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18 18:21:05藍綠色的天空
寫給已不存在的O--孤獨
親愛的O:
今天想跟妳談談「孤獨!」我在Palau(帛琉)時想到的課題!我一直感到興趣的課題。我們到帛琉第一天表演就結束了,利用剩餘的二天一個人步行的到處走走,雖一路上常會遇到同行到來的團員或遠從台灣來此的觀光客,但我依然走走停停的一面書寫、一面素描、一面拍照、一面看英文字典(原諒我的英文底子差),最後還是坐進了咖啡店開始書寫起來(我曾在澳洲的Starbucks寫了一句話『雖然Starbucks,全世界看起來都一樣,不過,這是澳洲的星巴克!』現在我須更改一下:『雖然Starbucks,全世界看起來都一樣,但是帛琉的就是不一樣!』居然讓我在帛琉也能找到星巴克,只是內在和我們想像中差距甚遠!
對不起!我忘了今天的主題了,不說旅行景點而是書寫的主題呈現!或許這主題看似簡單,但方向對我現在而言卻大了點,不知如何就是想寫,也不管他語法通不通,文辭順不順,反正我是以外在來看待內在心靈而寫,為何而寫等會給妳解釋!也或許我想證明自己的孤獨感來自何方?哈,有趣吧!
馬丁.布柏(Martin Buber)曾說:「在這理性取向的現代世界,我們像是生存在「沒有歸宿」(without housing,Unbehaustheit)的文明裡,生活的基調就是孤獨!」因每個人的生命中都包含孤獨和人際關係兩條主軸交纏的多種組合,一下收縮、一下舒張,形成我們生活裡的基本動力,從生到死,永不中輟。我發現自己每當在遇到阻礙或因難時常會退縮到內在的孤獨裡,而將我和自我及外界的聯繫整個關閉起來,這個動作、行為於我是經常發生的,和內心的世界進行進一步的接觸,只為力圖重建被打斷的溝通、力圖重新啟動綜效的程序(synergetic process), 以前在做個案時也遇到許多類似的行為,我們都習慣將自己打入自我意識之中,呈現孤獨之感,也卻往往忘了如何回歸主體時,那感覺是痛苦的,也就是孤獨之感是痛苦的、難受的,因為自己面對自己時無法有效且順利的和自己溝通,那結果是不堪設想的。我的心理學老師曾告誡我們:「在心理治療裡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世人找到回到溝通世界、回到人際世界的道路、回到他們內心裡的聲音裡去、回到他們內心裡的面向、回到外在世界。牽起內心裡那個小孩的小手,傾聽他的憂傷、他的喜樂,學著照顧他。」自我溝通是重要的一環,但人際關係卻也影響整體態式,若是這基本、可靠的關係一直沒建立起來,孤獨便會成為其大無比的威脅。我也體會到現代人對「完全陌生的人」(卻有著信任感)可以掏出內心深處的感覺,侃侃而談,但面對手足卻開不了口,這情況在我的觀察下也是經常發生,且包含我自己有時也是如此,我想重點不在於對象而是在於傾述、發洩,只要有願意傾聽的對象,他們都會願意努力的將自己從孤獨之中釋放出來,這也關係到人際關係的網路是否能有效的讓他們在遇到因難時隨意的得到如此的動作。孤獨之苦太過深鉅的人,似乎便是欠缺正面(也就是有支持力量)的內在結構或是人物,讓他們可擁有親密的關係,他們沒辦法依靠這些人物的陪伴時,就會有問題產生。
親愛的O從妳離開後,我一直在想:如果我能早點知道妳的狀況或者能更有效的給予妳什麼或者………………妳會不會就因此路轉了。當然我不是醫生,所以我無從治療妳,當然我更不是妳,所以無從瞭解妳的想法、需求,妳只是我過往之中讓我有些許遺憾之感的朋友,因為離開我的朋友、情人他們依然快樂的活著,但只有妳選擇這種方法來解決自己的課題!我在帛琉時遇到台灣農技團的團長(農技團工作在於協助友邦國家農業生產、改良之技術團),和老團長聊了許多也許久,他就是典型的孤獨形式。老團長說:「他每六年轉換一個國家進行協助工作,在帛琉己四年了,未來時間到了他也將往下一個國度來進行工作。」老團長的夫人本是醫生,也因老團長而全心投入家庭主婦的工作,而其兒女也就跟著轉校,跟著老團長到處走走停停,老團長又說:「或許許多人羡慕我的工作,但他們卻不知道我是孤獨的!」唯一只有家人的情感是不缺乏的,也是老團長所有的動力來源。為了工作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往往在工作之餘後會產生的孤獨之感必定比我們身在台灣的人還要來的深。
每回想到此我總會告誡自己:「每當面對人的時候,我要記住,我們不是應付理論的動物,我們面對的人們不一定會一直按照常規在生活或相對的面對我們自己,我們所面對的是具有情感的動物,充滿著偏見而且受傲慢虛飾所促動的動物。」千萬別因而受到影響,雖是如此但卻很難不受其影響,這須要學習。也就是別因自己或別人使得自己陷入孤獨深淵而不知。續…
今天想跟妳談談「孤獨!」我在Palau(帛琉)時想到的課題!我一直感到興趣的課題。我們到帛琉第一天表演就結束了,利用剩餘的二天一個人步行的到處走走,雖一路上常會遇到同行到來的團員或遠從台灣來此的觀光客,但我依然走走停停的一面書寫、一面素描、一面拍照、一面看英文字典(原諒我的英文底子差),最後還是坐進了咖啡店開始書寫起來(我曾在澳洲的Starbucks寫了一句話『雖然Starbucks,全世界看起來都一樣,不過,這是澳洲的星巴克!』現在我須更改一下:『雖然Starbucks,全世界看起來都一樣,但是帛琉的就是不一樣!』居然讓我在帛琉也能找到星巴克,只是內在和我們想像中差距甚遠!
