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5 11:37:09慕松

高梁與青紗帳

 










照片-高梁與高梁食品-[網摘]。



 

          『高梁與青紗帳』

 

  現在只要一提起「高粱」,大家眼裡只有「高粱酒」而不知它是一種農作物。台灣光復之初,鄉下還可以見到許多的高粱作物。之後,因為全國農業重心擺在稻米的增產上,於是漸漸將這五穀之一的高粱,逐漸的被拋諸九霄雲外,乃至年輕一輩,根本就不知有高粱作物之存在。高粱是世界上半乾旱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台灣地區高粱之栽培起源很早,但是都侷限於零星小面積栽植罷了。

 

  早期日據時期之高粱作物,除了供作家禽與家畜飼料之外,還供作糧食及製作掃帚之用。民國四十年代因品種的改良及引進,菸酒公賣局開始契作收購供釀造酒品之用。之後逐漸進入大面積生產,待至民國五十三年,台中地區之農業改良場,引進新品種育成雜交新種,產量高品質佳,於是雜交高粱就成為契作之主角。在許多荒廢之空地上,全都撒播雜交高粱而變得綠意盎然。

 

  生物課本上這樣寫著:高粱是一年生之草本植物,性喜溫潤,抗旱耐澇。它的種子有紅或白或褐等多種顏色。它的用途可分食用、帚用、糖用和草用以及製酒等之用。它的幼苗至成株與玉蜀黍相近,必須抽穗開花才容易區分。高粱之原產地在非洲,根據它的散佈路徑,它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在中國東北是高粱故鄉,國內地理課曾介紹高粱,因其莖高大可以藏人,故爾高梁田俗稱為「青紗帳」。

 

  高粱之莖葉與種籽可以用作飼料,它在世界糧食作物之中,耕種面積占第五位。前四位依次為玉米,小麥,稻米與大麥。中國人們將高粱米蒸煮成米飯食用,或者將其成熟的種籽磨製成粉,可以加工製成麵條或糕粿等食品。近年來則多用於釀製高粱酒。而台灣原民利用高粱做成年糕,分贈族人共同享受。這種高粱年糕,不但不會傷害腸胃,而且對於健康很有幫助。

 

  故鄉的青海伯利用半甲之荒地,全部播種高粱以避免被課徵嚴苛的空地稅。五月播種秋末收割,結實成串秀色可人。因為是山村初次收成高粱,如何下手收成?著實令人傷透腦筋。之後有位老兵教導將它砍伐取穗。老兵方法是否對錯,無人會去計較它的方法。收成之高粱穗串放在曬穀場上曝曬,雞鴨環伺借機偷食。但見雞鴨吃得脖子鼓囊,青海伯卻不去驅逐牠們。

 

  印象裡清海伯家的高粱,生長得比大人還高,而其穗部在成熟之前,籽實由綠轉黃,再從黃色轉成棕紅色。此時老兵說它可以收割了,清海伯聽話便開始招工,下田全面展開收割工作。在適當的收穫階段以後,大約四五天光景,高粱田之青帳儘除恢復光禿禿一片。高粱採收後的梗莖連帶葉子,由鄰居載回家去當牛羊飼料。而高粱穗子曝曬之後,需用木棒敲打,讓附著之種籽脫離再以麻袋裝之。

 

  在老兵教導之下,青海伯用高粱米煮甜粥,雖然它有一層薄外殼附著,吃將起來並無不舒服之口感。嗣後他們把高粱米蒸熟去薄殼,然後放入樁臼內樁槌成粢粑,吃起來的口感不會輸給糯米粢粑,Q中帶點黏糯之外,它還擁有一股特殊之香氣。磨粉去殼之後,將它做成粄糰或與蔥花同揉做成煎餅,它的滋味與口感與麵粉之蔥煎餅難分軒輊。用高粱粉蒸發粄,口感軟Q帶勁十分爽口好吃。

 

  清海伯家的高粱第二次撒播之時,我與母親北上依親與父親一起,居住在五分譜鐵路宿舍。就在八條通尾有一片高粱田,我與鄰近孩童經常在那附近玩捉迷藏。由於大家數數之速度極快,小孩子腿短跑不快,因此高粱田內就成為躲藏之要地。躲進高粱田內,只要躲避者小心不要亂動,一時之間還真不容易被逮著呢。在我小五小六年代裡,政府積極鼓勵稻米之增產,附近的高粱田就此消失無蹤啦。 【完】

 

上一篇:金剛鸚鵡之邂逅

下一篇:夢之隨筆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