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明寺衝冠一怒為那般
或許有三十到四十年之久了吧?當時初幹記者沒多久,精力充沛,鬥志昂揚,除了例行去採訪重點目標,還喜歡騎著機車四處巡繞,尋找「路線外」的新聞素材。就在那個時期,發現了齋明寺,古樸美麗的一座寺院。
我說發現,是因為彼時觀光事業還很弱,觀光觀念還很薄,沒有多少風景區,風景倒是處處有,只要帶著慧心去看,往往可以看到不列在風景區的許多好風景,尋尋覓覓,倒也自得其樂。
當時的齋明寺隱在靜靜小巷深處,往訪還得行過一條蜿蜒林中小路。有一次去時逢著油桐花開時節,整條小路落花鋪滿,油桐樹都是成人腰圍那麼粗壯,黑森森的林蔭,白花花的落英,美得震懾身心,當下立刻拍了許多照片,在報紙上被登得醒目。事實上那個時代,不但還沒有什麼桐花祭活動,連花開了可以當新聞寫都是不可思議之事,但我直覺的,新聞豈只打打殺殺,或是開會如儀?新聞存在於天地之間,而報社也以大大篇幅肯定了我的方向。
美麗油桐花開,是難忘齋明寺印象。寺內有古拙蒼勁的壁畫和對聯、字畫掛軸,寺前一方小庭園,寺後大大林園,一側有著美極了的可直下溪谷的石階古道,這樣的佛寺,太美了,是記者生涯中得以片刻逃俗避世的清淨土。
春天有櫻花開,初夏有山茶花開,秋天楓紅如火,冬季常見草坡上一層薄霜,連蜘蛛網也結成冰稜。最快樂的是這兒永遠沒有別人前來和我爭逐分享,我得以獨攬一切美景。
寺後竹林,有人家丟棄的一堆破碗,和我童年家用相似,其中一個雖缺了大大一角,我卻珍惜撿拾有如至寶,洗淨,放在我的客廳壁櫥上,那是一種對簡樸歲月的懷念和自惕自勉之物,沒有人曉得這破碗有何大用,我曉得就好。
和台灣改變掉的一切同步,齋明寺也有了大大改變。
路漸漸寬闊起來,樹漸漸少了。
然後,有一回再去看,發現油桐林被搞成一個特大號的停車場,當下難過得幾乎飆淚,這時齋明寺已移交法鼓山接管,我也不管寺內何人,氣急敗壞衝進大殿大聲指責:出家人不是慈悲為懷的嗎?樹也是生命,林裡棲著蒼蒼眾生,你們何忍下這劊子手!
「請問你是那裡?」裡頭的僧眾和民眾愣了一下,問我。我更氣了,我還那裡啊?我不是那裡來的就沒講話資格嗎?我沒好氣的回了一句:「別管我是那裡,我是路人甲!」
悻悻然而走。
此後再不想去了。直到隔好一陣子,受文化局委託承編一本厚達三四百頁中英對照的桃園縣文化資產手冊,工作須要不得不再去採訪拍照,只見整座寺院圍了鐵皮圍牆,罩著大型鋼棚屋頂,正在進行整建,沒好氣的拍了一下鐵皮圍欄的照片就走了。這一回再去,半公半私的行程,此時改建工程已告一段落,寺中規劃了有現代保管設備的文物收藏室、藏經樓,大大驚奇的是後方園林已被完全改變,只保留了幾株大樹,其餘都剷成平整草坪,加建了大大的L型的建築,說是禪修之處和相關建築。格局素雅,清水模的建築方式更顯脫俗,整齊的新植櫻花成列,想必春來一片美景。
內心一陣衝擊。
這樣的改變呵…
時代改變了嘛。不能再欣賞婦女在田溝洗衣服、村童騎牛歸牧了嘛。同樣的,宗教事業也得跟得上環境之變啊。
比起太多美麗的古廟被搞得金碧輝煌有如檳榔西施之濃妝艷抹(有的西施人家還曉得淡妝之美呢),這齋明寺原貌得以保留真乃萬幸,消失的林園和油桐樹林,換上了新式樣的建築風景,得以大大擴增淨化教化人心之用,也算得失相當吧?想到這兒已成為聚攏百千信眾聆聽佛音梵唱之所,形塑多少社會穩定與良善之緣由,在這個變得更醜惡的時代這樣的改變更有其偉大的價值,這樣,當時我的衝冠一怒,豈非幼稚、可笑啊?
民國七十四年,齋明寺被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並整建寺體,民國八十八年齋明寺由法鼓山接手管理,在第七任住持法鼓山聖嚴法師的帶領下,重新規劃庭院設計,乃成今日之風貌。…
寺廟佔地約3甲,寺廟內景觀綠草如茵,清靜優雅,環境十分莊嚴,並且擁有大溪八大美景的美譽。寺內有宋版藏經及高僧墨寶,彌足珍貴。
可以想像杯杯為什麼這麼氣憤~
真是可惜了那一大片樹林了.....
剛剛的回答漏了一段
畫完
工廠會替我們噴一層釉
然後才燒
所以才會晶亮晶亮
杯杯沒修養啦
動不動衝冠一怒
傷自己身
傷人家的心
憤怒又救不回樹林
有什麼用啊
唉
樹林,令人痛啊 2011-09-06 20:54:33
跟我屏東大伯家的蓮霧園一樣
剛開始在樹間搭一間工具寮仔
然後寮仔周圍的蓮霧樹沒了
工具寮仔變工寮(有床'桌子...人可以休息)
再來右邊多了一排房間(三間)
開始有外人來泡茶聊天
再來中間又一排休閒區(卡拉ok,泡茶區)
開始營業庭園咖啡簡餐
再來左邊一排廚房'餐廳'公廁....
現在有可同時容納15桌大餐廳1間
兩桌的廂房1間
三桌的廂房1間......
當初說退休無聊請朋友來砍大山而已
蓮霧樹就一棵両棵...不見了
只剩停車場還有十幾棵當招牌
ㄚ誰能說對不對?
只是...
記得看過一本繪本就這樣
人們說愛大自然
就朝樹林去建別墅
一棟一棟一直蓋起來
後來樹林就沒了
中秋節快樂
吃烤肉去喔
哈哈哈我們家今年沒烤肉
隨口吆喝的啦 2011-09-12 19: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