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8 22:03:48fromsky
上善若水,牆頭草。
什麼事情,都可以過去。
因為,那些在我個人以外的,已非我所能。
我們都只能顧好關於自己的那一部分。
背對著眾人,仍然平靜無波的表情,
是否代表成熟的那一部分呢?
手掌中的感情線紋仍然混亂,
不思量、不深究,唯有該投入時投入、該超脫時超脫。
從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然後一直到見山又是山。
在這個年紀裡、看孔子。
總覺得突然那些文言文裡的每一個字,
都蘊含了好多當時的情感。
老子的道是大象無形、超然物外,不限於世間,
但孔子的道卻是在人間,所以他執著於他想做的。
周遊列國、顛沛流離,
只是為了在亂世裡,傳播他希望世人能知的「禮」。
他的顛沛流離,顯示了他對人間的執著。
「朝聞道,夕死可矣。」那是他理想裡,
希望世間人都可以到達的境界,
一種精神歸於滿足的狀態。
但我也很欣賞老子的勉勵孔子的一席話:
「無用安知不是大用,
弱則生、柔則存,天下莫弱于水,
而攻堅者莫之能勝,上善若水。」
(所以說,牆頭草真的沒什麼不好)
文化、環境,造就了不一樣的價值觀。
永遠不變的是,在同一個世代裡,我們會聽到不同的聲音,
而各自有各自的擁護者,誰能評判對錯。
上週看到一篇論廢除死刑的文章,認為他的議論的觀點很有趣。
分享給大家http://mypaper.pchome.com.tw/unicorn423/post/1320854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