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04 22:28:29frafoa

[電影] 新警察故事

新警察故事 New Police Story
出品:英皇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2004
監製:陳自強、蘇志鴻、陳木勝、董韻詩
導演:陳木勝
主演:成龍、楊彩妮、吳彥祖、謝霆峰、蔡卓妍
編劇:袁錦麟
美術:王晶晶、趙崇邦、黃瑞麟 攝影:潘耀明
剪接:邱志偉 原創音樂:韋啟良



說真的,我實在不知道這部電影好在哪裡,好到讓香港影評們極力推崇,好到讓批踢踢電影版上一片讚賞。成龍重回香江影壇的首部作品,電影上片之後票房一路紅,同期上片的「2046」和「身驕肉貴」加起來單日票房恐怕都只有「新警察故事」的一半,兩岸三地的觀眾紛紛驚呼「成龍回來了!」當回想今年上映的港製動作電影時,我們會發現沒有太多的選擇,幾乎找不到一部片種和成果勉強可以和「新警察故事」相提並論的( 飛鷹?算了吧 )即使「新警察故事」在角色塑造和劇情發展有一些有趣的創意,我還是得說,這部電影真的頗糟的。成龍的改變,大家很容易看進去,「新警察故事」給了主角更多的血肉和清晰的輪廓,這是值得鼓掌,畢竟我相信這個改變需要放棄很多原則。只是其他角色寫得隨便,發展得也隨便,光是看到這一群只有裝扮卻毫無血肉的特匪新人類,就讓人頭大了,成龍很認真地去面對這個完全放不進現實的案件,編劇袁先生再一次踏進網路的世界,「想飛」或許還有一些值得一看的亮點,「新警察故事」在這部分又完全是個把觀眾當傻子的設定。




導演先讓我們看見了主角頹廢的現況,然後把時光拉到一年前。人質挾持那場戲拍的不差,在保留成龍式武打喜感的同時,也充分呈現了事件現場一觸即發的戲劇張力。過去幾年來,成龍的英雄人物總是力求國際化、世界化,環遊世界地到處跑,我們很難得看見他的身影重回到香港街道上。導演陳木勝上一部指導電影是「雙雄」,再上一部是「特警新人類二」,再上上部是「特警新人類」,再上上上部是「我是誰」,這樣看下來,我們可以發現他的專長是炮製有型有款的爛片(「我是誰」不算)。我以為他的問題之一是太想把自己的創意和構思丟出來,卻忽略了一些基本功夫,至少在電影硬體的技術水平方面,陳導算是十分優秀的。陳導的平板角色傳統在「新警察故事」有了顯著的改善,編導在成龍的角色上有了充分的發揮,但在吳彥祖這一干反派卻失敗得有些離譜。




吳彥祖真的很能演,他的演出填補了一些劇本在反派角色上的坑洞,甚至能讓觀眾對這個瘋狂的反派產生一些憐憫和同情,這群反派角色並沒有那麼豐富的情緒層次,就算有,導演經營的方向也只是要讓打扮光鮮亮麗的酷哥辣妹嚇嚇觀眾,這樣處理反派的方式明顯是為了因應那豪華的卡司名單和徹頭徹尾的商業元素。看到這批邪惡地不知所謂的特匪新人類,你可以就知道編劇和導演對於所謂的年輕世代,有著莫名地恐懼和近乎盲目的矇蔽。對於吳彥祖角色的刻劃也愚昧的可以,這樣丟給他一個叛逆的理由,接著便替他戴上大魔王的頭罩,實在是廉價的可以。但是,吳彥祖就抓住了這一點能夠和劇情產生碰觸的機會做了相當出色的發揮,雖然他的奸笑實在有些太用力,但大體上來說,他的表演讓劇情得以成立,也讓大家能夠看見成龍的血淚。只是當你手上的卡司是吳彥祖、安志杰、葉山豪、尹子維加上蔣怡,幾個好演員加上幾個明星,編導絕對有比極限運動更好的選擇。




電影的遊戲元素太過濃郁,放在真實世界中運作,很不自然。我們看見員警在工廠遇襲的一場戲,鐵皮屋迷宮中,有頭有臉的配角們一個個有如骨牌地倒下,最後被吊上空中當籌碼。在電影看見制度和權威被重擊甚至毀滅,總能給觀眾帶來很大的觀影樂趣,這個部分,「新警察故事」玩得很有創意,卻很不高明。看看這一張張電腦數據,一個個3D人偶,無論死亡陷阱或著人命賭博都誇張的過分,愚蠢的可以,這自然是為了替反派提供表演的空間,除了看見成龍的無能為力以外,我們更可以看見編劇寫到滿紙頁的冷汗漬。更糟糕的是這個網路遊戲的IDEA還繼續發展下去,最後成了小女警和夥伴們的工作,最後就像是觸發RPG事件一般 ,「叮咚」我破關啦!我破關啦!



謝霆峰這條線也完全放不進邏輯裡,他在電影裡的作用不明顯,有點引路人的味道,但還是比較像編劇寫進來給成龍差遣的人物,偏偏成龍的英雄向來獨來獨往,不需要幫手的( 除了女性之外 )。這個角色沒有吳彥祖那樣的機會,編導連拍他和蔡卓妍的對手戲都精簡地過分,除了商業考量外,完全看不出放進這個角色的必要性。他的真實身分更是把整個體制視為無物,這樣的解釋,對觀眾真的說的過去嗎?編劇在這人情方面,作得十分粗糙,成龍重新走進警局,眾人冷眼看待,長官出言刁難。功難補過,愛人生死未卜,還要被編劇送進牢裡蹲一下。然後,角色開始鑽劇本的漏洞,所有警局同仁故作視若無睹讓出條路給成龍,冷面長官更是搖身一變為送武器的NPC。



看到成龍的改變,是很想多給這部電影一些鼓勵的。只是看到最後決戰,那一個個光鮮亮麗的金湯匙草莓族看見父母一個個心慌意亂,其中一個手腳發軟地連個反派的格都定不住,實在讓人太失望了。編劇要這樣玩,就玩得徹底點,父母親的權威和孩子的壓抑可以詮釋地更好才是。


20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