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03 00:16:58漂流社工

漂流社工第六十五號{朝基層社工組織前進吧!-社工組織之二}

漂流社工電子報
--基層發聲.基層行動--
《第六十五號》
朝基層社工組織前進吧!
-社工組織之二
2004/9/2出刊
------------------------------------------------------------------------------------
《甲》
回應陳武宗老師「拯救社工教育的一封信」 林采蓉
最近許多社工朋友轉寄一封陳武宗老師所寫的「拯救社工教育的一封信」電子郵件給我,陳老師在信中對於目前浮濫的技職體系升格為「社會工作系」以及學分班廣設的情形,表達出強烈的不滿與憤怒,並且模擬「基層社會工作員」的身分,提供了兩個例稿,發起「寫信給教育部」的行動。我~是一個基層社工員,受過大學社會工作教育共計四年的專業訓練後,才投入社會工作行列,現在於接受政府委託方案的民間單位工作,看到陳老師的信,除了覺得學界也有人開始對於台灣的社會工作現況公開嗆聲,而且還直指社工界德高望重的大師,而認為學界也比較開放了之外呢,卻無法引發我將陳老師寫的例稿轉寄到教育部部長信箱的行動。
我實在很難想像有越來越多的社工畢業生以及修過社工學分班的人,代表著什麼?『想做社工?』,除非你有過人的耐力、毅力,不在意賺少少的錢,能夠忍受主管各種不合理的要求,不然就是不介意一直換工作,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你還願意做社工的話,那你~就來試試看吧!
我不知道各位基層社工看了信之後,是否也認同陳老師所言,但是我個人認為比「是否有那麼多的社工人力需求?」更迫切的問題是「社會工作職場能否保障其勞動權益讓有心從事社工的人留下來?」,在國內現今方案委託及外包模式盛行的情況之下,社工員約滿不續聘或因非志願性因素離職的機會越來越多,而通常離職的通知常常來的突然無預警,遣散費甚至最後一個月的薪水,也算的不清不楚。有的機構甚至任意地刪減員工福利,並以「犧牲奉獻」來要求社工員提供更多勞務,作為機構逃避責任的美麗糖衣,漠視社工員工作權益,遊走法律邊緣,社工員與機構之間存在一種不對等的權力關係。許多原本對社會工作懷抱理想的工作者,歷經機構如此幾番摧殘,逐漸澆熄對於社工的熱忱,而轉而從事教職、公務員,或者嫁人。越挫越勇的人則秉持「下一個工作會更好」,當一個漂流社工。
所以,我這一封信要提出的另一種呼籲是,各位親愛的社工夥伴,你認真看過你簽的工作契約嗎?工作契約上的內容符合勞動基準法或是兩性工作平等法等相關規定嗎?工作契約上或是員工福利規定上的福利是否被落實了?您是否察覺機構對於女性員工是照顧的政策多還是歧視的多呢?
為了營造更人性的社會工作場域,減少漂流,各位社工夥伴可以從檢視自己機構的勞動條件開始,那個美好的、夢想的工作環境等著你的開創與打造呢!

《乙》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許婕穎
大概在七二水災前幾天收到朋友轉寄的陳武宗老師的信,已經過了一陣子,似乎沒見什麼後續發展的行動或論述出來,關於這件事情,似乎只是在社工員的轉寄之間流傳,並沒有什麼實質真的改變社工界的事情發生,或許,有吧,我猜想會對學術界產生不小的撼動,不過,身為一位只是基層社工員的我,我在想這件事情與我或其他跟我一樣的社工員何干。
我認為這件事跟我是有關的,因為這也是我所關心的問題。
陳老師在文中主要是對現前廣開社工系、學分班的亂象提出批評,課程規劃的草率與師資的不足未來將產生了良莠不齊的社工系畢業的學生,而學分班的光開更可能擠壓到現在職場上的社工員的生存與社工專業,而使當時爭取社工師的推動者蒙上一層陰影,若社工界不發出些聲音,我們將是這個亂象的共犯,因此他發起了一人一信運動:寫信給教育部質疑這樣的政策。
社工師建制化的自食其果
針對陳老師所提的一些問題,我自己試著去想前因後果,為什麼社工系或學分班可以廣開?我想主要原因還不是因為當時爭取通過社工師執照,逼得可能沒有社工學歷的老社工不得不為了去取得考試資格而去上學分班,而面臨選系者又看到社工證照的吸引力(那些人絕對搞不清楚這張證照是不是有用、或是到底代表什麼),所以既然當時要推動社工師法的建制化,這樣的結果倒也不令人意外。
廣開社工系是誰的利益?不要再用「社工專業」大帽子來混淆視聽,先看到社工做為一份「職業」的處境吧
至於廣開社工系的後果,產生了多於市場的畢業生,得利的除了是教育界之外,對機構更是好,以前畢業的人少,因為勞動條件差,從事社工的人更少,有時還面臨請不到人的窘境,在未來幾年內,畢業的人將大量湧現,隨時有替補的人力,人力用完即丟可以更加迅速,整體的社工的勞動條件將會向下修正,剛畢業的薪水應該還有往下降的空間,所以未來幾年內我們社工員求職將可能面臨最糟的處境,對於真有心想留下來的人來說,可能真要憑藉著「信仰」與「熱忱」,但,這可以燃燒幾年?
教育壟斷難道就能解決社工界的問題?
然而,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我不認為透過這樣一人一信寫給教育部,要求它們嚴格控制社工系的名額就可以辦得到,或許應該是說在通過社工師法的那一剎那就擋不住了這樣的走向,所以,第一,我不認為限制人數是解決當前我所關心的社工勞動條件向下的問題,第二,我也不認為這樣的行動模式是有效的,為什麼社工界的問題要乞求透過少數的教育界官員來解決?這樣的行動使社工員的主體總是不被看見,好似這封信似乎是以我們為主體的發聲,但這真的是我們的聲音嗎?我們只是將我們的名字出借給別人替我們發聲,一次又一次,命運又將由別人幫我們決定,不知道這是大家想要的嗎?
我想我夠清楚,我不願再接受這樣的方式了。
透過這兩年的電子報,我看到大家對於這社工教育、社工師法或社工考試有很多的意見跟聲音,我不知道是不是有沒有人有興趣不只是書寫來發洩,還進一步跟我們透過行動來改變現狀?我相信現在若再不做些事情,未來整體社工處境會更加惡化,而這是我覺得不得不行動的原因。
那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行動?或許我有我的想法,但是,還希望聽聽別人的…有興趣的大家一同交流吧。

