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4 06:13:46慕松

山村早市追往


              

            『山村早市追往』


  山村依著丘陵之走勢,毗連構建房舍集結成為聚落。先前只是數十家百來人落腳於此,他們大都是入山伐木的工人與眷屬。垂經百餘年之演進,形成今日山村小鎮之風貌。有人聚集自然物流成市,這便是山村早市形成之原因。

  這座早市供應之商品不多,無非是自家多種之菜蔬或多養之鴨鵝,也有村人下溪捕獲之魚蝦螃蟹,再來就是一些村外人擺設的小攤販罷了。物流項目雖然不多,但對窮鄉僻壤之生活協助甚巨。儘管眼前它已被時空淘汰消失,但在村人心目中,它依舊讓村人留下深刻之印象。

  剛開始,這座早市只有一攤燒餅豆漿店。老闆是軍中退下來的老芋仔,山東人的個性,阿沙里又親切,很快便與村人打成一片,生意也跟著蒸蒸日上。他家的燒餅不論甜鹹都酥脆,厚厚的芝麻烤得香香的引人垂涎。

  他們的豆漿與眾不同,有著一股難以形容的滋味。像似燒焦又像豆子的原味,喝過齒頰留香百喝不膩。油條更是一絶,又長又大又酥無與倫比。除了店面供應外,他還分給村中貧童拿去外賣。賣多少算多少,賣不完的就回收自家吃。他的以量制價方法遠近馳名,每天只有供應三百套燒餅油條,賣完立即收攤絕不多候。

  繼豆漿店之後是醬菜坊的早餐小菜,別看他們的醬菜顏色不如城市貨,吃進嘴裏脆嫩爽口,留下之回味終身難忘。醬菜坊的老闆是閩南人,他們兄弟倆來到山村便四出尋找工作。可惜在窮鄉僻壤工作機會稀少,於是他們便進山去當伐木工人。伐木工作需要力氣,兄弟兩手尖腳嫩不是出賣力氣的貨色,最後吃不慣勞苦而回家吃自己。

  一家四口兩對夫婦皆懂醬菜製作方法,於是利用空檔試醃一些,當作樣品免費請人品嚐。老天眷顧一炮而紅,半年不到硬是給闖出名號。我喜歡他們的辣蘿蔔乾,結合外省人的方法精心泡製,鹹淡合宜爽脆彈牙,口感之佳一吃難捨。

  全村人的胃囊幾乎都被它所擄獲,沒吃過的人絕無僅有。山凹賴家子弟對這味辣蘿蔔乾愛不釋手,他們負笈加拿大多年,年年回家省親,回去必定攜帶大批回加拿大與鄰居分享,出手之大方令人咋舌。

  没多久,山村的早市攤販與挑擔越來越多,甚至許多遠地居民,他們也會挑些土產前來軋上一腳。在其將要走入歷史之前,市面可見到的商品已經多得數不清了。賣菜嫂子豬肉郎應有盡有,規模不大卻也人群擁擠。鮮魚是後龍溪的魚蝦螃蟹,賣菜嫂子的青菜也都是自家園裏的收成。山產水產遍地是,價錢便宜半買半送,攤販與攤販之間,村民與村民之間,互動境況帶著濃濃的親切感。

  山村早市已然成形,近悅遠來,甚至隔著好幾個山頭的遠客,他們皆不顧路途遙遠趕來湊個熱鬧。生意好壞是一回事,聊天交換意見反成為主軸。天文地理無所不談,就只有政治他們沒有興趣。有一回大選舉,多位候選人在早市拜票開講。即便是豐富的餽贈,大棚子裏到聽者還是門可羅雀。

  所謂「好花不長開,好景不常在。」正當早市辦得有聲有色之時,晴天霹靂,產業到路之拓寬硬將早市場地一剖為二。接著風災雨災連綿而至,新築之產業道路成為土石流區。當初還有一些攤家不願解散,勉強在廟口空地擺賣。可是土石流之患區廣闊,連廟前也被沖得無法立足。至此山村早是正式宣告死亡,而往日之熱鬧景象,只有在追憶中口口相傳罷了。 【完】


PS.照片(上)-緬甸山村早市-[網摘]。
   製片(下)-巴黎花之早市-[網摘]。
羅莎 2008-04-20 18:03:23

去年暑假我在淡水清水街擺攤
窄窄的巷弄真不能說是街
早晨7點就要準備好
因為早市生意都集中在12點之前
悶熱、擁擠做攤商真是不簡單
不過傳統市場熱鬧的氣氛
很吸引人想去逛逛

*JoMa* 2008-04-15 04:30:32

早市就和菜市場一樣嗎

版主回應
當然~
不過蔬菜没經過篩選~
直接供應~
新鮮得快滴出水來~
完全是~
Original taste la......
^^.
2008-04-15 06:37:24
峻昊 2008-04-14 23:57:43

油條加豆漿等於絕品耶...^^&quot

版主回應
贊同你的看法~
^^.
2008-04-15 0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