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7-31 15:19:50friay

大開影門 共赴生命之宴

大開影門 共赴生命之宴
--專訪導演王小棣

文/巫祈麟


當今,國內電視圈中的製作環境,沒有太多營養倒是有很多怪象,王小棣堅持的到底是甚麼?小棣老師說﹔「其實就是好看吧!因為電視不像電影這樣自由,電視畢竟是大眾在家裡或是公共空間觀賞的一種媒體,它的播出形式也左右著觀眾閱聽的角度,比如播出的故事連不連續,是單元劇還是連續劇都會影響製作的方向。我喜歡製作節目,沒別的甚麼偉大目標,其實就是喜歡做好看的節目。也希望大家有分辨好看與不好看戲的能力,這並不是說那種戲一定就好,某樣戲絕對不好。」並隨時舉了一個相當親和切身的例子做小說明,她從小很愛吃辣,那年,她因為《魔法阿媽》的後製工作,飛到韓國與當地動畫公司合作並住了一個月,照理說,韓國是嗜辣者的天堂,應該很開心才對,若變成天天三餐都吃辣,每頓飯在這家與那家的泡菜飯和泡菜麵中做選擇,口味選擇差別不大,自然食辣而不知味。「我覺得大家在生活裡,對於看書或是看電視應該也會有這種期望吧,有時可以科幻鬼怪﹔有時來點聳又有力﹔差異帶來選擇性,所以我覺得多元化跟豐富是一種健康的表現,希望觀眾也有多元文化欣賞的能力,我相信這樣生活也會過的比較快樂。」小棣老師說。

‧總在「發生」的人與地方

還記得年初,在某個偶像劇的拍攝現場,在《鹹豆漿》上院線之際,訪問第一次當電影導演的王明台,不像一般新銳導演對著自己的處女作總愛如捧珍寶滔滔不絕,王明台對自己的電影談的少,訪談大部分內容,他反覆提到待他如生命貴人一般的王小棣,令我印象深刻。王明台在她身邊從電視做到電影,她的做人處世善解堅持,影響深值他的創作態度。當然,這只是小棣老師影響力所及的小小部份,她曾經教在文化、北藝大教過許多年的書,使包括蔡明亮、吳乙峰、葉鴻偉、陳湘琪、王友輝、陳世杰、鴻鴻…..等數百學生直接受惠,這些人近年幾乎成為台灣電影/電視/劇場的中流砥柱,曾經與黃黎明經營多年的「民心工作室」、「稻田電影工作室」,製作包括《全家福》、《佳家福》.《母雞帶小鴨》…等數百齣電視劇﹔《飛天》、《我的神經病》、台灣首部國產動畫《魔法阿媽》等電影,許多人“神奇”的第一次族繁不及被載地在工作室裡發生,陳玉勳,陳秀如,楊冠玉,江豐宏,許傑輝,王道南,王明台…都是當前影視製作主力﹔她所策劃《百工圖》、《中國文明故事》、《我在南洋》…..等電視紀錄片,也吸引吳乙峰,胡台麗,井迎瑞,井迎兆,洪佩英…當然還有劇場界李小平、羅北安。許多人的人生變的豐富開端,都遙遙指向王小棣與她的工作室。

「很多人說,到現在每部作品妳都做的很多,很用心怎樣怎樣,其實這些事情的發生,一定都跟身邊的人有關,像王明台說了我很多,但他也是支持我的力量阿。但是你仰頭看到這麼爛的環境,這麼多這麼爛的老闆/主管人員,政府對大眾文化輕視/輕忽,看到社會、國家發生這麼多事情,可是同時你也看到可愛的人,包括身邊一起工作的年輕人。做這行很辛苦,甚至,會讓我當看到他們的父母時會臉紅的工作,這些想著選擇創作年輕人都堅忍地硬撐,收入不穩定,以我為例子,你看工作還可能傷害到健康,環境還可能會逼著你做一些不願意做的事,所以我覺得互相是互相的支持,沒甚麼拉。有時稍稍往後退一步妥協讓他過去,總之互相都有一種尊敬作為彼此的幫助。」王小棣表示。

‧「好」?/!

近年,王小棣的作品在公視《遺失》、《在親密與孤獨之間》與膾炙人口推動台灣偶像劇風潮的《大醫院小醫師》。她與公視長期的合作,像給她一個更廣的空間去探索她想說的故事。下週七月七日上檔公視五週年文學大戲《赴宴》,王小棣又是一次精采,值得期待。她覺得在台灣找不到像公視一樣這樣全台上下都「求好」電視台,尤其「人生劇展」、「紀錄觀點」給新導演有機會,讓新題材能發揮。連她自己都是忠實觀眾,閱聽其中獲得啟發。王小棣覺得替自己和其他的導演慶幸,還好有公視的存在。當我問到難道沒有別的電視台,也有這樣的眼光,去開發新型的節目,或是給有想法的導演登台機會,王小棣的回答顯得語重心長,現在各個電視台大家都在ㄠ,熬誰撐的久看誰先掛。將來可以霸佔也許從你的手機、網路延伸到電視頻道,所有生活服務合成一氣的未來商機,在此之先,個頻道老闆要死佔住地盤,所以只能花極少的投資在製作節目上,買買外國節目別人做的戲、做做政治談話,是減少成本最快的方法。其中,獨占資源最長最久的老三台更是不可原諒。「台灣在加入WTO以後,面對競爭環境更險惡,要積極迎戰面對的不二法門唯有求好,總端爛節目到時候會沒有人想看台灣電視台出的任何節目,沒人把眼光放遠,看華人的文化市場廣披,這些大企業卻老是帶頭在做垃圾,真是蠻悲哀。台灣走在別人前面好幾年,有先進電腦產業前端後端發展﹔有前人累積而來,從上到下個階層珍貴飽滿的生活經驗﹔有幾十萬台商在全球打拼﹔有前瞻經營人才﹔專業廣告行銷團隊﹔高超電腦技術。可沒人想把這些長處優點集合在一起做好節目,眼看著生機一點一點的流掉,眼看認真努力的年輕人失去工作機會。」王小棣嘆息的說。

