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03 09:44:37(砂子)

九月行過北橫


有多久沒去北橫走一走了?

 北宜高速公路貫通,號稱遠東最長,長達十二公里多的雪山隧道大大拉近了北台灣東西兩側的距離,從宜蘭上交流道,二十多分鐘就來到台北木柵。北宜公路的九彎十八拐和北濱公路的藍天碧海水天一色在東西連絡功能上都大大為之減色,北橫,看來似乎要更清靜了?

  ◆

 九月初的桃園依然熱不可當,白天常常都在三十五度上下的高溫中。我開了車,載著「牽手」朝桃園縣東南而行,為的是想找一分城市難得的清凉。我們的車在山路裡迴來繞去,沒想到走著走著,走上了睽違三十年的一個絕美秘境。

 北橫乍看似乎景物依舊,尤其是像我這樣喜歡到處逛逛走走的人,即使沒有什麼原因,一年也總會走個三次兩次,如不細看,更不容易看見它的改變。其實,就如同台灣許許多多地方一般模樣,近數十年來的改變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是永遠不再回復的,北橫公路也難逃這種永遠不可能「年輕回來」的改觀!

 

 從大溪朝角板山前行,進入台九號公路,北橫張臂相迎。

 不要看路旁一切人為的「殺風景」的話,其實還是有風景可以欣賞的。

從角板山直往山中行,看得到路旁群山依然聳峙,也看得到路側蜿蜒的大漢溪上游河谷依然氣勢懾人。羅浮雙橋並立改善了交通,視覺上的美感卻大大減色;榮華是北橫西段的一個精華景點,榮華峭壁有如放大千萬倍的千層糕,河水長年切削使得拔地而起的大山肌理整個裸露在對岸,腳下的河川,因為築壩形成一個碧綠色的人工湖,這是國內罕見的好風景,可惜北橫通車半世紀,榮華築壩三十年,沒有人想到去利用一下這個景點的大好觀光資源。想往山上發財的夢,總仍停在燒山墾地種水蜜桃蓋民宿的思考模式裡頭,一季水蜜桃或許為果農盤商換來千萬收入,整溪護山防災治水,動輒花費十億百億,這算盤真不知是怎麼撥的?


 拱型的大漢橋依然有長虹臥波之美,停車遠眺大漢橋對山嶙峋的裸岩,忽然想起一個人和一句話:你們看,這山多麼像黃君璧先生的國畫!站在橋畔看著山,說這句話的是前故總統蔣經國先生。三十年前,民國六十五年五月間,經國先生時任行政院長,有一天他和農委會前主委李崇道、桃園縣前縣長吳伯雄、宜蘭縣前縣長李鳳鳴諸先生一起走訪北橫,就在這橋畔,他看著山,看著橋下溪水淙淙,待了好一陣子。

 只是今天的山壁依然,山頂上卻冒出了太多建築物,那是上巴崚畸型的聚落街市,卡拉OK、民宿、餐廳、私人別墅、原住民民居,及競相遷居上山的有錢有閒人家的大小建築,組合成山頭上淩亂而怪誕的天際線。

 就這麼超越了三十年的時空隨想,這一趟北橫之行出現了比較心,昔時路旁處處山泉飛濺,如今俱已乾涸,偶有大大水泥引水、檔水建築構建路旁,也只見水泥不見水花。一路走來,竟難得看到飛瀑流泉景觀,山是乾乾的、枯枯的,沒有看到一縷雲嵐飄過。

 遠在吳伯雄先生還在當桃園縣長時代,我和吳縣長一行首度上了北橫公路,那是為了採訪初被「發現」的拉拉山神木群而去。所謂發現,是漢族群的主觀說法,拉拉山上有許許多多千年大樹,泰雅族原住民世世代代伴隨巨木已千百載,那來什麼發現不發現?我的北橫初體驗倒是深刻而難忘,同樣是八九月的大熱天,我們一群人穿著厚厚夾克上山,個個依然凍得打哆嗦,當年上、下巴崚各只有幾戶人家,安靜山居,少染山下塵埃,有如台灣的香格里拉。

