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08 21:54:41Fox

傍晚的史塔巴克

傍晚五點多,利用去地球村前的空檔,我在史塔巴克消磨時間。

複習著上禮拜五地球村上的內容、看著跟naoko借來;封面是《在路上,我晃蕩》的誠品好讀,史塔巴克店中放著的是令人放鬆的悠揚爵士樂。

但是,介於我與美妙的爵士之間的;旁邊兩張桌子的人們,所討論的卻一點也不悠揚,一點也讓我感受不到美好。一邊在談論著在與新聞局的對抗中,TVBS就法律觀點上是絕對站的住腳的;另一桌則是金融商品業務員不斷在跟客戶分析如何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最好的投資。

對呀!這就是台灣,在人們的心中沒有藝術、沒有美妙的事物,只有不斷的政爭與為了下半輩子的汲汲營營。在台灣沒有夢想,有的是利益與金錢。

過去人說美國是塊新大陸,因為美國這個文化的熔爐讓來自世界的新移民的夢想成真。

這些年台灣的人才從壯年到青年,一點一點的出走去了中國,因為在中國給了我們這些台灣人發展的機會,去中國,好像成了個夢想。

在我們的身邊總是有著許多人嚮往日本,而且為數眾多,因為日本的多彩多姿,就像是個夢想的國度。

「你有什麼夢想?」、「你嚮往的life style是什麼?」、「難道你不知道這一代的台灣大學生、年輕人都是沒有夢想的嗎?」一年多了,這三句話仍然讓我記憶深刻,夢想、life style,我好像知道,卻又好像不知道,這模糊的不了解,好像充斥在我的周遭。

真的,現在台灣的年輕人,我們這些年輕人,極大多數是沒有夢想;或是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夢想的,假使有,「我要賺大錢!」這似乎是多數人對未來的最大夢想!只不過,如果「賺大錢」就能成為夢想,這似乎卻又可悲了些。

如果問我當下的夢想?能有台iPod、明年當兵前能出國旅遊一趟。再遠些的夢想,能進入間一流的公司--能充滿活力,能帶來夢想的夢公園。

五年後的我、十年後的我呢,能否環遊世界?是否過著今天台北、後天倫敦,下禮拜紐約,如此緊湊又精彩的日子?在台灣,我不敢做夢,我只敢過日子。

辦公室中的婆婆媽媽們的話題討論著痛苦指數飆高到7、水果價錢翻兩翻、現在生活越過越難過。史塔巴克鄰桌其中之一在討論著投資中國軍火對外貿易的生意,聽著他們的討論,我只感到諷刺與矛盾。另一桌的金融商品業務員則在跟客戶講著別將自己未來20年的金錢都給了房子,因為當40好幾的時候,只會發現自己除了房子,一無所有。24歲的我,在台北東區的最精華地段,聽著、想著,我不知道未來該如何繼續。

我已經不再相信曾經的一句名言「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問你自己能為國家做什麼」,現在的我,服膺的是「國家存在的目的在於為人民帶來充滿夢想,更美好的未來」,只是我對現在所處的社會感到懷疑,因為當下檯面上的人物,似乎並不能帶給這個國家的下個世代、帶給我們以及我們的兒孫輩一個美好的園地,烏托邦,只存在於神話之中。

為了填飽肚子,我拿著沒喝完的史塔巴克到了路邊的小吃攤,是的,這或許是台灣眾多不美好中的些許可愛,中產階級的中高價位消費總是自然的與最便宜的平價消費融合了在一起。攤子中穿著西裝的上班族與我,我與跟我同桌互不相識穿著高中制服的高中生;史塔巴克與路邊攤的台灣傳統料理,路邊攤的台灣傳統料理與最繁榮的台北精華商業區;一切宛如後現代似互不衝突的內爆在一起,這也是台灣充滿趣味、吸引人之處。

看著我身邊的高中生,匆匆的扒完了一碗三十元的高麗菜飯,快步消失在東區的後巷之中。這麼的急,是要去補習?還是要去附近的圖書館看書?在他的身上,好像看到了18歲的自己,一樣的不把制服紮進褲子裡,褲子也一樣的穿著不是學校制服褲的制服褲,一樣的匆匆吃完一天的晚餐。18歲的這個年齡,該有著是什麼?應該是多彩繽紛,只是,台灣的18歲有的好像就是考試,18歲的夢想好像就是考好試。我與消失在巷中的高中少年已經是不同世代的了,18歲的高中生,該有些什麼夢?他們是否有夢?還是該換個方式來說,我們,是否能讓下個世代的他們能不斷的編織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