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0 00:11:41絜心

書的錯誤

    小時候讀書對我來說就等同於考試,那是對於讀書別無選擇的年代。

 

    但對於讀書我是很有樂趣的。我記得在幼稚園時,為了想大聲地讀出「白雪公主」故事書,就央求鄰居大姐姐幫我寫上注音。雖然就算是讀出來了也讀不懂,但很快樂。

    我至今仍記得上小學第一天,第一次收到花花綠綠的書本,內心有多感動。我小心翼翼地跟著老師在黑板上寫下的注音符號,一次又一次地學習每個字,而每學會一個字,內心就非常快樂。而由於這份樂趣與認真,便以考試好成績為基礎,開啟了一種好學生的人生。

    考試成績好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優越感,然而能夠因此而看見家人臉上掛滿如同過節一般歡喜的表情,就是努力考試的動力。

    每一次考試成績不錯都會得到獎勵,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套古聖先賢努力進學的故事書。那本書裡有歐陽修先生用蘆葦在地上練習寫字的故事。而我非常寶貝它。我阿嬤說,要學好學校功課之後才能讀,因此我每天都珍惜地讀著每一個字。

 

    對於書讀得不多的家人而言,除了學校教科書之外,其他書籍都是小說和漫畫,都不值得一讀,而且讀了就會變壞。因此我一直到國中時,才因為國文老師的要求,而不小心讀了同學帶來媽媽的書---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教科書之外的書,是陳幸蕙老師的「群樹之歌」,是跟著國文課本的簡介(碧沉西瓜)去買來的,那是高中時期。書買回家之後被我阿嬤罵到臭頭,說我變壞了,開始看小說。我接著編輯校刊副刊「晨鐘」(取自「暮鼓晨鐘),非常上進的風格。),是一本小書,而當年因為陳幸蕙老師正好是我的高中死黨的嬸嬸,因此我就斗膽寫了信請陳老師為我們寫序。後來陳老師因為事務繁忙而婉拒了,還親筆寫了一封信給我。她的筆跡真美。

    接著就開始用稿紙寫一些小說,在同學之間流傳。

 

    我覺得我的閱讀障礙是從大學開始發作的,因為讀不懂任何一本教科書,而且覺得老師上課的內容是鬼打牆。我很好奇為什麼別人都讀得懂?明明書都寫得很鬼打牆啊?難道是因為我的智商很低,所以都讀不懂嗎?別人都懂而只有我不懂,那真是孤獨之最啊!(後來我才知道,不是只有外文書需要翻譯,學者的書更需要翻譯。)

    這樣的孤獨感在最近找到了出口,因為一向學校考試以及國考考試都考得超好的老同學最近對我說,她非常討厭讀書,她不會再考試了。因為她覺得讀書好痛苦。而她的結論就和我認識的一些,學習能力很強卻書讀得不好的朋友一樣。

 

    我真的是非常愛看書的人,對於各種知識都很有興趣,什麼生物醫學藝術音樂飲食作菜的書都看,只要是我不懂的我都想知道,但為什麼獨對某些書籍出現障礙呢?

    後來發現那不是我的錯,而是作者的錯,為了愛掉書袋裝高雅的作者,根本沒有誠意將一份知識好好地傳遞給讀者。他們並沒有那樣的熱情。又可能是,他們本身的論述表達能力真的有不足。

    於是我便偷偷立志,如果我要出書,一定會絞盡腦汁用盡熱情,使每一位讀者都看得懂。我不怕被挑戰,不怕被學習或抄襲,因為這是督促我更進步的動力。我尊敬智慧與知識,而且認為如果誰受到上帝眷顧,優先得到這些,應該把自己作為一個工具,努力地傳遞出去。

    沒有誰有資格獨享神賞賜的智慧。而智慧與知識,能創造人類的幸福。

 

    在充滿迷惘的人生路途上,誰都渴望更了解更清楚明白自己現在的處境與未來的方向,無論是透過語言或文字理解。以前如果有誰說他不愛讀書,也許我會認為,那是一個很不求上進的人;但現在如果有誰說他不愛讀書,我就會認為,那是書的錯誤。

    書本身應該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