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03 00:44:02藍綠色的天空

追求

換了一個環境以來

像是換個人似的

每天工作都沉溺在音樂的空間中

BEETHOVEN:SYMPHONIEN NR.5&7

GUSTAV MAHLER:SYMPHONIE NO.5

HAYDN:THE CREATION

HERMANN BAUMANN:HOLIDAY FOR FRENCH HORN

THE GRAMMAR OF CONDUCTING----MAX RUDOLF的指揮法練習(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

JAMES CHAMBERS:34 STUDIES FOR FRENCH HORN的主修樂器練習(一個月時間;速度:100;已完成進度。邁向速度:110)

試唱部份:八種譜號一度、二度練習曲試唱;速度:60;已完成進度。

及總譜指揮練習也開始進行當中。

感覺到了新的樂團後一個半月中,較去年一年中要充實得多,雖一切仍在進行中,稍感自己在每天的工作付出得到了收獲。

環境改變一個人的心態甚遠,但唯有建立自己正確的心態來面對我們所處身之環境更為重要,態度影響人一輩子,在逆境之中唯有自己才能突破各種關卡,唯有自己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動態,在人生際遇上或許不盡人意但都有許多權力及義務須自己去面對的。

想想自己在學習藝術上,以音樂的廣大範圍之中,要吸收實為有限,但卻可選擇其一而努力於它,或許一輩也學不完,但卻可使得自己對音樂的感觀上、音響上、想法上得到不同的認知,音樂是主觀的,有人說它好,它是好的、有人說它不盡理想,它或許少些什麼,但作曲家賦予它的生命力卻是無限的,由不同年代的樂師、不同風格的樂師來詮釋它,它就以不同形式出現在我們的感覺上。

相對的,我們的人生就如音樂的變化,我們如何去詮釋我們自己的人生,問問自己!認真的問問自己,在技巧上、在基礎上、在音樂性上、在風格上、在音聲上……我們是否都注意到了,面對我們處身的現實環境之中,有許多我們該注意卻有意、無意注意的事,直接、間接影響到自己而甚感遺憾,或許人生的不完美才能這高低起浮的完美人生!

B.G.Stephens 哲學博士----承認你不懂一文中曾說:「要教導孩子,不如讓他自己看看你的努力,我孩子在小的時候,經常要求別人幫他解決功課上的問題----科學或數學問題,我心須承認自己是不懂的。但我告訴他們:『我們一起研究研究,看看它是怎麼回事,再一起學習。』孩子們的反應相當的積極。我教化學的時候,不用叫學生夏天來作實驗,他們要是知道我在做研究,就會開始在我附近晃,不久之後,他們就會問我,是否需要幫忙,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學習了。」

是的,承認自己不是完美的,所以更努力,所以更用心,在處理每件事情上,或許許多人在別人面前要保持完美的形象,這不僅是件累的事,還是件不容易的事,在孩子面前更是如此的話會更難教育他們,因為在你犯下錯時,他們很容易失去動力,如果讓孩子們愈早知道你不完美卻努力,他們就愈早知道自己是不完美的,但須努力為自己。

保持積極,隨時檢視自己,不斷的為自己修改自己的弦律,不斷的為自己增加色彩,不斷的為自己奏出不和協音層,因為如此你的生活音樂會更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