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經典建築中的團隊印記--2017年創作坊團隊介紹
對建築有興趣的我,每每站在一棟建築面前,手就不經意地摸摸建築的質地,好像是打招呼一般先保持禮貌的距離,但一觸碰就能歡喜的與建築搭起一種神秘的交流,說著:「原來你是這樣的啊!」的感覺,並且在心中留下特殊的連結關係。
自從2008年底加入創作坊,創作坊團隊老師們於我的生命中有深厚、不可分割的連結。回想第一次參加創作坊尾牙,大家在竹北小公園裡像站在肥皂箱上自由發表自己的尾牙主題,那時尾牙的演講題目:「創作坊團隊介紹」用我最喜歡的「灌籃高手」湘北隊隊員,和每一個我初認識的老師們連結,那時心情可緊張千百倍,不過講完之後,也發覺除卻與大家分享的口拙緊張之外,心中還是藏著對人生轉向的絲絲興奮。
時間轉眼而過,已在創作坊八年,自己仍舊是那個心中藏著對文學、對建築有一點點期許的人,正巧2017年新加入了佩娥主任,又有機會重新看待一起努力實現文學夢想的夥伴,心中仍舊滿是幸福,對於新的團隊介紹 ,何不將我鍾愛的兩個主題,串聯再一起,一起和大家分享呢!一想就覺得有趣。
現在的我覺得創作坊團隊老師們,如同心裡最喜歡的經典建築,各個具有非常鮮明的特質,而且充滿趣味。
1.首先必須提及最敬愛的廠長,她一直默默的陪在我們身邊,但總在遇到難關的時候,第一個跳出來捍衛教室的老師、孩子們總是她,讓我們都受到廠長的保護。而私底下廠長是一個很可愛的人。在廠長威嚴的外表下,我們卻都感受到她的可愛和可親。當然她也有任性的時候。在可愛和韌性之間廠長以纖細的個性與豐富的涵養、雅趣陪著大家。而融合纖細、雅趣、對自己要求高、可愛的代表建築物就是「南園」。
它是純閩南式的林園建築,也是台灣最具代表的建築師漢寶德先生的作品。林園建築裡「曲徑幽深」、「步移景異」的效果,就像廠長給人的感覺,認識得越深,越覺得新鮮。比如,在教室裡廠長是大家的廠長,他不怒而威的表情,讓人覺得很有威嚴,孩子在他面前就自然而然的乖巧、聽話,但是認識廠長越久,就會覺得,她總是很體貼對待我們。每次與大家吃飯時,我們總天南地北的聊著教室、孩子們,但廠長總會默默的起身,為每一位夥伴旁放上餐巾紙,免去每個人為維持衛生、禮貌問題的小問題,讓我們盡情的傾吐教學中遭遇的問題,直到盡興盡情,而且對於餐桌上已經紛亂的碗筷,也會好好請人來整理,保持桌面的清潔,創造一個舒適的談話空間。
而且園林的寬闊也如同他的心量一樣,包容整個團隊,讓我們有空間展現自己的能力和本色,除了具體的空間之外,南園也如同大觀園一樣那麼有文化底蘊,從生活的細節慢慢凝練自己過好生活的本事,也同樣帶給孩子優質生活。
林園的設計,就是為了在大自然與人文之間形成一種和諧、美好的狀態,也如同廠長非常喜歡大自然,但是又不想被大自然的草莽、未知的生物嚇著,所以林園設計藉著人為的規劃、控制將景色引入建築裡,使人類生活變得安全,也讓林、風、細雨為生活帶來大自然的變化,天人相應。因此,南園精緻的人文建築,最適合代表廠長。
2.最流線、也最超前的MAXX1二十一世紀藝術博物館,很符合內心對秋芳老師的感受。這棟建築物是一伊拉克出生、移民英國的女建築師扎哈哈蒂的經典作品。
羅馬21世紀藝術博物館,透露了建築特色:流線、未來感強烈,好像洞悉建築的本質,在其他人還未可名說之前,就掌握到真理一樣。
