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呷飽ㄚ沒?
照片-在來米-[網摘]。
照片-篷來米-[網摘]。
照片-煮飯-[網摘]。
照片-煮飯-[網摘]。
照片-白米飯-[網摘]。
『您呷飽ㄚ沒?』
國人見面總會習慣的問上一句:「吃飽了沒?」洋人聽了覺的奇怪,一被問到皆愕然無以應對。其實,它與洋人見面時說聲:「好啊油」的意思一樣,只不過是句問候語罷了。不過,國人喜歡請客吃飯卻是事實。對於久未見面之親友,設宴接風洗塵,請客吃飯,它的用意可大矣!因是之故,「吃飯」對國人而言,他不僅可以填飽肚皮,還可將「吃飯」當成公關之媒介,甚至可藉「吃飯」來解決許多窒礙難行之困擾咧。
吃飯人人會吃,但煮飯卻不見得人人會煮。如何煮飯?怎麼煮才好吃?相信您被問到之時,一定啞然不知如何回答。那是因為您平常在家裏,茶來伸手飯來張口養成習慣,所以,對於這些問題無以應對嘛。既然吃飯如此要緊,前提是您必須先得煮好飯才有飯吃。可惜呀!您對煮飯之事一竅不通,因此,飢餓之時只好等待家人伺候您囉。
談到煮飯之前,您對飯主角「米」必須有個瞭解。台灣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潤適合稻穀之生長,因此稻米成為主食。台灣自產之米大致是蓬萊米、在來米、與糯米三大主項。蓬萊米屬於粳米類,口感較軟適合用來做飯。在來米屬於秈米類,口感較爲硬些,適用於蒸粄做粿,如米粉冬粉蘿蔔糕芋粿碗粿等等,都是使用在來米磨漿製作而成的。
至於糯米因其質地軟糯黏性高,年糕湯圓或糯米飯都是它的傑作。現在明白了寶島米種與特性之後,且將筆尖拉回到「煮飯」之主題上。古早時代,煮飯是家中小孩與主婦之工作。個人七歲開始學習煮飯,從砍柴紮火引草結、生火煮飯做菜無所不學。當時年紀小,感到最吃力的工作是「煮飯」。家中使用大灶,我個子矮小須墊矮櫈才可見到灶眼。洗米煮飯因力道不足,常被責罵米沒洗乾淨。
家家小孩皆如此,不論男女他們都在學習成長,所以,不管煮飯過程如何的艱難,他們總得硬撐學習下去。大人教導小孩不多說,除了大原則之外,其餘細節都得靠自己去摸索揣摩。記得初次掌鍋煮飯,心驚肉跳害怕失手。誰知越是怕越會出問題,因為水放太少而變成三色飯。底層燒焦、中層糜爛、上層半生熟、挨了一頓竹條之後換米再煮一次。
人在倒楣之時,歹運總是接二連三到來。上煮之飯卻因水放過多,掀開鍋蓋就是一鍋膏狀爛飯。結果挨打受罵無法避免,但是還得忍受痛楚不敢吭聲。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過後,大約耗費一個多月時光,這才能夠煮出一鍋讓大人們滿意的白飯。各位可別輕看煮飯放水是件小事,拿捏之妙非常不容易,沒有多次的失敗是無法抓準的。
至於煮飯放水小學問,若沒有親手歷練過絕對無法做好。在來米質硬須多放水,蓬萊米質軟易熟則水少放。而糯米因其質軟糯黏性大,水放多少經驗自成一格。家家孩子都在摸索中成長,平時玩耍一起就是經驗交換的好時機。東家方法西家方法融匯於一爐,任何疑難雜症便可迎刃而解。大夥為了能夠煮出好飯,頭上已經挨過不少火爆栗子了呢。
隨著科技之進步,現在煮飯已不是難事。家中老灶頭已被燉鍋、電子鍋、或快鍋所取代。其他各種烹調器具更是日新月異,家中烹煮藝術產生變化,家庭主婦買回電鍋,按照說明書指示洗米加水,按下電鍋時間一到自然跳起,就是一個菜鳥主婦也可煮出一鍋好飯。她們不必爲生火流淚,不怕飯焦菜不熟,下廚已成為輕而易舉之事。只是她們做出的飯菜,少了那份濃濃的人情味罷了。 【完】
我覺得我還蠻會煮飯的,哈!
北北還以為你都吃外面咧~
會煮飯就可以結婚啦~
早安愉快~
^_^ 2013-11-08 06: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