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 Fang 說話】44
今天看到幾篇有趣的Papers,是關於中國男女人口比率嚴重失衡的幾篇經濟學Papers,跟妳說說。
2005年,芝加哥大學一個叫做Emily Oster的女經濟學家,發表了一篇「B型肝炎與消失的女性」的文章,用複雜的統計工具,證明在中國B型肝炎比較盛行的地區,女性比較容易產下男嬰(這對想生男孩的夫妻來說,是不是福音?只要媽媽趕快去得一下B肝就好?)由於中國歷年來B肝盛行程度很高,因此造成長期下來,女性產下男嬰的比例超過女嬰,也因此可以部分解釋中國男女比例失衡的現象。
聽起來很荒謬?對不對?可是這篇文章經過嚴格的學術審查之後,被刊登在經濟學界地位非常崇高的JPE上。
不過,如果故事就到此為止,那不過就只是我們又得到一個解釋世界的好點子罷了,但是,接下來的故事,才會讓你知道什麼叫作真正的科學家。
2008年,這位Oster小姐,在蒐集了更多的資料,並且與中國當地的衛生機關合作研究之後,竟然發表了一篇名叫「B型肝炎無法解釋中國傾向男性的性別比例」的文章,換句話說,她公開並且誠實地推翻自己先前的觀點。光就這點來看,就令人不得不佩服這位金髮的女性學者,畢竟,一個學者對於自己千辛萬苦所得出有意思的研究結果,無可避免地會有強烈的偏愛,而且通常會捍衛到底,像她這樣直接坦率的推翻前見,完全讓證據說話,在科學界是個很難得的典範,不但讓人對這位女士肅然起敬,也可以讓人知道芝加哥大學的學術聲望,的確不是浪得虛名。
當然,先前2005年的文章一出來,就引起了全世界(尤其是亞洲,因為亞洲的B肝帶原比例最高)經濟學者的討論,持相反觀點的論文紛紛出爐,其中一篇比較被國際注意到的文章,竟然是台大經濟系的兩位教授,林明仁與駱明慶(我大姊的國中同學)寫的一篇論文,登載在地位同樣崇高的AER上:「B型肝炎帶原的母親能夠解釋消失的女性人口嗎?來自台灣三百萬新生兒的證據」。由於台灣也盛行B型肝炎,而自1984年以來台灣實施了對女性的B肝預防注射計畫,資料庫涵蓋了三百萬的新生兒,因此作為另一個與中國對比觀察的對象,是再適合也不過了。
當然,男女比例失衡這個問題也引發了很多非常有趣的相關研究,例如最近有兩位中國學者撰文指出,由於中國長期的男女比例失衡問題日趨嚴重,造成很多男性面臨找不到老婆的困境,因此造成中國有男孩的家庭,儲蓄比率日漸升高,理由是想要以多一點的家庭財富,增加家中男孩未來求偶成功的機會。
更有趣的是,有部分美國學者認為,這次的次級房貸危機,有一部份的原因就是來自海外的過剩資金流入美國,壓低了美國境內資金的利率,造成過多的資金流入房屋信貸市場,形成泡沫,而這些過剩的海外資金,有很大一部份就是來自於中國人過多的儲蓄。換句話說,中國共產黨土法煉鋼的一胎化政策,在幾十年後,竟然意外地造成了美國房屋房貸市場的泡沫,並進而造成金融危機,打得美國佬七葷八素。你看,這是不是很妙?
我很羨慕這樣的學術氣氛跟精神:你的學術伙伴來自全球,大家互相爭論,讓證據說話,並且隨時勇於承認錯誤,然後,一個精彩的問題,引發出一連串環環相扣,而且更有趣的問題。
一個沈重的自省:妳會在法律圈子見到這種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