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3 23:08:05小東

Fed到底在刺激哪國經濟?美元趨貶 拖累實體經濟復原

信貸危機爆發後,Fed (美國聯準會) 祭出各項急救措施,讓世界充斥著美元,避免經濟崩潰。

就在金融體系幾近瓦解一年後,全球逐漸復甦,狀況似乎開始穩定下來;失業情形有所改善,股市也大舉反彈。但是,美國經濟真的已絕處逢生了嗎? 懷疑論者提出警告,認為驅動股市和債市復甦的主要動力,也就是 Fed 緊急印製並大量投入市場的流動資金,可能拖累實體經濟的復原時間。

據《CNNMoney.com》報導,他們認為,Fed 決定將短期利率維持在接近零的舉動僅能暫時喚醒金融市場,無法解決經濟的根本問題。銀行借貸狀況依然緊縮,消費者資產負債表仍然不佳,處在低點的利率最終可能僅支持海外增長,無法強化美國國內經濟。

「再這樣下去,美國只是在幫助別人,卻沒顧到自己。」位於芝加哥的研究機構 Bianco Research 策略師 Howard Simons 說。

批評者關注的重點在於,因美國利率較低,世界各地的投資者紛紛借入美元進行套利交易,美元的價值似乎已因此逐漸下降。雖然沒有明確數據顯示,但自股市和債市回升,美元趨貶的走勢愈來愈明顯。

貿易加權美元指數自今年 3 月已下跌 14%,本月美元兌歐元匯價也一度觸及 1.4737,創近一年新低。

如此不甚穩定的變動讓市場開始臆測,新一輪資產價格泡沫是否即將出現?特別是石油和黃金等商品,以及經濟增長快速的新興國家市場。

這個狀況聽起來不太令人開心,但美國人大概只有接受一途。Fed 本週可能決議讓利率保持在歷史低點,且先前也已宣佈,將長時間維持聯邦基金利率接近零。

利率近零,同時也意味著美元在未來數月都將走軟,且美元套利交易會越演越烈,重演日本過去 20 年間,零利率時斷時續的光景。

當然,那時的局勢和現在不同。在 1990 年代和本世紀初期,其他富裕的國家經濟成長強勁。但現在,這些政府,特別是英國政府,基本上都搬演著和美國一樣的戲碼。

「每個人都在做一樣的蠢事。」Simons 說。

多年來的寬鬆貨幣政策導致不良貸款激增,批發融資 (wholesale funding)市場資金枯竭,使金融業成為一觸即發的災難。面對如此全面性的崩解,政府官員連忙制訂支撐抵押貸款市場和穩定銀行體系的緊急措施。

這些決定的代價很昂貴,且明顯導使政府支出大幅增加。但若沒有這些舉措,失業率高達 20% 以上的大蕭條時代極有可能重現。

「若沒有那些援助方案,一般民眾現在的處境只會更糟。」奧勒崗大學經濟學教授 Tim Duy 表示,「這是個攸關生死存亡的問題。」 然而,關於誰才是金融救援方案最大受益者的爭論依舊持續著;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倖免於難的高盛 (Goldman Sachs;GS-US)。

拜 TARP (問題資產救援計劃) 所賜,該行在去年秋天獲得財政部融資 100 億美元,之後發行了約 220 億美元,由政府背書的債券。現在高盛已起死回生,甚至可以像以前那樣發放獎金了。

在此同時,與消費者和小企業最為相關的證券和銀行貸款部分仍未見反彈。根據 Fed 統計,7 月消費信貸年增率下降到 10.5%,Q2 商業銀行貸款則萎縮至 3920 億美元。

金融諮詢公司 Delta Global Advisors 首席經濟專家 Michael Pento 直指道,由以上數據可知,美國國內經濟尚未出現強而有力的反彈跡象。

「那些認為經濟已出現 V 型復甦的人太天真了,」Pento 說,「總有一天,我們將不得不停止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