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17 07:12:42慕松

湯包子友誼



              『湯包子友誼』

  皮薄餡兒飽的湯包子,送入口中輕輕一咬,熱燙的汁液四散燙嘴,一股鮮甜順喉而下,滋味之美盡在不言之中。由於大陸變色人口流動,各省人事物跟隨人潮進入寶島,彈丸之地的人民生活因此而起了極大的變化。尤其在吃的方面變化最大,南北雜陳東西並流,形成一個嶄新的口味大集合。

  不是上海人的湯包子專家阿宏,當年的一念改變造就出一片新天地。他的技藝高明到,任何人吃過一次他做的湯包子之後,下次再來必定到他的店去報到。照理說,他的生意興隆該賺很多錢才對。然因其人個性海派,偌大的收入就如流水般消逝。待他退休之時,身邊竟然只剩一棟樓房堪避風雨而已。

  阿宏賣湯包子已有卅餘年經驗,日日夙興夜寐克勤克儉。朋友找他開口借貸,他總二話不說要多少借多少。至於還不還錢從未計較,日子一久除非借款人自動歸還,否則誰欠他欠多少他都忘得一乾二淨。

  有人問他,為何做出來的湯包子這麼好吃?他老靦腆的對人說:「湯包子的製作技術熟能生巧,味美之關鍵在於火候與上蒸時間的掌控罷了。」許多人想學習他的製作方法,他都毫不保留的傾囊相授,成功與否就得看各人自己的造化啦。

  他的摯友文彬在台南工作,因受景氣之影響,他所服務的公司走上關門之路。他領了遣散費後四出求職,但因他的年齡老大而處處碰壁。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到阿宏的店裡幫忙。阿宏感慨的對好友說:「阿彬,你我交情非比泛泛,與其浪費時間屈就於此,不如學習製作技術,將來也好圖個自立。」阿彬聽了老友的話,感情激動得無言以對。

  翌日阿彬起個大早,他到廚房從和麵開始學起。阿宏把要領寫出供他記誦,阿彬如獲至寶頻謝老友的關照。他用心學習並默記要領,但見他口中念念有詞邊唸邊做,支微細節他都謹記不輟。動作認真有板有眼,和麵醒麵分塊填餡毫不偷懶,擀皮厚薄要求嚴格,常見他把厚薄不均的麵皮揉團重擀。內餡的調味他更仔細,好幾次忘加「皮凍」還被阿宏狠罵一頓。

  湯包子在擀皮後的填餡也是一門深功夫,它需用手掌輕托著麵皮,然後將餡小心填入。接下來,順著時針方向將麵皮合攏捏褶。每個湯包子的褶數十八褶,最重要是收口處一定要捏緊,以防上籠蒸時爆餡。蒸包子的火候至為重要,必須先將鍋水煮沸才可上蒸,蒸籠上鍋四至五分鐘即可離鍋。阿宏努力教導阿彬,半年密集訓練候,阿彬已可獨當一面矣。

  這日阿宏把阿彬叫至一旁,手中交一紙包給阿彬,口中誠懇的勉勵阿彬並說可以自立門戶了。阿彬打開紙包一看,內裏竟是厚厚一疊鈔票。他推還給阿宏口說無功不受祿,但阿宏說這是他餽贈的開業基金。阿彬感動得淚流滿面,當日辭別阿宏與其家人回台南創業。

  兩年匆匆經過,「阿彬湯包子」在台南闖出名堂。有人建議他擴充門面或設立分店,但都被他禮貌的婉拒。某日中午時分,阿彬的店內掛起一塊檀木招牌,黑底金字寫著「宏彬湯包子館」。有人問他為何用這為店名?他笑笑回答說:「飲水思源嘛!」。  【完】



PS.照片-小湯包-[e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