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7 15:52:41(砂子)

山上一朵浮雲






 去太平山的路上有一個必定要經過的小地方名叫白嶺。如果在這兒稍事休息當會見到四週林木蓊鬱,遠望群山起伏也無不綠意森森,獨不見一個裸峰或裸岩,更無白雪覆頂之山,白嶺地名從何而來?

 白嶺,白領啦!一位經常跑這山路的人向我們解釋。但白領這名也怪,這兒沒有工廠或是機關團體,藍領的工人都沒幾個,那來白領階級多到可以成為地名呢?

 原來早年之前,其實也非早年,就只幾十年前,太平山伐木事業正是顛峰期,這一帶建有許多宿舍供大批伐木工人居住,當年交通不便,工人難得下山,大致上每逢發薪日有了錢才下山一趟,這個地方便是工人聚集候車下山的集合點。

 山上生活無聊,伐木工作也極其辛苦,平日幾無任何娛樂消遣,發薪兼放假等於有了錢也有了閒,許多人迫不及待在候車時就在樹下草地上小賭一場,結果,便有人手氣太背,未等交通車來就輸光了一整個月的工錢,於是,「白領」之聲此起彼落,消遣他人或是自我揶揄一個月汗水白流,工錢也白領啦。久而久之,白領便成了這個地方的地名。後來在正式登錄時,登錄者不知其來歷,直接想到的是白嶺兩個字,白嶺因而成為官方名號,外地遊客不知緣由,只當白嶺這裡還真有一座白色山嶺了。

 白嶺讓人不免聯想到山中何所有,嶺上白雲多的詩句,這兒地勢傍崖依山,展望良好,遠處群山疊嶂,白雲冉冉升自山巒,秀緻而又壯麗,只怕昔時工人只知終日揮汗伐木,連雲都不曾抬頭招呼幾回呢。


 2.記憶之山


 太平山變得和以前印象大不同啦。仔細回想,最後一次上太平山或許已有三十年之久,搞不好還更久,自己早已從少年家變成了小老頭兒,太平一座山焉能維持著原樣?

 彼時山上罕有水泥之物,上得山來放眼房舍建築幾乎全是木構造者,連鐵路、棧橋都以木料高高搭起,與大自然的調性渾然一體,而此際以水泥體打造的大型建物橫七豎八塞滿,來到太平山有如置身城市。彼時山上雲霧蒸騰,各種植物才橫七豎八長的。樹榦樹枝附滿菘蘿及各種苔蘚,忽一陣霧起,舉手不見五指,回首不見身邊人,有如奇幻仙境,現在仙境變回了人間,莫歎,我們本是凡人俗人,也只配享有人間景人間物。

 沿著階梯奮力朝上爬去,階梯似是昔時物,引領我去多少尋訪幾許昔時景致,登到高處舉目四尋,有啦,對山的山型一如數十年前,與記憶吻合。


 3.憑欄望湖


 上過許多趟太平山,第一次上山時,剛買了剛硬無比的一輛義大利車,竟在北橫道上打滑翻覆,幸運的是朝著山壁方向一把撞上壁下的淺溝而教車子翻了九十度,鋼絲胎當場削破一大塊,厚厚鋼板則勇敢的保護了我們。看車損狀況不禁毛骨悚然,想到如果是朝著另一側翻去會有多慘,那恐怕也沒有這篇文章可續上前緣了。

 上山多次,竟無一次有緣進到翠峰湖,因此這趟排有往訪翠峰湖的遊程給了我很大的誘惑及想像空間。果真,山中之湖的確美如仙子,秀美絕塵。

 用絕塵這兩字形容果也貼切合宜,因為這湖被與凡塵俗鄙之遊人隔絕了。我們走一條大眾化的觀湖步道,只容在高處遠遠眺望湖景,詢問行走更逼近小湖山徑的遊客,答案是同樣也無法趨近湖濱去一親芳澤。

 台灣生態薄弱,像這樣山林中小湖更是脆弱,把人的足跡以木棧橋與土地隔離,把人的氣味聲音和因行為粗魯、過度好奇而造成的干擾阻滯於若干距離之外是有必要的,想到人這種動物是多麼的與其他動物不同,對環境又是多麼不友善,這樣的阻隔也頗能同理心,卻也不無遺憾,畢竟人本來自大自然,而今竟被阻隔於大自然之外,真是大諷刺。

 喜歡小湖,多麼渴盼濯足其中,悠游其中,或浮一小舟於其中,感受一下天人之合一,可惜行行復行行不遠百里而來,終究也只能憑欄遠望一番而已。如此遊湖名曰望湖,焉是遊湖?

 結束行旅回到小小白石莊,迫不及待解開小小舟之繫繩,款乃潑水撐篙而行,只前行幾步之遙即置篙於船上,仰躺於船上,任小舟隨風。小舟不由人而由風時便有一錯覺產生,彷彿湖大如海,遨遊終日未能登得彼岸。此時我的小小湖大如翠峰湖,仰望浮雲飄在藍天,與翠峰湖上泛舟所見當也沒有太大不同吧。所不同者或許就只是翠峰湖中見著的必是山上一朵浮雲,在白石莊這全世界最小之湖所見,是剛剛飄過海峽才登上陸地的一朵。

 

刊登於中華日報副刊




IMG_3938.JPG


山上一朵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