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8 01:19:14Frank

我的1990:排行榜音樂 Part 1

 

 

  媽媽咪呀!現在竟然在回顧30年前1990年的歌曲,以前從來沒想過時間會過得這麼快,如同河流奔向大海,一去不復返(感嘆中......)。

  30年前流行榜的音樂類型頗為豐富,搖滾、電子舞曲、放客(funk)、節奏藍調(R&B)、嘻哈(hip-hop)、雷鬼(reggae)和拉丁音樂(Latin music)都找得到,連葛利果聖歌(Gregorian chant)都來插一咖,當然不用說還有當時臺灣人最愛的芭樂情歌,反觀最近幾年的流行榜,大量集中在少數一、二個音樂類型,而且很多歌聽起來像是同一個模子刻出來,沒有創造力,根本就是殭屍音樂,連美國知名歌手Adam Lambert在2019年談自己即將發表的專輯也不免抱怨一下最近這些年流行樂僵化現象:「這首歌和專輯其它的作品有部分受到前面所提到的Prince和藍調的影響,有部分受到的影響是我看到並且參與過最近這十年的Top 40賽局,並且覺得每首歌開始聽起來都雷同而感到有一點挫折,這音樂產業很多動不動就是跟隨和抄襲。」(This song and the rest of the album is influenced partially by that, and partially by me seeing and playing the Top 40 game over the last ten years and getting a little bit frustrated how everything starts to sound the same. So much of the industry tends to follow and copy.)另一位歌手Noel Gallagher(前Oasis英國綠洲樂團的吉他手兼主要詞曲創作者)也在同一年接受訪談時說得更直白:「流行音樂的公式化已經變得像一團屎,找這些人featuring,找這位女孩featuring,沒完沒了地一直featuring,這些傢伙在簡陋的小地方就可以搞出一首歌。」(Pop music has just become so f—ing shit and formulised. It's an endless procession of special guests featuring f**king someone else featuring this girl written by this guy written by these fellows in a f**king shed.)由於流行榜反映的是年輕人的喜好,很好奇這現象是不是影音串流平台演算法導致的結果,一直推薦風格相近的歌曲,久而久之反而把自己限縮在特定類型的音樂,以致於現今流行榜的音樂類型過於單一化,所以真的覺得現在的年輕族群應該主動挖掘不同形態的音樂,反正現在網路這麼方便,輸入其它音樂類型的關鍵字搜尋聆聽不同風格的歌曲應該不會是件難事吧。

  1990年當時還是新人的Mariah Carey飆出嚇死人不償命的海豚音,震驚樂壇,而Janet Jackson的氣勢從上一年延續到1990年,依然締造出好幾首冠、亞軍單曲,稱霸流行樂界,其他像是Whitney Houston、MC Hammer、Jon Bon Jovi......都是那個年代響叮噹的大名,這些人的歌曲走在路上都聽得到,所以我也沒必要鬥熱鬧轉貼。

 

 

  多虧名導大衛林區(David Lynch)的電影《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採用了Wicked Game這首歌曲,讓美國歌手Chris Isaak聲名大噪,連帶也讓他的舊作重新受到關注,其實這首歌曲早在1989年就已出現在他的專輯Heart Shaped World,當時沒人注意到他,直到《我心狂野》他的歌唱事業開始出現轉折,在1990年底順勢將Wicked Game另作單曲發行,讓他紅到隔年,難得流行榜出現這麼與眾不同的抒情歌,聽起來很平靜,沒有灑狗血的激昂旋律,卻不時迸出愛的火花,情感非常充沛,Chris Isaak磁性的嗓音當時迷死不少人。

 

Chris Isaak - Wicked Game (US #6, UK #10)

 

 

  第一次聽到All about Eve的歌是在華視的音樂節目《閃亮的節奏》,余光主持,歌曲是Every Angel,開始對這個英國搖滾團有初步的認識,一、二年後又在台視晚間的音樂節目聽到這個團的歌曲December,之後從我的朋友借來All about Eve的專輯Scarlet and Other Stories,吸引我的不是類似December這般氣勢較為磅礡的歌曲,反倒是裡面幾首acoustic小品,例如這首Scarlet,風格清新脫俗。

