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19 21:45:47frafoa

[電影] 少年阿虎

少年阿虎 Star Runner
星皓電影有限公司出品 / 群體工作室 2003
監製:
導演:李仁港
主演:吳建豪、安志杰、金賢珠、莫少聰、錢嘉樂、劉家輝
編劇:鄺文偉、李仁港、周燕嫻
美術指導:馬光榮 攝影指導:張東亮
剪接:鍾煒釧


李仁港的電影我恰巧都看過,十年六部電影作品的他不算是多產的導演,當然,這並不表示他的作品部部質素精良。雖然,李導的近三部電影「星月童話」、「阿虎」和「少年阿虎」都能吸引到不少觀眾的目光,但李仁港之所以被人記得的原因還是他的處女作品「94新獨臂刀」,至少,直到今天是如此。從「黑俠」以後,他的電影的商業取向逐漸清晰,而「黑俠」不過是他的第二部電影。「少年阿虎」和「阿虎」除了拳擊和異國情緣外,故事結構和角色特質都沒有什麼相涉的地方,很好,我們可以把他分做兩部電影討論。



「少年阿虎」的前面三分之一段,是流暢而且韻味十足的愛情故事,剩下三分之二是大雜繪,所有的情緒、人物和劇情線參在一起走。基本上,這部電影的缺失十分明顯,它的節奏混亂,一條線跑得好端端地,卻總是被另一條線打斷;而角色則缺乏一個足夠吸引觀眾跟著劇情走的夢想或目標,所以影評們自然很難給它太高的評價,當然,也有人看見「少年阿虎」有心而無力的奮鬥痕跡。李仁港的近三部電影都有這樣的問題,包括完成度最高的「阿虎」在內,編導試圖把角色放進一個預設的氛圍裡活動,李仁港往往能把他所設想的氛圍經營地不錯,但角色在建立關係之後的互動就顯得匱乏了。「少年阿虎」在情意地傳遞沒有太大的成果,人物情緒和關係都像是未經潤飾的半成品。李導的「94獨臂刀」是向張徹借題的作品,傳聞「阿虎」和「少年阿虎」也同是張徹電影「泰拳」啟蒙下的產物。2003年裡香港出了不少信誓旦旦地要成為經典,最後卻淪為笑話的電影。我認為李仁港的野心是不小的,只是不會有人這麼看待「少年阿虎」。它也不會是笑話,是部稱職的勵志故事,可惜編劇忘了給角色多一些的理想和目標。




  安志杰和吳建豪以「少年阿虎」雙雙入圍了最佳新進演員,最後得獎的是安志杰。說實在的,這個獎項實質性不大,香港人沒有讓獎項從缺的勇氣,連蕭正楠都選進來填數了。安志杰在這部電影裡的表現精采,精準而且沉穩,充滿了強烈的螢幕魅力和charisma,儼然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性的新進演員,顯然許多導演看過「少年阿虎」後,也都是這麼想,直到鄒凱光的「七年很癢」才讓大家幻滅,相隔不到一年的作品,演技水平卻天差地遠。相信有緣(孽?)看過「流星花園」的觀眾都會發現吳建豪實在是進步了不少,這得歸功和他配戲的金賢珠,這位韓國女星是一個很會引戲的好演員,而且能夠適度催化兩人之間所缺乏的化學作用。




這部戲有很多能演戲的配角。從演員的結構上,我們可以看見一些頗具巧思的安排,姜大衛和狄龍成為配角,對於吳建豪而言,前者是爺爺,後者是師父,這是張徹武俠世界的雙重權威來源,同時也讓我們的主角在血統和武學上成為前人的承繼者。劉家輝和盧惠光退到場邊,不再擔任出拳出腿的工作,就連稍微年輕一些的錢嘉樂都要在擂台上讓路給年輕人。「少年阿虎」中的拳手是吳建豪、安志杰和譚俊彥,我不想以世代傳承解釋之,香港武俠片已經失去光彩很久了,而且我們看不見復甦的可能性。李仁港對舊武俠是有感情的,選擇這樣落幕,對年輕人和老年人來說都比較漂亮。



PS. 第二十三屆的香港金像獎上,以「少年阿虎」入圍最佳新進演員提名的安志杰和吳建豪在宣布得獎名單時,搭著肩膀一同走上了舞台。得獎的是安志杰,但吳建豪卻伸手一把將獎座拿了過來。聽不懂粵語的吳建豪誤以為得獎的是自己,臺下噓聲四起,幸好安志杰很有風度地解圍,事後並在記者會上說到︰兩人早已說好,不管誰拿獎,都會一起上台。



200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