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14 07:48:25慕松

回憶鷺鷥林


  『回 憶 白 鶴 林』

  台灣有鶴岡、舞鶴等地名,事實這些地方並沒產鶴。客家人常將鷺與鶴混為一體,不論哪是哪一律稱為「白鶴」。鷺鶴不分以訛傳訛,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故鄉的南窩地方有個山坳,一片相思林蓊蓊鬱鬱。那年突然被人發現,數隻白鷺鷥和黃鷺在此築巢定居,並且還生下了後代。這兩種鷺鳥剛開始互不相讓,村人每天都可看到黃白互鬥追啄的戲碼。有時牠們各據高枝金雞獨立,互相凝目對立不動,就像小說中提到「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的景象。凝視久久沒有結果,二鳥遂拍拍翅膀起飛揚長而去。

  某日,外地飛來一隻落群的琵鷺。不知牠是受傷還是累了?降落後就沒飛走的打算。異客入侵,當然引起騷動。數隻壯鶴立刻升空盤旋示威,部份黃鷺白鷺則圍著琵鷺隨時警戒。這時一隻老鶴走過去偏頭端詳對方,鶴嘴呱呱好像法官在審嫌犯。折騰半天老鶴認為對方沒有犯意,於是昂首清唳一聲解除警戒。

  琵鷺的嘴像支長柄湯匙,又像勺子或挖草的扒子,所以村人都稱牠叫琵鷺。其實,牠們避冬之地在南台灣,偶而才有這麼一兩隻流落北部。

  在白鶴林落腳的鷺鳥,春耕前個個骨瘦如柴。然而,春耕時田裡許多小蟲、泥鰍,田螺子、青蛙卵可吃。不需多久個個脫胎換骨,變得碩壯昂揚羽毛光鮮。此刻牠們神采奕奕,打老遠望過去一派瀟灑,飄逸極啦。

  小時候,我和表哥常去白鶴林撿鳥蛋。這些鷺鳥雖有築巢,但常將鳥蛋生在地面上。或許是牠們不負責任?也許是牠們忘了?牠們生過的蛋從不照顧。每次我們撿拾鳥蛋都選白天,利用陽光看清內裏以免被蛇咬。蛇嗜吞食鳥蛋,牠們一口氣吞下許多,然後利用蜷捆樹幹用力扯捲,蛋受壓力破在蛇腹內。接著大蛇將腹內蛋殼,一個個的吐出體外。有一回我與表哥親眼看見蛇吞蛋,兄弟兩被牠的陣勢嚇得久久才回過神來。

  棲息白鶴林內的鷺鳥有三種族群;一是頭頂有根白翎毛的白鷺鷥,一是頭至頸部褐黃色的黃鷺,還有一種是大型似鶴非鶴的族群。村人不知這巨型鳥,故僅稱牠叫「大白鶴」。三種族群之中,以黃鷺佔多數。其次為白鷺鷥,大白鶴絕未超過百隻。

  每至黃昏眾鶴歸巢,吵吵攘攘非常熱鬧。鶴唳互遞此起彼落,沐浴於夕陽裏更顯美白。眾鳥十分團結,異類入侵或陌生人路過,擔任警戒的鷺鳥必定引頸長鳴,警告同伴聯合禦敵。這時部份壯鷺升空備戰,部份則圍住老鳥和幼鳥施以保護。

  山腳下開闢產業道路,計劃的路線盤旋而上恰好中分白鶴林。這群樹客似乎未卜先知,就在挖路的前數天牠們早已搬走。村民很懷念牠們,於是有人探蹤追尋牠們的新居。最後發現牠們遷居更深的山內,為保牠們的安全,探知者並未說出地點。我與表哥私下也曾探尋,可惜緣慳一面,找了很久都沒找到牠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