當然這棟建築物在實際距離與文學的領悟上,對我都有一段距離,但至少有一個目標是可以在有生之年達成的──去羅馬參觀。
秋芳老師與文學的關係,也是如此,老師的理性分析、邏輯分析非常快速,對於生命、文學的理解也是旁人無法企及。藝術博物館的構造像光、像線條似的無止境地往前延伸,也像流動的水汩汩向前奔流,如同秋芳老師對文學的思索綿長、深邃。但就文學領悟而言,能以具象的方式理解萬物,是比較簡單的途徑,而老師和札哈哈蒂已經超越這樣的思索,並未未知的文學、建築看見引領大家前行的路。比如:兩天一夜的期初營,秋芳老師都會為老師們上課,總是拉大我們對教材的理解但是又貼近自己的人生思索,每一次上課完後,都覺得自己有力量能夠改變現狀,讓自己和教室都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扎哈哈蒂認為世界上並沒有「直線」,曲線才是真實樣貌,代表生命的變化與支撐活下去的根基,因此藝術博物館的外部構造,像長型管子在三維空間中上下、左右、扭轉起伏,在有限的基地裡,展現活力。而內部空間,打破樓層的限制,我們的移動、視角就跟管狀構造做變化,人與構造形成血管與流動在血管內的營養素、血球的關係,而這樣的連結絕對沒有「直線」—最短距離的效率說法,而是在複雜、又彼此相依相存的狀態下,形成一個有秩序的生命有機體。而黑色鋼質材料包覆的樓梯,在白色以及灰色清水模基調的空間裡,成為我們觀看的唯一指引。
有一個有趣的設計,在黑色鋼材走道的底部扎哈哈蒂將照明也設計在其中,也讓空間擁有一段不斷前行的照明光帶。看到這個光帶其實象徵了生命裡的「時光走廊」,也想起老師最愛的研究室:「新竹教室」也藏有一片為教室孩子的眼睛、心靈守護的重要光帶呢!札哈哈蒂,除了在2004年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的普立茲克獎之外,也是第一位拿到這個獎的女建築師,她對建築獨到的詮釋與貢獻毋庸置疑,而秋芳老師在兒童文學與當代文學的努力亦是如此。
3.「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是法蘭克∙蓋瑞在他建築生涯中最令人引頸期待的建築物。建築物有非常多曲面好像彩帶一樣的律動,晶晶亮亮地令人眩目,就如同羽豔老師,只要有她在的地方就會非常熱鬧繽紛、有很多小驚喜。羽豔老師與美術館有兩個層次很像,一是在具體的面向,羽豔會準備非常多應景的小禮物,比如在新年開春的小圓桌,她會為了大家準備小吊飾創造小驚喜,祝福大家一整年平安、順遂,這樣的安排每一年都是人如此,已經成為每年必有的跨年節目了;第二個層次,美術館具有設計感,也像羽豔老師的課程都非常有創意,令人耳目一新,而她設計「豔葉夜娥--我與佩娥主任」的演講設計,更充滿羽豔老師的個人創意。
身在現代主義潮流的法蘭克∙蓋瑞,也在思索現代主義的侷限與未來,因此他突破現有的建築語言,說自己的建築故事。所以,不規則的幾何線條,形塑躍動、活潑的建築線條,來說明生活的真實——雜亂與秩序都在生活中真實呈現,也必須取得平衡。接下來羽豔老師即將要回到故鄉陪陪父母親,但是羽豔的光亮、溫暖的特質、形象,一定也會在未來凝聚更多的歡樂。
