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7 01:01:26Frank
EDM,你累了嗎? Part 6 吃果子拜樹頭
現在的年輕人瘋EDM是理所當然的,畢竟這是屬於這一世代的音樂,曾經跟幾位十多歲的青少年聊,電子音樂早在70、80年代就有了,他/她們則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因為他/她們對那個年代還停留在disco時期的蓬蓬頭、喇叭褲和水晶球的刻板印象,這很可惜,只能說媒體傳播的影響力太大了,70、80年代電子音樂雖然受限於器材的簡單,音色和效果不若現在豐富、立體,但創意並沒有因此而受到限制,以德國電子先驅樂團Kraftwerk來說,他們革新的創作概念開拓許多的可能性,影響後來電子音樂的發展相當深遠,我自己收集了幾張Kraftwerk的專輯,現在聽來仍然相當有趣。
Kraftwerk在1974年發表了專輯"Autobahn",其中的一首歌曲和專輯同名,也叫做'Autobahn',長達22分鐘,這首歌被挑出來發行成單曲則被剪輯成3分多鐘,Kraftwerk在這首歌曲試著捕捉在高速公路馳騁的快感,在70年代中期這樣的音樂是非常獨特的,成為經典。之後Kraftwerk的作品加了更多的節奏,音色也更為電氣化,歌曲也就更有律動感。
Kraftwerk - Autobahn (1974; Krautrock; UK #11, US #25, Germany #9, Canada #12, New Zealand #4)
70年代的搖滾樂團、歌手已經試著將電子合成樂器融入編曲裡,但整體來說,還是由吉他主導樂曲,電子合成樂只是點綴。1975年美國搖滾歌手Gary Wright的暢銷歌曲'Dream Weaver',除了敲擊樂器之外,其他的演奏全都使用電子合成樂器,反而創造了如夢似幻的感覺,這首單曲的成功讓這位搖滾歌手聲名大噪。
Gary Wright - Dream Weaver (1975; Soft Rock; US #2, Canada #1, Australia #24)
'I Feel Love'可說是70年代disco相當重要的歌曲,這首美國disco女皇Donna Summer的暢銷單曲交由Giorgio Moroder和Pete Bellotte製作,將disco舞曲帶到另一個層次,在此之前,絕大多數的disco舞曲都是用原音樂器或管弦樂編曲,而'I Feel Love'大量運用了電子合成樂器,如此革新的製作手法贏得市場的讚譽,並影響之後synth-pop的發展。
Donna Summer - I Feel Love (1977; Disco; UK #1, US #6, Germany #3, Australia #1, Sweden #5)
70年代電子音樂的發展日本並沒有缺席,由坂本龍一、細野晴臣以及高橋幸宏所組成的Yellow Magic Orchestra則是那個時期重要的電子先鋒樂團,除了在日本之外,他們也在歐美發行專輯並且巡迴演出,所以影響力是世界性的。1978年的歌曲'Computer Game / Firecracker'有著電玩聲響的趣味,並融入東方色彩在其中,是Yellow Magic Orchestra早期的經典。
Yellow Magic Orchestra - Computer Game / Firecracker (1978; Synth-pop; UK #17)
1979年synth-pop在商業市場有了突破性的成功,由Gary Numan領軍的英國樂團Tubeway Army以一首'Are 'Friends' Electric?'在英國流行單曲榜連奪4個星期冠軍,為synth-pop這股樂潮打了劑強心針,在此之後,許許多多的電子樂團、歌手趁著這股趨勢紛紛享受成功的果實,開啟了80年代synth-pop電子新浪潮時代。
Tubeway Army - Are 'Friends' Electric? (1979; Synth-pop; UK #1, Germany #23, Netherlands #9, New Zealand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