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9 11:20:06慕松

魯肉飯與滷肉飯之糾葛

 








照片-滷肉飯與焢肉飯-[網摘]。



 

         『魯肉飯與滷肉飯之糾葛』

 

  潔白的小淺碗內裝滿白飯,澆上兩小湯匙肉燥,再放兩片黃蘿蔔上桌,趁熱攪勻大口扒飯入口,豪爽吃法令人回味無窮。若是今天收入可以,來塊油豆腐或是一盤黑白切,那可就是天堂的享受啦有吃之時莫深究,管它是「魯」還是「滷」,同樣都是魯肉飯,何必去多做計較呢。很久很久以前,我曾在某網站開個部落格談吃。當時有一位網友希望,我能藉機敘述一下,台灣傳統美食「魯肉飯」。

 

  翌日,我是使用「滷肉飯」為名發表文章。結果因為「魯、滷」的意見不同,還差點引起一場筆戰。為吃而戰精神可嘉,但若為字而起口角,未免就有點那個。眾所周知,「魯肉飯」是台灣早期之市井小吃,平凡不俗可飽肚皮,人人都很喜歡與它親近。早年許多以苦工維生之平民,莫不以它當做精神代表。它無華麗的外表,價錢平宜人人吃得起。上自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幾乎無人拒絕吃它。

 

  早期的台灣人樸實無華,食無求奢,居無求安,饑餓之時,能夠有碗滷肉飯裹腹不餓這就夠了。記得在經商歲月裡,每次招待老外之時,我的必備套餐是蛋炒飯與玉米濃湯。要不就是油豆腐、黑白切與滷肉飯。前者用來對付黑人客商,後者對像則是高端客戶們。這干人等吃過之後,個個都會豎起拇指說聲「讚!」。有位名叫費南多的智利客戶,竟然要我將魯肉飯做法告訴他,否則不給訂單呢。

 

  魯肉飯確實是道地的台灣食物,如果您也喜愛魯肉飯,不妨把這道最能表現台灣人勤儉精神之小吃,大大方方的推薦給您所有朋友吧!據我所知,滷肉飯是北部人說法,魯肉飯則是南部人說法。兩者相同一物,「魯」來「滷」去都是一家親。如果只為一個字而有所扞格,那是多麼令人失望啊。還有另種說法指稱滷肉飯是以肥肉搭檔,而魯肉飯是用瘦肉來襯配,這種說法我倒是未能苟同。

 

  須知,魯肉飯之精華在於肉燥,古早肉燥是以稠頭肉做成。之後生活逐漸充裕,肉燥主角變成五花肉。稠頭肉是脖子肉幾乎全肥,但因油質豐富,早年物缺乏時期很受歡迎。五花肉就是俗稱之三層肉,肥瘦搭配得宜較為現代人所接受。根據一位美食家之說法,肉燥北甜南鹹,這說法道理接近卻未必盡然。因為口味之濃淡或甜鹹,其實全都出自店家調配之習慣,並無所謂的北甜南鹹之說法。

 

  魯肉飯也有人稱它為「肉燥飯」,它的近親是「焢肉飯」。其實,焢肉也就是魯肉,焢肉是整塊切片肉去滷,它是比較奢侈一點的吃法。魯肉飯是把肉剁碎後處理成為肉燥,因此她才被「魯肉飯」或「肉燥飯」。肉燥之發源地是台南,所肉燥飯」就是台南人之說法。不過,肉燥飯流傳至台北後,這才被改稱為「滷肉飯」的。由於店家為圖一時之便,將滷字寫成魯字而俗成為「魯肉飯」啦。

 

  「魯肉飯」與「滷肉飯」之名詞,不但國人為它爭論不休,而且也發生過許多有趣之故事。初中同學有來自台南者,某日,班會開完之空檔時間,他上台宣揚家鄉小吃滷肉飯。當他在黑板上寫出「魯肉飯」三個字,立刻招來多人之頂撞。之後經由老師解說「滷、魯」相同,這才平息紛爭。而著名的「米其林指南」,曾經把魯肉飯之發源地說是山東省,那是因為編者誤認「魯肉飯」之字是山東之簡稱「魯」呢。 【完】

 

上一篇:回味鹹豬肉

下一篇:在地魚鮕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