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8 21:53:07(砂子)
【少年青埔仔寫真⑲】 透早摸黑上學去
今天我的小專欄
帶大家回到七十年前的夏夜時光⋯⋯
我們在晒穀場上捉迷藏、跳繩、打陀螺、擲沙包、扮家家酒。用碎布包著細沙放在掌上投擲的沙包遊戲可不是女生的專利,無分男女都會參加,而且男生的成績也不比女生差。像我,有很長段時間都是孩子群中「超級無敵」的玩沙包高手。
捉迷藏是百玩不厭的遊戲,我們家的晒穀場寬敞得很,周邊遮蔽物很多,所以很容易躲,不容易被捉到,大家每每玩得汗流滿身,樂此不疲。
農村的夜晚,除了星光、月光,我們還特別記得夜晚的另一種光,就是春末以後一直持續到入秋的螢火蟲季出現的螢火蟲的光。螢火蟲那時多得不得了,沒有光害環境下的螢火蟲活得特別有精神,閃光也顯得非常明亮,有時我們抓來一大群,塞進瓶子裡,瓶子亮得可以當手電筒用,古人有「囊螢映雪」的佳話,靠著螢火蟲的光來徹夜苦讀。
或許今天的小朋友無法想像,懷疑螢火蟲的閃光怎可用來照亮書本,唯有曾經親身經歷那種無光害日子的人,方知此言不虛。
不過,螢火蟲的亮光再怎麼亮,捉迷藏再怎麼好玩,也只能玩到天黑。只要是沒有月亮的晚上,天一黑透,人人乖乖回家,因為入夜後四面八方都是一片黑漆漆,也玩不成了。
追螢火蟲、焢窯燜番薯、摸魚蝦、釣鱔魚、放風箏、釘甘樂……啊!兒時的記憶,真太令人難忘了!
當時,青埔一帶的孩子讀小學,得走路到大園國小去讀,大園國小離我家七公里,來回一天要走十四公里,那時我才七歲!
開學之後,我要天天早上五點鐘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匆匆背著書包出發。我得一直走到一個叫做「下青埔」的地方,才能和同學會合,一同沿著新生路走去大園國小。這之間一個人獨行的路程大約有一公里,沿途都是石頭路,我們所有的同學一律打赤腳,我也沒例外,那條新生路一直到很多年之後才鋪柏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