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花之回憶
『扶桑花之回憶』
從前五分埔鐵路宿舍,共有八個條通(巷子)。每條通分成三段,每段有五戶人家。因為規格一體建築相同,初時走入其間,僅能依賴條通數來尋找。在這一百多幢平房之格局很日本,前庭後院都少不了。由於庭院空地不小,所以,家家戶戶門前都會栽植些花花草草,藉以調整環境周遭之視覺。宿舍庭院所栽植之花木,以扶桑、石蒜、紫薇、虎尾蘭、檳榔樹、榕樹、玉蘭、蔷薇等等,其中數量最多的還是扶桑樹居冠。
據說扶桑就是代表日本的意思,但我不甚同意這種說法。儘管如此,在光復前後日人尚未被遣僑之前,這裡只需觀看庭院栽植之花木,就可猜出裡面居主的是日本人還是台灣人。在我印象中,庭院栽種扶桑者百分百是日本人。而台灣人居住之房前屋後,則是以芭樂樹、鳥榕與玉蘭者居多。還有鐵路局之高級職員家門前 ,大都會栽種三棵或五棵檳榔樹。為何以三、五為數?沒有人去研究它。
扶桑學名就是「朱槿」,民間俗名叫它大紅花。它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在植物學上之分類,扶桑是屬於錦葵科的常綠灌木。原產地是我國華南、印度、東非等地。莖高四至八公尺,葉呈卵形尾端尖銳,邊緣則有規律的粗鋸齒。花大而色彩華麗,有洋紅絳紅與緋紅、黃、白、桃紅和橙黃等多種花色。至於花瓣則有單瓣或重瓣,通常具有五片花瓣和一條單體雄蕊包住雌蕊。
花萼片下方有線狀苞片六、七枚。花後結球形蒴果,多數不結種子。扶桑花的名稱,最早見於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內。而花卉園藝專書之「廣群芳譜」曾經解釋它的來由說:「東海日出處有扶桑樹,此花光艷照日,其葉如桑,之後有人訛為佛桑,乃木槿之別種。」 它除了扶桑、佛桑之名稱外,還擁有不少雅稱別號。最常見的是朱槿,其次為赤槿、日及、宋槿、照殿紅、二紅花 等等。
至於日本人用的「琉球槿」之名稱,在我國則為少見之花名。雖然扶桑是我國原產的花木,可是卻成名於東瀛日本。因此今天我們仍用「扶桑三島」來稱呼日本。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會有扶桑是日本代表之說法出現。在歷史上梁書裡,有一段關於扶桑國的記載:南齊永元元年(西元499年),扶桑國有一個名叫「慧森」的出家人渡海前來我國遊學。
慧森出家人在荊州介紹自已的國家時說:「扶桑國地在大漢國東方兩萬餘里,境內有很多扶桑樹,所以稱之為扶桑。這種樹的葉片似梧桐,剛萌芽時像小竹筍般。當地人常拿嫩樹筍來食用,果實像梨成熟時呈紅色。樹皮可織布做衣服,也可以做泥綿砌板牆或築城郭。自有文字之後,人們還用它造紙寫字。」依慧森他的說法,扶桑是一種用途甚為廣泛之植物。不過,我只見過其花未見過果實。
三條通之西野家在遣返日本之前,曾在宿舍舉辦一次花之饗宴。熟識的家庭主婦聚集一起,摘花佈置以花做菜,將一小小聚會弄得熱鬧非凡。我與她家獨生女西野花子,負責去各家摘回可食用花朵。於是大量的扶桑花、蔷薇花,絲瓜花與南瓜花、摘滿一大籃送回西野家處理。歐巴桑們將那些花朵,一片片的拆開泡浸水裡。然後清洗乾淨並放一旁晾乾備用。
晌午時分大家一起動手,先將菜籽油倒入鍋,花片放入調拌好的麵漿內,待那鍋中菜籽油的腥味揮發完,開始將飽吸麵漿之花片放入鍋內酥炸。這些炸物以南瓜花與絲花銷路最好,其次是蔷薇和玉蘭花,扶桑花片較少人問津。我與花子二人最饞,大人不吃的我們全部包辦。在我個人之感覺,扶桑花片酥炸過後滋味還算可以,它本身得腥味儘除,放進嘴裡細細的咀嚼,它有著蔷薇花片之芳香呢。 【完】
第一張照片的紅色扶桑花可以跟豬肉一起煮湯吃味道還不錯吃
小時候我媽媽都這樣煮給我吃
好懷念
謝謝提供美食資訊~
古早人比較懂得物滋利用~
現代人可就沒那吩心囉~
謝謝閱覽~
週一順心吉祥~
^_^ 2016-05-16 05: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