 「以前的巴崚,一年下兩三次雪,現在的巴崚,兩三年難得下一場雪」,這是山上人家的說法,難怪如今我在九月天走過巴崚依然感受不到一絲凉意,山中居民卻給不出一個連老天爺都改變了的原由。其實理由就寫在觸目所見的破碎群山的容顏之上,只是大家都噤口不提罷了。從神木被「發現」,觀光業及水蜜桃帶來的財富也被發現之後,太多人把山當做了淘洗金礦的河,山上原始密林一大片一大片被砍光、燒光,「經濟作物」口號響徹雲宵,政府官員因勢利導推波助瀾,復興鄉的山和環境、氣候,真是不變也難。

 進巴崚,以前得穿過一個隧道,再走一座漂亮的巴崚鐵橋。現在新的巴崚橋建起來了,不必再穿行隧道,巴崚小街,居然還出現了時髦的「泡湯」旅店。過了巴崚再往東行,店家幾已絕跡,大自然在此被還原得越來越多,當路旁出現連峰群山林木森森,歷經十百年仍未摧折的白木依然遍插山坡,直覺的想到:宜蘭近了。果不其然,大同鄉三個大字高懸路旁,過度繁華得近乎塗脂抹粉的桃園縣山中風情,終於被拋在車後煙塵裡了。

 ◆

 旅行何必分縣界鄉界呢?就朝著美景走去便對了。結果,我們衝過縣界,來到明池,當下立刻決定今夜留駐於此。沒想到就在這保留著原始林的群山中的客棧/有著一百多個客房的明池山莊,迎接我們的是門前一個小小的溫度計:攝氏二十四度!比山下的桃園市區少了十一度,也比巴崚低了七八度。

 落腳明池是有理由的,除了綠意和凉意,以及旅店給人直覺上的一分慵懶與快意之感,還讓我想起了慈亭。當年經國先生每次到桃園巡訪,十之八九我總能跑個獨家,迄今留在手邊千張以上的經國先生在桃園的老照片,張張幾乎也都可以是「我獨家採訪蔣經國」的說故事好題材。就在六十五年五月那一趟,我和兩位電視台記者像狗仔隊般緊追經國先生一行進入北橫公路,來到明池時,大伙兒沿著之字形的登山小徑一路來到一個三面峭壁、一面臨坡的危崖上,崖上築有一座檜木亭,名叫慈亭,從亭上眺望美景有如畫境,經國先生遊興大發,主動邀大家一塊兒合照,三十年後的今天,慈亭已崩坍,退輔會在原地重建並增建一座格局較小的小亭,雙亭呼應,有如母子,命名為慈孝亭。但如今竟連慈孝亭也殘破處處,真是歲月留痕不留情。

 明池原只是一座天然的山中小池,如今早被整建並鋪設環湖步道,也加了一些景觀建設,幸好對原有山林地貌破壞不多,昔時登山遇到的阻路風倒巨木、比人高的枯樹頭都依然留在原地,經國先生建議象徵桃園、宜蘭兩縣情誼而建的一座桃蘭亭也還佇立園內,

明池有如北橫項鍊上最璀璨的明珠,今昔相比,幸未褪色。
看得到路側蜿蜒的大漢溪上游河谷依然氣勢懾人
羅浮雙橋並立改善了交通,視覺上的美感卻大大減

上一篇:美麗終究如雲霧

下一篇:台灣鳥夢

砂子 2007-01-30 09:16:01

其實照相沒啥~只要妳看到自認為漂亮的事~物!
抓住它準沒錯啦!
謝謝julin

Julin 2007-01-25 17:49:03

照像要不照不要的一切------就用數位相機來動手腳.
我常常覺得有照到不想照的, 就用"它"來美化, 為了說故事, 我的一張相片 可以取很多景, 有時覺得很好用!

好啦好啦! 我知道石頭杯杯那種心情, 誰叫您被加國的環境給寵壞了? 我們家也曾得過這種病, 很難痊癒, 所以更希望有一天, 在這裡, 也能隨便拍拍,都能 ~~~ 拍不到不想要拍的東西.

您的影響頗大, 一定要盡責喔!
我的力量很小. 但我會努力!

傻姐 2007-01-23 17:40:40

照相要不照不要的一切
這......好難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