1997年由黃黎明製作王小棣導演的台灣土產動畫片《魔法阿媽》,在金馬獎因評審稱影片內容“快力亂神”使致當年電影動畫獎項從缺,引發一場論戰。而後在台北電影節破例第一次以動畫片,獲得台北電影節最佳年度影片。但討論焦點似乎一直沒對準,王小棣想探索「動畫」這在未來世界將改變人們視覺觀影與拍片經驗的前瞻眼光。她說:「其實,那時候想做動畫,主要感動來自觀看宮崎峻的幾部動畫片。」以前她蠻討厭,一些身邊早是成人的年輕人,對漫畫其極著迷,老喜歡裝可愛的樣子,真做作。可一見宮崎峻的創作,她心大為之折服,原來動畫不一定要裝可愛,不一定要動。動畫反而給她一個,更大的想像空間,並自問別人可以做出這麼好的動畫故事,我們就不能呢?於是,她決定嚐試。

年輕人要做拍片這行,一定要頭好身體壯,學習能力要強,懂得和團隊一起工作,願意吃苦耐勞,到最後你仍喜歡這份工作的話,那麼你一定是快樂。王小棣表示,來去見過年輕人如過江之鯽,能把事情做好拍戲拍的好的新人類,幾乎從事各行都能上手。「在拍片團隊裡,你要能動腦筋又要動手直到把工作完成。當有一個清楚的理路,知道事情按步就班的邏輯以此類推,有解決問題與人協調能力,要溝通又要執行,基本上在團隊裡表現的好的年輕人,全備這些特質,叫他去賣麵或是任何其他是都是可以成的。」小棣老師說。跟個好團隊在一起,可以眼見年輕人的成長,與他們之間的互相在創作上的支持。王小棣這時又眉飛色舞的舉了個例,團隊裡有個跟她合作比較久資歷深些的年輕演員,平常脾氣蠻壞髒話隨口出,有次他跟一個新人對戲,新人較無經驗整個晚上拍三十多個NG,這位年輕演員拍的很累只好蹲在旁,但卻無半句怨言,甚至,也沒擺任何難看的臉色,導演大感意外,那晚她對這位年輕人印象完全改觀。「也許別的工作常常會陷在固定模式裡,可拍片不一樣,常常會看到一起打拼工作人員美的一面,非常令人感動,這工作除了工時長也許帶來身體的不健康之外,我覺得拍片其實是個非常正向的工作,當看到團隊精神容光時,真是活在一個超健康的電流裡。」小棣導演說。

現在國片電影市場整個在崩潰狀況,她自己也還在思索,電影之路下一步的將來。「拍電影當然有一定創作的自由度,我不是一個愛表現的人,我的作品都是講其他人精采的人生故事,我不是重點,發表作品的媒材也不是重點。」王小棣說。即將在公視上檔的《赴宴》,劇情橫跨兩個世代,場景從英國古典花園拉到台灣雲翕飄邈的高山,演員偶像實力老將,王小棣的發想來自二二八《晃馬車之歌》世代,那些活得精采又漂亮的台灣人。她說:「這些人都是我的偶像,怎麼樣也想把這些精采人事,跟現代場景兜起來拍個好故事。」《赴宴》靈感來自植物源源不絕的生命。有些花朵只開一天,像是赴宴一般,努力站出最美麗的風景。

一年多前,王小棣在拍英國拍《赴宴》製作前期,她罹患乳癌並接受化療,一場大病沒有擊倒她,她反倒說,這場永不知會否痊癒的病,開啟許多門。「生死錯身,開了知識的門,還發生許多好事。許久未聯絡的高中同學,知道我在作化療,特地來醫院陪我散步做復健,有點年紀的人都知道跟高中同學在一起的那種快樂,認識很多非常好的醫生朋友,回到工作崗位後也特別注意跟我一起辛苦工作同仁的健康,便當盡量吃的均衡營養一些。」王小棣略有所感的說。但她依然正面陽光,手頭上心理還想做很多事,她還想在拍動畫片、想拍好看的歷史劇、想學打鼓、想再做劇場,雖然她仍不忘多年前她做舞台劇把從拍電視劇賺來的錢都賠光,她還想......她還想.....她還想做.......

( 2003.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