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05 06:36:51慕松

杜仔伯家的蕃茄園

封面照片-蕃茄園-[網摘]。




           『杜仔伯家的蕃茄園』


       「蕃茄紅了,醫生的臉綠了!」-西洋古諺。

  蕃茄引進到江子翠栽植,那年我恰好初中二年級。農會人員不叫它「蕃茄」,而是告訴農人稱它為「托馬多」。這是外文的直接翻譯,但村子裡的人卻叫它「臭柿子」,也有人稱它為「蕃仔茄」。可是大陸來的老兵彭鴻,卻又說它叫做「西紅柿」,名目之多,令人感到無所是從。

  迨至考上初中上生物課之時,每逢考試答案卷上,老師非要我們寫成「蕃茄」就不給分。而在南部服役期間,出操之餘喜歡吃上一盤,福利社的薑汁醬油膏沾蕃茄以消暑。福利社的阿春小姐,卻是用「甘媽蜜」來稱呼它。總之,這種外來水果,甫與接觸,大夥就被它的大名搞得頭昏腦脹了!儘管他的長相艷紅,但很多村人實在無法接受,它那股特殊的嗆鼻氣味。

  印象中,首次播種那天,隔壁的杜仔伯手拿一只小布袋,布袋內裝著許多扁平細小的種籽。夫婦倆在鬆過苗圃上,將種籽輕撒在苗床,再撒上一層薄薄細土掩護,以防止頑劣的麻雀偷吃。最上層還舖上乾稻草覆蓋,藉以保持土壤之濕潤。

  一週左右,他們小心翼翼的將稻草移開。苗圃之土壠上,一片綠茸茸幼芽,迎著太陽在成長。三日不見它們,已然長有吋許高,兩片胚葉夾著子葉成株。當幼株長至虎口長程度,杜仔伯便將它們移植到園埔中,更換一下它們的生長環境。

  夫婦倆將蕃茄苗栽在空處,一棵半尺距離總共栽成十餘壠。每壠約有百來棵,全部千百來棵就成為首批的嬌客。農會派來指導的專家說,這種作物生命力極強,不須多費神去照料它。因此,夫婦倆遵照他留給的處方,適當時候給予灌溉和施肥。

  不久,一位從農耕隊退休的專家,卻又告訴他們說:儘管蕃茄的生命力很強,但也需要有優良的生長環境配合,否則無法結出優良的果實。因是之故,肥沃的土壤、適度的水分、清新空間與充足陽光,就是蕃茄成長必要的條件。

  杜仔伯長年從事農耕,對於上述條件自然十分注意。此外,依他的經驗裡得知,溼度也會影響結果。故於試種期間,杜伯也曾試用各種方法去調整溼度。用塑膠布製造溫室的構想,就是杜仔伯心血結晶之一。

  第一批的試種結果,果實生長不如理想。容易裂果,但大體上之品質還算可以。有了初步的成果之後,推廣股和加工組可就忙透了。大家剛接觸這種水果只知可以生吃與熟食,其他的資訊則完全沒有。

  幸運得很,不久有位義大利的交換四健會員來台,住在杜仔伯家一起生活。她在義大利的家,正是蕃茄農作示範之家。她告訴此地的會員們說:蕃茄在她的故鄉是「天果」,老天賜給她們這種天果富含維他命。尤其茄紅素更是妙用無窮。它不但是高級水果蔬菜,而且能夠防癌與整治慢性疾病的特效藥。

  她還說:義大利人將她當水果生吃之外,並還用作熟食素材與排骨熬湯、作蛋炒飯或雜炒蕃茄。有人將它製成果醬,塗夾麵包或與麵條同煮,滋味鮮美人人愛不釋手。外國人講究學以致用,她不但將蕃茄知識傳授,並還教授會員們製作蕃茄醬。杜仔伯不服老,他也投入時間學習製作果醬。

  杜仔伯還開風氣之先,將其土地全部投入蕃茄的栽培。五年多的拓荒投入,成為當地唯一的蕃茄大戶。他兒子自屏東農專畢業後,服完兵役之後專程前去荷蘭,在一家極富盛名的蕃茄醬工廠,學習蕃茄醬製作與儲存和銷售之技術。

  民國50年代下旬,台灣經濟剛剛起飛,他加入青創會獲得政府貸款創業。之後的卅年裡,他的蕃茄醬製作精益求精,透過強大的銷售據點,其產品迅速風行全球。不僅為國爭取大量外匯,同時也替自己爭得「青年創業楷模」獎座,忝為同鄉,感覺與有榮焉! 【完】

  

照片-蕃茄開花-[網摘]。
 
 
照片-蕃茄青果-[網摘]。
 
 
照片-蕃茄熟果-[網摘]。
 
 
照片-番茄醬-[網摘]。
 
 
照片-蕃茄三明治-[網摘]。
 
 
照片-蕃茄沙啦-[網摘]。
 
 
照片-焗烤蕃茄-[網摘]。
 
 
照片-番茄酸辣湯-[網摘]。
 
 
照片-蕃茄三色奶昔(小黃瓜與胡蘿蔔)-[網摘]。
 
 
yoyo 2011-01-03 18:43:33

您好,請問這片蕃茄園在哪邊?是有在對外營業的嗎?

DEBBY 2010-01-12 13:34:44

我公公的田最近種了...金童.玉女.和小蜜..在七股那裡....幫他弄了BLOG...有空來坐坐..

http://tw.myblog.yahoo.com/redtomato514/

DEBBY 2009-12-31 14:32:07

北北看起來種的蕃茄也很多唷!
您種的是什品種呢?

閑情雅緻的生活唷~
真是令人稱羡!!

DEBBY

版主回應
哈哈~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啦~
我們家是大量生產~
當時種過黑葉仔,桃太郎與巴西聖女......~
哇~
真的是很久很舊之事啦~
謝謝光臨草堂~
有空歡迎常來坐坐~
祝你~
新年愉快~
心想事成~
^__^.
2009-12-31 16: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