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流水席
『漫談流水席』
早年窮困時代,孩子們最盼望的是過年過節。因為,只有在過年過節的日子裏,家中才有大魚大肉和平日難得一吃的佳餚可以享用。此外,紅白大事或神誕日之辦桌流水席,這也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好機會。假如一頓沒有吃著,將會被引為天大之憾事!是以每有熱鬧辦桌,可以見到家族全部出動。不管路途多遠,大家都會健步前往分享。
大夥一到辦桌人家席場上,大人找大人同桌,小孩子也呼朋引伴的同坐一起。我的交遊廣闊死黨又多,一有吃訊絕對不會遲到或錯過。如果當天席上沒見到我,大夥一定會派專人前來通知。通常,大隊人馬抵達辦桌地方,大家已經就座之後,眾口開始忙碌起來!啃瓜子喝汽水或果汁,擾擾嚷嚷。婦人家則品頭論足,熱烈的討論著,今天將會有何種料理可吃?
女人就是女人,做事總是拉拉雜雜,明知菜品每回不會有多大差異,她們就是喜歡評論不休,藉以顯示自己的多見多聞。最有趣的是大菜陸續上桌之後,大人下筷迅速,筷筷朝著大魚大肉進攻。陪襯的青菜竹筍,只在最後才動筷親近它們。那年頭還不時興打包帶走,所以在席桌上,只有拼命的往嘴裡送。餐桌禮節沒人在意,各人的想法吃法與做法,只用各有千秋來形容它啦。
那時期台灣剛光復不久,民窮財困家家如此。哪家辦桌請客,雖然只有三、五桌席,但已足夠讓人豎起拇指稱讚不已。慢慢台灣社會安定,工商逐漸活絡富庶起來,日常生活也跟著大有改善。這時的三、五桌酒席,早已不被看在眼裡。尤其是選舉桌,一次兩三千桌視為常事。因此有人說:用流水席來評論台灣人民生活之富庶與否?雖不中亦不遠矣!
就在生活日漸富有之當頭,一種叫做「一碗進一碗出」細緻酒席,成為商宴之主力。商家宴請客戶,為表示請客者之誠意與商誼,個別吩咐店家出菜之時,一道吃完收起再換新道端來,藉以保持湯菜都是鮮熱爽口。這種席面是主人面子,也是受請人之面子。是故,在當時如果受到這種待遇,回家就夠你嘮叨個好幾天咧。台灣經濟起飛之後,工商繁榮,社會富庶,鄉間的席面也開始有了變化。
所謂的「流水席」藉機而起,逐漸取代鄉間原有的辦桌方式。斯時之「流水席」所講究的是:「菜不斷盤,酒量通海,席似流水,綿延不絕。」每桌來客坐齊立即開桌上菜,而開桌之後就不停流。吃客找到空位就坐上去,吃到腹肚滿足這才走人。菜色一輪又一輪的上,散席炮響才見到甜點。這種筵席,經常出現於齋宴、豬公宴、廟宴、街宴、選舉宴、或者神誕之宴席上。
齋宴有所節制,所以沒什麼問題。參予神誕宴豬公宴或千人街宴,上菜沒完沒了,喧嘩囂鬧,有的還須站在一旁,等候人家吃飽喝足騰出位置,真讓人既尷尬且受不了。某年參加三峽的豬公宴,流水席召來八方丐幫,霸佔桌位叫囂嚷嚷。每菜上桌有如風捲殘雲,盤盤見底涓滴不剰。一旦上桌不醉不休,最後嘔吐穢物狼籍滿地,甚者在桌下橫躺,已經呼呼大睡矣。
這一次之經驗終身難忘,下回朋友再邀敬謝不敏,沒想到卻因此而得罪不少友人。傷心之餘,從此以後,對於「流水席」避之唯恐不及。而酒菜不斷,客齊隨吃,吃飽走人又來新客,輪流不休場面浩大,這就是台灣人的「流水席」之雛形。其實,真正的「流水席」起自唐朝。在當時屬於國宴,直到宋朝才流入民間。不過,在台灣的百姓比較幸福,不論階級地位都可一起享受。未曾參予之前,我對「流水席」充滿著憧憬與期待,可是歷經幾趟過後,對它興趣淡然許多啦。 【完】
今夜的酒杯-白冰冰
早年窮困時代 北北就 常吃
紅白大事或神誕日之 辦桌 流水席
有口福
記憶中 我只是 吃 菜尾
古早年繼小臉皮厚~
熟或不熟的流水席都會去楷油啦~
謝謝閱覽~
午安愉快!~
^_^ 2017-09-08 11: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