可自電視或電影中看到。

 

  因是之故,將鯊魚被殘忍獵殺之罪過,加諸於中國人的身上,這是一件非常不公平之事。鯊魚肉的本身含帶著某些異味,若是不懂料理方法,隨意的將它下鍋烹煮。不用多做解釋,它所烹煮出來的食物,非但難以下嚥而且還很容易令人吃了反胃。然而鯊魚在中國人眼中,儘管它的體肉含帶異味,透過烹飪的技術,仍然可以將牠處理與料理成為美食。

 

  台灣著名之硰魚食品如鯊魚煙,魚丸,鯊魚凍等等,就是國人善於處理鯊魚肉之最好見證。只要是捕獲到鯊魚,從頭到尾甚至皮骨,一點也不會被浪費。至於割鰭拋體之說,根本就是無稽之談。根據古生物學者之說法,鯊魚是古生物活化石之一。經過億萬年之變化,完全沒有喪失其原質誠屬難得。如今牠的身影依然處處可見,雖說牠的兇猛令人心生恐懼,但是人類依然是牠最大之天敵。

 

  目前全球共有三百五十餘種鯊魚,在我台灣海域活動者有九十多種。北台灣之蘇澳是個著名的鯊魚漁港,昔日捕殺活動極為頻繁。如今風華不再矣。蘇澳捕鯊魚之活動受挫,主要原因是國際禁令之威脅,另外原因就是海洋資源之枯竭。全球獵捕鯊魚,割取鯊魚鰭製作魚翅之國家甚多。這些獵鲨者至今依然猖狂活躍,奇怪的是保育團體不去譴責他們,反倒將吃魚翅的中國人列為主犯。

 

  如此牽強倒楣之下場,實在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如果像傳聞所說,因為中國人與台灣人不願捐款協助海洋生物保護團體,所以,才會遭到莫名所以之指控。不過話說回來,儘管鯊魚是人類蛋白質供應源,台灣政府不以己甚,已經頒布禁止濫獵鯊魚。相信隨著時間之沖淡,中國人的「鯊魚殺手」之惡名,或許很快就會消失無蹤啦。

 

黃昏的街頭-美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