 

All about Eve - Scarlet (UK #34)

 

 

  90年代是個奇妙的年代,音樂有各種可能,連葛利果聖歌(Gregorian chant)都可以成為流行,這首Sadeness (Part I)在全世界造成一股風潮,形成當時流行樂界的奇特現象。

  Enigma是德國音樂製作人Michael Cretu的音樂計劃,他在80年代為知名歌手Sandra製作許多暢銷歌曲,後來Sandra成為他的妻子,也在Enigma的作品獻聲,低沉的嗓音和她在80年代慣用的嗲音判若兩人,Michael Cretu和Sandra這二位在80年代所做的音樂很商業,和90年代的Enigma簡直天南地北,可見人都有不同的面向。

 

Enigma - Sadeness (Part I) (Germany #1, UK #1, US #5)

 

 

  Justify My Love這首歌一出現的時候可謂驚天動地,MV在美國被禁播,我們臺灣當然也跟著禁,但是聽我同學說,他家第四台接收到的日本頻道有播過這支MV,讓我們這些人聽了好羨慕,紛紛問他這MV葫蘆到底賣得是什麼藥,他說看了之後覺得也沒什麼,就是Madonna在一條長廊上漫步,經過一個又一個的房間,搞不懂為何會被禁播,聽他這麼講,我們反而更好奇,一直到很多年之後終於有機會欣賞到這首歌的MV,看完後我覺得被禁的原因可能是影片的意識形態。

  我很驚訝Madonna的作品會出現downtempo的曲風,而且整首歌幾乎是口白,輕聲細語卻也呈現另一種風味,對她而言是很大的突破,也看得出來她急於擺脫80年代所建立的青春偶像包袱,雖然這首歌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我也不是娜姐迷,但就音樂論音樂,我認為Justify My Love是一首很有味道的流行曲,儘管爭議大,這首歌在美國還是挺進冠軍寶座。

 

Madonna - Justify My Love (US #1, UK #2)

 

 

  這是翻唱1983年美國樂團S.O.S. Band的Just Be Good to Me,歌名刻意把Just改為Dub就很清楚說明了它的曲風,這是Beats International在1990年的超紅單曲,非常厲害的改編,這個團體的靈魂人物是Norman Cook,他在舞曲界相當知名,原本是英國搖滾樂團Housemartins的貝斯手,在樂團解散後追尋他的舞曲夢,陸陸續續和其他人共組舞曲組合,嘗試各式各樣的樂風,最後他個人化名為Fatboy Slim,也是大家最為熟知的名字。

 

Beats International - Dub Be Good to Me (UK #1, US #76)

 

 

  第一次聽到英國歌手Seal的歌是他和Adamski合作的超級單曲Killer,可惜唱片封面沒掛他的名字,不過後來Seal還是成為相當知名的歌手,獲獎無數,這首Crazy是他的首支單曲,啟發自柏林圍牆倒塌和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讓他揚名立萬,當時還是新人的他已很有大將之風。

 

Seal - Crazy (UK #2, US #7)

 

 

  以前一直以為Blue Pearl是女歌手的藝名,原來是電子舞曲二人組,由英國音樂製作人Youth和美國歌手Durga McBroom共同組成,Youth是80年代搖滾樂團Killing Joke的貝斯手,跨足到舞曲表現也不凡,而Durga McBroom曾多次擔任超級樂團Pink Floyd的合聲,能夠和Pink Floyd合作的樂手都不是泛泛之輩,這首Naked in the Rain是Durga McBroom和Youth兩人合寫,開場的節拍彷彿讓人置身在熱帶雨林,引人入勝。

 

Blue Pearl - Naked in the Rain (UK #4, US Dance #5)

gamesetroulette 2020-04-29 15:32:14

Nice one music,fun88 ทางเข้า.https://mayaloun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