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16 07:38:07慕松

得天獨鱟憶金門

            『得天獨鱟憶金門』

  部隊派駐在金門水頭基地,因為靠近海邊得有機會,在退潮時於附近打打水獵。抓些螃蜞花蟹打牙祭,敲些石蚵煮麵線,要不撈些海菜挖些沙蟲,快炒打湯都還不錯。儘管這些舉動違禁不被允許,只要不被發現就沒問題。這些已是公開秘密,有些人還是不敢偷越雷池。

  早年,金門水試所在這附近設一研究點,一位陳姓技佐經常帶著儀器,來此觀察海灘與潮間帶狀況。目的是要在此,設立一個鱟魚的保護區域。「鱟」字音唸「厚」,牠是一種與地球同期的介殼類生物,殊有灘地活化石的雅號。

  金門水試所在農委會的支助下,從1999年才開始展開鱟魚的培育工作。由於工作人員的投入,終於培育出鱟魚三萬多尾。除了供應當地的放養之外,並還撥給苗栗的通宵海域放養。可以預見不久將來,台灣將會成為全球鱟魚的新生地,並為生物界帶來新紀元。

  陳技佐畢業於興大農政系,後來通過特考而被派往農委會服務。他與鱟魚結緣,始於他在金門的服役期間。某日他在海灘前線站衛兵,看見一對鱟魚疊游水中感到好奇。從此他就像著迷似的,瘋狂的尋找資料研究牠的生態。不知不覺已過十餘年時間,現在他已成為,台灣少數研究鱟魚的專家之一。水產研究中心派他到金門服務後,他乾脆就在金門結婚定居下來。

  根據他的觀察報告說:鱟魚的祖先,於四億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紀就已存在。二億年前演化城今日的形狀,一直沿傳至今外貌都沒改變。因此生物學界變給他一個「灘地活化石」的稱號。

  鱟魚有個學名稱做「馬蹄蟹」,因其外形酷似軍隊的鋼盔,所以牠又被稱為「鋼盔魚」。不過,在金門的漁戶們都叫牠「鴛鴦魚」,因為牠們出現總是雙雙對對悠游水中。通常,辨識牠的性別乃以個體為準,體型大者為雌魚小者是公鱟。

  近年金門水試所在古寧頭潮間帶,開闢出八百多公頃海域當作鱟魚的保護區。並還花費大批人力,將水頭與夏墅海灘的鱟魚,遷徙到古寧頭保護區內集中管理。這群生態學者專家們,在有限的人力與財力之下默默耕耘。最後終於克服萬難,將這個保護區經營得有聲有色。

  當年陳技佐曾用「水軍」的筆名,在正氣中華報上發表一篇有關「鱟魚」的散文。我與行政官認為是他的作品,可是打死他也不承認是他所寫。後來我在他的參考書內,看到這篇文章的剪報夾於其中。於是我施小計將它偷走,借給行政官後下落不明。數度向他索還但沒結果,直到他退伍也沒歸還原主。

  前些日子看見各大報上,大力的在介紹鱟魚空運台灣放流的消息。主持者是中研院的陳博士,我以為是那位陳技佐而多方打聽。得到的消息此陳非彼陳,失望之餘,本想電話與人在美國的行政官探問。可惜時間正巧是美國的深夜,所以不好打擾而半途作罷。    【完】

  


PS.照片-http://www.sciam.com.tw/circus/images/200205105.jpg-[網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