《丙》
關於「誰是台灣社會工作教育的終結者?」的一些想法 Reinhard
我想,看到這樣的一封信,我們所要理解的,是這封信的立場為何?
是一個面臨競爭者對於市場中新增的競爭者所採取的封殺手段,還是針對社工教育發展,一個諤諤之士所發出的肺腑之言?
我寧願相信後者。
然而,在這之間,我卻想起了,教育政策的問題,最直接受害的,應該是第一線的社工本身,但為何不見基層社工起而發言?反而必須由學界代為研擬一個個的例稿?

原因有二:
第一個是基層社工不懂得思考,向來是老師說什麼就做什麼。
第二個是因為基層社工沒有組織,所以沒有人代言。
我相信了後者。

當這個職場結構的就業條件不合理,導致從業人員一個個地離開,如何補救?最簡單地就是增加供給面,由訓練機構(大學)增加訓練人數來補充離開的人力,所以,教育部的立場可想而知,這個策略可以有效地補充流失的人力,也可以維持錯誤擴張的高教政策。
然而,身為第一線的服務人員,你相信一直更換服務人員的服務方式可以維持一定的服務水平嗎?
記得念碩士班的時候,老師有教過,為了維持從業者一定的收入,所以美國的醫學院要增加醫學院學生的時候,必須經過醫師公會的同意,為的就是以量制價,那現在,教育部這樣的政策代表的是什麼?是他不顧從業者的收入與工作穩定,以擴張學生數的方式來讓機構可以用便宜的代價僱得可以從業的人力,另方面也可以維持教學者一定的收入,因為學生數的擴張,教學者不需擔心沒有教職,也但我們要質疑的是,如果,就從業者的立場,就第一線社工人員的立場,這樣的政策代表的又是什麼?
代表的是:
在這個不良的就業環境,老師們急於訓練一批批的炮灰,就像國共內戰,那些身高沒有槍高的娃娃兵,把他們送上戰場,在環境不良的職場上陣亡了,再換上另一批剛訓練完的娃娃兵,反正這社工也不是什麼專業,陣亡一批換上另一批也就是了,只要就業市場上,社福機構都有可以用的社工畢業生也就夠了,那又何妨?反正畢業生做得下去的就繼續,做不下去的就去考碩士班,拉保險,考國小師資班,做人力資源仲介,反正社工就是做與人有關的工作,換跑道並不難,只要學校有源源不絕的學生可以訓練也就是了。
沒有人思索是不是應該改善就業環境來減少陣亡率!陣亡率降低了,也就不需要那樣持續地擴張社工教育的學生數了!因為,基層社工是沒有聲音的,即使有,也是零星的,微弱的。

所以,我想,如果可以,
想聽聽社工畢業生,還在當社工的你的心聲,你工作愉快嗎
你願意當那些不義政策下的炮灰,泯滅了你當初要來從事這份助人工作的熱誠嗎?

如果你也不願意,如果你真的有所疑慮,就請你站出來,維持你從業的尊嚴,維持你當初助人的熱誠,不只是寫信讓教育部知道,也一起來支持一個基層社工員從業的尊嚴,發揚我們想要助人的初衷,加入我們的行列,一起來籌組基層社工從業者的工會,讓它發出我們的心聲,讓基層社工員有個可以代表他們發生的發聲的組織,一如漂流社工是基層社工員發聲的平台一般,讓我們有個組織,可以向國家機制,向社工界,向學界,明明白白地說出我們要什麼?我們想些什麼?從基層的發聲,實踐社工改革的訴求。

如果你也支持這樣的信念,請說說您的想法,讓社工改革不再是由上而下,而多些基層的聲音。

《丁》
路人也有甲乙丙丁,目前我們卻沒有,但我們期待社工夥伴的補位。
----------------------------------------------------------------------------------------------------------
歡迎你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 可以聽聽別人的聲音 〜〜〜
〜〜 也可以讓別人聽聽你的聲音 〜〜
歡 迎 投 稿
-----------------------------------------------------------------------------------------------------------
本電子報不定期出刊,歡迎各位將本期的感想、回應、批判,mail給我們mailto:fsw0621@hotmail.com,或留言於http://mypaper.pchome.com.tw/board/index.htm?s_id=fsw0621我們將適當地將您的感想發表給其他人知道,這塊園地也將因為有大家的灌溉而茁壯!我們非常需要您的聲音!
若您有訂閱的意願,建議使用pchome電子報訂閱網頁http://mychannel.pchome.com.tw/channels/f/s/fsw/
過期電子報與留言板於http://mypaper2.ttimes.com.tw/user/fsw0621/
本電子報內文版權屬文章前屬名之發表者所有,僅使用於本電子報與新聞台,擬轉載於固定場域者,請來信討論!
日本藤素 2020-01-05 09:35:48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東港8號社工 2012-06-05 15:48:42

喝一杯淡定紅茶再繼續工作吧!!心情會平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