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4 08:17:34fowleroeb86

往中間有感移動的賴揆

這年頭搞政治只要抓到「去政黨化」與「有感施政」兩個重點,至少在網際間就可以被傳誦而有好的開始。所謂的跟風向不高明,因為風向太亂,陣風短暫,造風向才是真的。但造風向會先經歷一段外界的冷嘲熱諷,要撐住,有續航力的造風者才是最後贏家。台北市長柯文哲可以說是這種新政治邏輯的翹楚,去政黨化不說,光講有感施政,一個世大運從被唱衰到最後可以讓總統府來幫他辦英雄大遊行。



但風向是虛的,政治本質還是看實在面,眾人皆知柯P的實在面是墨綠色,不是真的去政黨;而真正把世大運撐起來的人,不是柯P而是揮汗打拚的選手們。剛從神壇上走下人間施政的賴揆似乎也深諳此道,因此閣忠訓揆處女秀就打出公務員加薪3%。

加薪利多一釋出,立即效應就是反年改頭子李來希表示:「賴揆比林全有同理心」,連藍委曾銘宗也表贊同。2018年六都選舉將至,賴揆擔任救援投手拉抬小英跌落谷底的滿意度,兩顆太陽沒有磨合期,近期賴揆似乎在心態上已逐漸整合進蔡總統的大棋局當中。對賴揆來說,往中間與和解發展是最適方向,民進黨作為執政黨絕對理解中間選民就是最多選民。只是在經濟好、兩岸融冰期,中間選民會是「經濟選民」;但在經濟壞、兩岸結冰期,中間選民會是「認同選民」。

從馬總統第2任開始,經濟就算有搞頭,錢都進兩岸買辦口袋,貧富差距變大,年輕世代開始怒吼。當年齡35歲以下者兩岸熱錢沒賺到,還要被兩岸老闆高工時、低工資的對待,同時自由與人權是「天然獨」世代的DNA,這些背景因素有利於兩岸再結冰,終而爆發洪仲丘與太陽花事件,綠營與白色力量順勢而起。這條脈絡很清楚,但那是一個社會的內縮階段,讓低薪問題連結反中情緒。民進黨這個哏玩到極致,2016年成功執政,但再怎麼玩也有被玩膩的一天,就像阿扁第2任喊「愛台灣」一樣,喊到最後中產階級完全免疫。

弔詭的是,林揆當時被拔擢就是因為小英不要她的政府看起來很太陽花,甚至也不要很白色力量。她要她的政府看起來像以前溫溫慢慢談經濟的國民黨政府,而身為老藍男,林全本就有那樣的皮膚,但問題是骨子裡還是蔡英文的意志:轉型正義、一例一休、前瞻計畫,因此林全很難討好執政後的中間選民,甚至也安撫不了學綠委翻桌學到成癮的藍委,經濟一樣沒起色,獨派一直有意見,林全最後下台。在蔡的棋局裡,如果賴揆願意,他當然要繼續走這個方向,而且這次不但要帶有林全膚色,更要有老藍男的骨髓,惟有如此越接近2018,社會衝突才能越趨緩,民眾才會投票讓六都維持現狀,小英民調才會有起色,賴揆才能擺脫過去「閣揆是消耗品」的魔咒。

但這些都只在2018前管用,因為2020時小英尋求連任,當年的「認同選民」很多都將過30歲,有家庭、有事業、有小孩,他們也許還是堅信民主與人權,但會依「經濟」與「認同」兼顧的更高標準去評估蔡政府。馬政府只能瞻前,蔡政府只能顧後,但台灣民眾需要瞻前顧後,不管藍綠,政治家與政客的差別都在突破這一關,賴揆可以嗎?(作者為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中國時報)

忠訓國際
1C146768978C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