4.姚仁喜的「蘭陽博物館」—書瑋老師。A.建築特色,取地理環境的單面山的紋理,從西邊的起伏一路延伸至海岸。如果西邊的大山脈是秋芳老師建立的創作坊,蘭陽博物館就是從中壢慢慢開疆闢土厚植在新竹的關鍵人物,像是在中壢教室的菁英老師,在外面創造更大的影響力,如同姚仁喜建築師他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延續單面山在地的紋理,而使海面上的蘭陽博物館,擁有堅韌的一致性。
B.單面山的紋理其實很像書瑋老師凸顯個人特色的一些小小的細微堅持以及強烈的守護決心,比如:每一年都要安排「一個人旅行」、避免無法控制的飛行、天候的因素所以堅持學期中不出國、上課一定要好笑……,這些小小的堅持有著共同的信念,就是為了新竹教室的運作以及讓孩子看見書寫的美好。
值得一提的是,蘭陽博物館在外面皮層以不同的鋼材切割排列,會因為下雨而使材質不同的表皮顏色會不同,使得我們年年去看蘭陽博物館,都在原有的印象裡,增添細微的變化。其實,也象徵書瑋老師的鬼才與創意想像,會在創作坊的共同教育理念下,每一天、每一堂課都展現出為書瑋老師才有的變化與堅持。
5.崛場弘、工藤和美的「海之未來圖書館」—依雯老師。A.建築外形:白色立方體的構造,在皮層有重複內縮的透明小孔,像極了草間彌生在藝術品上刻意創造繁複的網點一樣,不知哪裡結束或開始,令人有種繁複的美感,帶有迷幻風和消融的意味。
B.建築內部:第一層為市民活動交誼的空間以及圖書館的出入口,有專屬小孩的閱讀專區;第二層為藏書區,挑高設計,使得巨大的空間,為書與讀者服務。有趣的是,整個空間的明度變低,在每一座書櫃前設計專屬書燈,讓視覺落在書櫃裡大片的書籍上,吸引人去翻看,也像在一片幽微地書海裡,創造發現、撞擊出新的可能的空間。
因此,這棟建築物多麼像依雯老師給人的印象。比如,依雯老師的外在衣著,她喜歡點點,常常穿著點點衣在教室空間輕盈的穿越、平常上課幽默風趣的她、不上課的時候是另一個模樣—靜默,常常在大家討論時,靜靜地聽大家的發言,這時完全不知依雯老師的心理狀態是什麼;內在的興趣與品味卻多變,我們從來都不清楚,下一個被愛、被沉迷的對象是誰?
比如,我們已經知道,文學是依雯老師的最愛,所以文學作品一定是被愛的對象,不過漸漸的,書櫃上出現了一系列的研究各國間諜、德國二次事件大戰時著名的戰俘交換小說......等等餵養想了解世界的好奇心。其實,從個性上說也說得通,因為天蠍座的依雯老師,天生就具有非常敏銳的直覺以及隱藏自我的特質,而間諜是運用這兩項天賦最徹底的專業能手,看間諜系列的書,一定能滿足掩藏的狀態又磨練判斷的技巧。只是又看著「植物」、「日本大河劇」、「紅色顏料」的主題書出現時,思考又回到一片迷霧之中,到底依雯老師又是什麼樣子的人呢?「海之未來圖書館」就成為現階段了解依雯老師個性的代表意象。
6.安藤忠雄的「住吉長屋」—自己。有機會去日本,安藤忠雄的建築都一定是旅行景點的重點選項。但是看了些日本各地的作品之後,我還是挑了第一棟作品代表自己。
這個作品,使用他最擅長的清水模構造,由於日本住宅區的土地劃分都是狹長狀,因此光線的汲取特別需要,住吉長屋面對街道的設計非常低調,只有一個出入口,看不見窗戶。但是房子中間特別設計天井,光線、雨絲、冷熱的溫度直接從中庭慢慢沉降、渲染,如果下雨天要經過天井,還需要撐傘呢!
