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2 01:31:08南特羊

田園中的寧靜-米勒畫展後記

2008/08/21 01:37
  
在大太陽底下著著實實破天荒地排了一個半小時的隊,但能親炙真跡,尚能抵擋展場太小、人潮太過湧擠等種種不適感。這才發現,真作的確有難以抵擋的魔力與感染力。

                                         《 牧羊女與羊群 / 大牧羊女圖》,約1863

       在米勒的所有畫作中,我最愛此幅─牧羊女與羊群。疑似為米勒女兒的牧羊女低頭打著毛線,與身後的羊群形成獨與眾的對比,天地闊闊,遠方天空映著夕照,羊群背上閃耀著餘暉,畫面出奇地寧靜,有種難以言喻的永恆美感。

 

                                                   《晚禱》 L'Angélus, 1857-1859

        這是一幅懾人的畫。整個畫面是灰暗的色調,兩名農人默默祝禱,伴著天邊夕陽,遠方的教堂傳來鐘聲......簡單的畫面與構圖,你會為畫中所形塑的氛圍震懾不已,觸及心底的某個深處。彷彿聽見遠方的陣陣鐘聲。

       在未細看畫旁介紹前,瞥一眼畫作,起了雞皮疙瘩.....西方人的祈禱與東方人的禮佛實是一轍,那是很簡單的宗教情懷,甚或是人向天祈求的虔誠專注之心。很專注單一卻很動人。


 

                                                     《拾穗》Des glaneuses , 1857

        印象中的《拾穗》是灰暗不明的基調,端詳整個構圖卻是明亮簡單的色調,儘管畫作背後的意義極其沉重。《拾穗》代表的是當時法國農村的縮影,也是整個時代的縮影,彎腰撿拾稻穗的三名婦女與遠方的成群人馬形成強烈對比。紅黃藍是米勒畫中的三原色,是其畫作中的主要基色,所有作品都不脫此三色,尤以此幅最為鮮明。也是這樣簡單的色彩與構圖,成就不朽之作。



                                                                                《春天》

         在米勒的畫中,是寧靜的氛圍,同期巴比松畫派的畫家作品中處處可見張牙舞爪意欲表意大膽用色之姿,但米勒的畫永遠是寧靜安詳卻蘊意深遠。為何不朽,為何動人,答案都在畫作中了。

       雖然排隊耗時甚久,據說這應是最後一次米勒真跡離開奧塞美術館在海外展出了,如果得空,去看看吧!絕不會空手而回的。(紀念品就夠你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