對不起!我忘了今天的主題了,不說旅行景點而是書寫的主題呈現!或許這主題看似簡單,但方向對我現在而言卻大了點,不知如何就是想寫,也不管他語法通不通,文辭順不順,反正我是以外在來看待內在心靈而寫,為何而寫等會給妳解釋!也或許我想證明自己的孤獨感來自何方?哈,有趣吧!
馬丁.布柏(Martin Buber)曾說:「在這理性取向的現代世界,我們像是生存在「沒有歸宿」(without housing,Unbehaustheit)的文明裡,生活的基調就是孤獨!」因每個人的生命中都包含孤獨和人際關係兩條主軸交纏的多種組合,一下收縮、一下舒張,形成我們生活裡的基本動力,從生到死,永不中輟。我發現自己每當在遇到阻礙或因難時常會退縮到內在的孤獨裡,而將我和自我及外界的聯繫整個關閉起來,這個動作、行為於我是經常發生的,和內心的世界進行進一步的接觸,只為力圖重建被打斷的溝通、力圖重新啟動綜效的程序(synergetic process), 以前在做個案時也遇到許多類似的行為,我們都習慣將自己打入自我意識之中,呈現孤獨之感,也卻往往忘了如何回歸主體時,那感覺是痛苦的,也就是孤獨之感是痛苦的、難受的,因為自己面對自己時無法有效且順利的和自己溝通,那結果是不堪設想的。我的心理學老師曾告誡我們:「在心理治療裡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世人找到回到溝通世界、回到人際世界的道路、回到他們內心裡的聲音裡去、回到他們內心裡的面向、回到外在世界。牽起內心裡那個小孩的小手,傾聽他的憂傷、他的喜樂,學著照顧他。」自我溝通是重要的一環,但人際關係卻也影響整體態式,若是這基本、可靠的關係一直沒建立起來,孤獨便會成為其大無比的威脅。我也體會到現代人對「完全陌生的人」(卻有著信任感)可以掏出內心深處的感覺,侃侃而談,但面對手足卻開不了口,這情況在我的觀察下也是經常發生,且包含我自己有時也是如此,我想重點不在於對象而是在於傾述、發洩,只要有願意傾聽的對象,他們都會願意努力的將自己從孤獨之中釋放出來,這也關係到人際關係的網路是否能有效的讓他們在遇到因難時隨意的得到如此的動作。孤獨之苦太過深鉅的人,似乎便是欠缺正面(也就是有支持力量)的內在結構或是人物,讓他們可擁有親密的關係,他們沒辦法依靠這些人物的陪伴時,就會有問題產生。
親愛的O從妳離開後,我一直在想:如果我能早點知道妳的狀況或者能更有效的給予妳什麼或者………………妳會不會就因此路轉了。當然我不是醫生,所以我無從治療妳,當然我更不是妳,所以無從瞭解妳的想法、需求,妳只是我過往之中讓我有些許遺憾之感的朋友,因為離開我的朋友、情人他們依然快樂的活著,但只有妳選擇這種方法來解決自己的課題!我在帛琉時遇到台灣農技團的團長(農技團工作在於協助友邦國家農業生產、改良之技術團),和老團長聊了許多也許久,他就是典型的孤獨形式。老團長說:「他每六年轉換一個國家進行協助工作,在帛琉己四年了,未來時間到了他也將往下一個國度來進行工作。」老團長的夫人本是醫生,也因老團長而全心投入家庭主婦的工作,而其兒女也就跟著轉校,跟著老團長到處走走停停,老團長又說:「或許許多人羡慕我的工作,但他們卻不知道我是孤獨的!」唯一只有家人的情感是不缺乏的,也是老團長所有的動力來源。為了工作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往往在工作之餘後會產生的孤獨之感必定比我們身在台灣的人還要來的深。
每回想到此我總會告誡自己:「每當面對人的時候,我要記住,我們不是應付理論的動物,我們面對的人們不一定會一直按照常規在生活或相對的面對我們自己,我們所面對的是具有情感的動物,充滿著偏見而且受傲慢虛飾所促動的動物。」千萬別因而受到影響,雖是如此但卻很難不受其影響,這須要學習。也就是別因自己或別人使得自己陷入孤獨深淵而不知。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