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5 21:53:11(砂子)

我家「最清潔」






 民國四十年代,台灣有一種清潔比賽制度,勝者發給薄薄的一張大紅色紙條。雖是只幾公分長不起眼的一張小小紙條,人們得到了卻無不欣喜萬分,高高貼在牆壁上炫耀到紙質都變白了還不捨得撕下來。

 清潔比賽是由政府行政體系的衛生部門負責推動,大致上應該是由縣政府的衛生局擬定辦法,鄉公所所轄衛生所透過公衛體系執行,民政單位也協辦其事。在那個純樸的時代,人民崇尚守法精神,政府公權力其大無比,也少有人質疑,例如另外一種「義務勞動」制度,人們乖乖參與,也絕無逃躲規避的行為。

 鄉公所透過村里幹事首先將清潔比賽的檢查時間在幾個月前通知到戶,接下來家家戶戶就開始忙碌起來了,主婦們刷洗門窗廚廁,壯丁負責砍樹修枝、清洗樑柱等粗活,小朋友們也沒閒著,在大人指揮下洗洗刷刷。那個時代鄉下地方還沒有自來水,用水得汲自水井或是小溪,所有的清潔工作大量用水,光是打水就會把人累壞。

 檢查的時間日益迫近,大人緊張的做最後整理,小孩也被那樣的氣氛嚇得不敢調皮了,家中主要的部位例如神明廰、廚房、走道、曬榖場早已弄得一塵不染,但牲畜的寮舍再清理也難免異味,何況牲畜不知檢查是何等大事,一轉眼又是髒臭不堪,總得一洗再洗,家人甚至還偷偷備了幾大桶清水,候到檢查人員上門前一刻再迅速沖刷一遍。

 遠遠的村道上看到檢查人員來了,成員大致上有村長、村幹事、鄰長、鄉公所衛生所承辦人員、行政課承辦人員等一共大約有五、六人,騎著單車或合坐一輛公務車來到,大人連忙趨前迎接,陪盡笑臉,遞上香菸茶水,極盡一番討好。檢查人員隨即在房裡屋外一番巡視,有時連房間也不放過,掀開蚊帳看看裡頭的床褥、被單,廚房裡檢查得更是詳細,鍋碗瓢盆、菜櫥碗櫥、大鍋小鼎,有時還伸手去拭拭有沒有一層油膩?有沒有積上塵灰?看到太髒了還會當場斥責一番。被檢查的人唯有恭恭敬敬在一旁連連點頭稱是。

 我兒時看過幾次檢查,總覺得檢查其實也只那麼一陣子,前後三五分鐘便結束,有時我們刻意清理得特別仔細的位置偏偏他們頭也不探一下,總有白費工夫之歎。只是,結束檢查前就是大人最緊張的時刻了,全體檢查人員拿出各自的評分表交頭接耳一番議論之後,打出檢查結果和總分,然後發下來一張長度約十一、二公分,寬度約兩三公分的小紙條交到家長的手上就離開了。

 這紙條上面印有一行小字和幾個大字,小字是某某鄉某某年度第某次清潔競賽,大字則分三種:最清潔、清潔和不清潔。其實不必看紙條上頭寫的是什麼,大人只望一眼遞來的紙張是什麼顏色就已心知肚明。大紅色的代表最清潔,粉紅色代表清潔,白色代表不清潔,如接到的是大紅色,全家頓時爆出響亮的歡笑聲,有如中了獎券般歡欣鼓舞,幾個月來的辛勞瞬間化做最甜蜜的滋味。如是粉紅色,則大人也仿佛頗覺欣慰,因為這代表及格了,心中重負隨之放了下來。但如果接到的是白色紙條,全家立即陷入愁雲慘霧狀態,大人臉色難看,悶氣可以蔓延好幾天,小孩日子也不好過,「皮得繃緊一點」以免討打。

 依照規定,這小小一張紙條是必須貼在房子裡明顯位置的,無論拿的是那種顏色都得照貼不誤,否則會受罰。我記得我們家總是場場比賽都拿到大紅色紙條,初時還以為家家都一樣,後來跟著大人到親友家作客,或是到同學家玩,才曉得幾乎不曾見過有人貼著大紅紙條的,始知真是來之不易。有一次也果真看到了有人家中貼著不清潔的白色紙條,連忙移走目光,裝做沒看到。

 四、五十年代的台灣,公共設施極其落後,靠著這樣的檢查制度喚起人們對住居環境的重視,減少疫病的發生,算得上用心良苦。但這樣做法也只能在民風淳樸年代才實施得起來,如果是現代社會,套一句不禮貌的用詞,「誰鳥你啊」!

(本文刊登於2012/08/05北美世界日報)




桃園鄉村地區的路邊市集.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