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0 20:28:56gaga

台灣經濟愈拚愈落後?

2006.04.10  工商時報
台灣經濟愈拚愈落後?
工商社論


拚經濟是民進黨政府的一句名言,阿扁總統宣示要拚經濟高達十二次,歷任閣揆也是口口聲聲要拚經濟,但是,台灣經濟似乎愈拚愈落後,大家對政府拚經濟的信心更是直直落。

自公元二○○○年民進黨執政以後,台灣經濟持續低迷,失業率不斷攀升,但政府總是拿出一堆數據來強調台灣經濟不好是受到國際經濟大環境的影響,相較之下,台灣經濟並不比其他國家差。最近兩年,台灣經濟有明顯的改善,政府又自詡是拚經濟有成,不願承認是拜國際經濟景氣擴張所賜,更刻意忽略與其他國家的比較。


事實上,就亞洲四小龍來觀察,過去六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平均僅三.六%,低於南韓及香港的五.二%,及新加坡的四.五%,敬陪末座。台灣的人均所得(每人GDP)前年依聯合國新版會計制度計算,勉強高於南韓五百多美元,但去年南韓每人GDP已超過台灣六一五美元,來去之間超過一千美元,雖然經建會解釋是因為韓元大幅升值造成南韓人均所得數字膨脹,但這種阿Q心態完全改變不了台灣各方面都被南韓超越、並落居四小龍之末的殘酷事實。

更令人憂心的是,台灣經濟的動能也正在快速地減退。根據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IMF)、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機構的預測,今年亞洲地區不含日本的經濟成長率將超過六%以上,但是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約僅四.一%至四.三%,不僅是四小龍之末,也是亞洲各國的最後一名;這樣的表現實在讓人感到沮喪。

再進一步觀察,這幾年台灣經濟勉強能夠維持穩定成長的原因,主要是賴中央銀行刻意壓低新台幣匯率,藉以刺激出口。這樣的政策說穿了就是對出口產業的補貼政策,以犧牲廣大人民及企業的國際購買力,來換取出口廠商的利益。但儘管如此,台灣出口的表現卻相對遜色,近六年來台灣平均出口成長率僅八.一%,相對上,幣值大幅上漲三成以上的南韓,出口成長率高達一二.一%;新加坡、香港的出口成長率也都超過台灣;結果台灣不僅出口成長最低,出口總值也退居四小龍之末。更糟的是,台灣的貿易出超也快速縮小,外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持續降低,去年因為出超縮水導致經濟成長「保四」目標未能達成,今年初行政院主計處改變貿易計算方式讓出超膨脹超過一倍,勉強讓「保四」技術性地過關。今年第一季貿易出超三二.三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五六.九%,主因是維繫長期經濟成長的資本設備進口大幅減少一二.二%,這顯示靠出超來維持經濟成長的政策已愈來愈不可靠。

台灣經濟不僅在國際上節節落後,而且內部的隱憂也愈來愈多。產業外移速度愈來愈快,結構性失業愈來愈嚴重,最近雖因景氣復甦失業率降低到四%以下,但是,低薪及領取最低工資的就業人口大量增加,高齡失業人口也持續擴大,待業期間延長,導致政府失業給付人數反而增加一成以上。國內投資更是每下愈況,最近五年,民間投資及外人直接投資(FDI)成長近乎停滯,政府公共投資因為財政困窘更是連年負成長;五年固定投資平均成長為零,投資率降到GNP的二○%以下,投資不振導致經濟及產業升級大幅減緩,成為台灣經濟的重大隱憂。

最令人痛心的是,政府傾全國的資源、靠全民的努力拚經濟,但好不容易拚到的一點成果卻只有極少數人分享,國內貧富差距愈來愈大。過去幾年只有最高所得的二○%家庭可支配所得持續增加,其餘八○%都在減少;可支配所得在貧窮線以下的人口近三百萬人,佔總人口的一三%。而龐大的國家資產也在快速的流失,大量轉移到特定財團或特定人士荷包中。政府高喊拚經濟,多數人被拚的愈來愈窮,但少數人卻是吃香喝辣,佔盡好處,荷包愈拚愈滿。「一個國家,兩個世界」,已是台灣人新的哀愁。這樣的拚經濟,與絕大多數人民的期待,完全是背道而馳。

蘇內閣要召開「台灣經濟永續成長會議」,展現拚經濟的雄心,但回顧民進黨政府拚經濟的「成果」,蘇內閣要不重蹈覆轍,重振人民對政府拚經濟的信心是第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