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5 13:06:29慕松

再說紅棗與石圍牆往事

 

 

『再說紅棗與石圍牆往事』

 

  苗栗縣公館鄉古名稱做「隘寮下」,因為當年爲守護拓墾地方之安全,廣設設隘竂於路口,用以防守外敵之入侵,長延下來遂有「隘寮下」之名稱。之後,日軍佔據寶島大量移民台灣。派駐苗栗縣之官員,分住在當日規劃下建築的公家長官館舍,所以才有「公館」之名詞出現。

 

  石圍牆是公館鄉屬下的一個小村莊,編屬村名稱做「石墻村」。當年這裏是拓墾新地段,瀕臨後龍溪中段之河壩邊。由於防衛汶水、打鹿坑和出礦坑一帶的原住民出草殺人。村人遂自後龍溪床撿回卵石築牆以防衛,外人便將此地稱做石圍牆,久而久之就成為當地的地名了。

 

  當地人為了鞏固防地,村人就在石圍牆上,種植一種長滿銳刺名稱「鳥不棲」的植物。此外還廣植刺竹,藉其竹刺防衛原民闖入村莊騷擾。民國24年關刀山大地震,石圍牆整村遭受嚴重之打擊。村民80餘人死於非命,土地裂縫長達數百公尺。受傷人數眾多,房屋倒塌幾佔半數,經濟損失更是難以估計。災後重建完工之時,鄉紳陳漢初先生撰文立碑,紀念這次震災中之亡靈。這座賑災紀念碑係村人揪資建築,如今豎立村中永為誌念。

 

  石圍牆住民以農耕為主,農地狹小,自福基延伸到七十分乃至中心埔(中平)一帶。早年以稻作為主,之後因為人口外流,改做芋田者不少。紅棗引進當地已近百年,自福建廣東交界處引進者,就是鄉中已故耆老陳北開先生,此公即是陳漢初先生之胞弟。陳北開先生係陳家老三,乃先父之表哥是也。

 

  北開老伯年輕時期喜好外遊,趁著回廣東家鄉謁祖之時,將唐山老鄉之紅棗苗帶回家栽植。在其老厝之禾埕邊,原留有三株存活之老棗樹。穿地到處衍生新苗,隨將之分株摘種於屋前屋後。陳家老厝數度轉售,迨至老厝轉到家岳手中,紅棗已遍處見其蹤影矣。嗣後北開老伯家遷村尾,亦將紅棗成片移植過去。十數年內眾家之爭相分植,於是紅棗樹遍生於石圍牆各個角落矣。

 

  由於石圍牆土地係河床之堆積,土質富砂礫排水良好,故爾非常適合紅棗之成長。復因土質之特殊,紅棗在此結實纍纍且甜味甚佳。有趣的是許多外地人分株栽植,樹生茂盛就是不開花結果,或者花疏果小無甜味。專家研究方知土壤因素所致,所以,沿著溪畔幾個村莊栽植成果不錯,因此也同享紅棗帶來之利益。

 

  民國77年在下回銅鑼養疴,老妻回石圍牆省親,攜帶十餘株返回銅鑼栽種。萌牙之後枝葉茂盛,心喜移植成功而興奮逾常。可惜花開稀疏,結果三幾顆掛在樹上,還未成熟便落地腐爛了。有過這次之經驗,方知家岳所說:「紅棗不出石圍牆」之說不假。

 

  近數年來,公館鄉農會大力鼓吹栽種紅棗。紅棗面積迅速拓廣開來,加以推銷技巧之引入,以及週邊產品之推出,紅棗已然成為公館鄉之特產。已故小舅邱錫昌,首開光光果園之經營法。因其效果不錯,引來許多年輕後輩之投入。十年有成,就在每年的「紅棗競賽活動」之推促下,紅棗之栽植與促銷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如今原株老樹雖已枯死消失,但其後裔早已遍佈於公館鄉之腹地矣。 【完】

 

 

 


照片-壘石成牆-[網摘]。


照片-石圍牆遺跡-[網摘]。


照片-石圍牆震災紀念碑-[網摘]。


照片-觀光棗園先鋒邱錫昌先生-[網摘]。


照片-紅棗樹-[網摘]。


照片-紅棗熟果-[網摘]。


照片-曬乾之紅棗-[網摘]。

上一篇:老照片之連結

下一篇:山芋火鍋之邂逅

拉拉 2018-12-29 22:41:25

親戚?陳漢初是我外婆的爸爸~

石牆紅棗園 2012-07-06 14:32:44

北北家倆代都是石圍牆為婿,您要常回來阿~

版主回應
哈哈~
以前住福基住銅鑼~
幾乎天天都在石圍牆~
北遷後每月都回一兩趟~
現在退休後卻是懶得走動啦~
^_^
2012-07-07 07:57:03
姥姥 2012-07-06 12:32:11

紅棗鮮品我喜歡!
只是有貴轟?

版主回應
好妹午安~
生棗不貴啦~
去問天佑就知道啦~
^_^
2012-07-06 1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