屋子內部不是只有人為所營照的安全感,更保留了感受天地之間直接變化的窗口。最後,安藤忠雄在完工後將長屋交給屋主,和屋主話別:「請屋主好好感受這棟房子所帶來的自然變化!我覺得很美!」而屋主也非常珍惜和安藤忠雄一起談論、一起構築的美感,據說屋況一直維持和交屋當天一樣,硬體構造都相同,連冷暖氣機都不裝,一直與下雨天去廁所還要撐傘的經驗共同生活下去。
因此,安藤忠雄與屋主為了感受美感,都覺得生活上的麻煩都不算什麼。而自己的個性有時也是如此,比如,我喜歡香水,喜歡空間裡有淡淡的幽香,為生活帶來一點小變化。但是皮膚敏感的我擦不了香水,只要一碰到皮膚就紅腫發癢,因此,我找到了好方法,天天帶手帕,也將香水塗在手帕上,讓自己和別人因為香香的味道而舒服。為了感受的美好,我們接受所有的不便,也讓生活過得更有滋有味。
7.伊東豐雄的「TOD’S大樓」—毓庭老師。2010年的東京之旅在表參道不停的停留、駐足、照相,為的是看表參道兩旁眾建築師們的傑出作品,但是目光卻在伊東豊雄的TOD’S大樓上,久久不能移開。
樹枝狀的皮層,巧妙呼應人行道上一整排的櫸木風景,樹枝參差的往天空生長,而建築物也因為有這樣的皮層,有了張望世界的能力。而且這棟大樓也是浪漫的象徵,好像情人間癡妄的情懷,希望看著看著就能變成對方。
毓庭老師熱愛古典音樂的程度如同TOD’S大樓,簡直就是古典音樂的代言人。他能發現古典音樂常常出現在商業導向的新車廣告片裡,而且具有關鍵意象連結,用新觀點看事情,真的很好玩,以至於在看新車廣告時,我們的重點往往只留意為什麼使用這首古典音樂,行銷什麼車款,已經不那麼重要了;他也透過神乎其技的直覺,剪輯、配音動畫片「恐龍當家」,讓大家驚為天人的發現,原來動畫片的劇情與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的音樂想像如此契合。從每一個生活片段,發現古典音樂的足跡,進而熱情分享,這也是毓庭老師期望構築的世界。
8.妹島和世的「金澤21世紀美術館」—秉慧老師。透明玻璃圍成圓形,讓想進去參觀展覽的遊客一眼看見明確的動線,我在21世紀美術館大門前,心情雀躍。
建築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由十三個白色具有高低差、不同長寬的矩形量體,規劃成主要展覽區和電機設備區,而以圓形玻璃牆面,統合、包納所有有的建築物,並且為觀者提供觀展的動線及滿足需求空間。更特別的是,走道兩旁也以透明玻璃裝飾,穿走其中時,視野全無遮擋,觀者不只看見其他人行走、觀看的姿勢,也不自覺的參與一件行動裝置藝術活動一樣被別人欣賞,與所有觀者、藝術品做互動,所以所謂的通透感,是建築透過玻璃無阻礙的情況下,連人都一起成為藝術品,不停的在觀看與被觀看、主體與客體間交換視角的新奇感受。
而一棟一棟的展覽區,也好像代表秉慧人生的關鍵轉折。比如:去歐洲壯遊半年、擁有在星巴克工作八年的經歷、陪伴小寶貝出生,以及目前的教學工作,都讓人覺得秉慧老師將自己的生活過得非常的精采,而她藉由風趣幽默的言談、令人覺得親近的個人特質,這個「透明又充滿趣味的圓」,讓他的學生慢慢走進一個充滿想像、營造創意的世界。
9.諾曼∙佛斯特的「德國國會大樓」就屬於佩娥的形象。
德國國會大樓原是德國政治中心,但是在1933年遭人縱火、摧殘,看到這棟大樓的遺跡,呼喚出來的只有戰爭的疼痛與人性的泯滅。但是在九十年代德國政府希望重建國會大樓,希望藉由整理、保留建築物,紀念一段曾經發生過的歷史,並且表彰德國對於捍衛民主的決心。
諾曼∙佛斯特將中間的國會大廳以玻璃穹頂的鋼構造與傳統的石造國會結合起來,將光束接納進來,象徵人性的光明永遠不滅,並且國會是行使人民權利的空間,也表示人民隨時可以監督、參與。而這段與光明相遇的歷史,也在佩娥身上看見。
在2015年佩娥在創作坊沒有職缺的時候,主動積極的寄了多次的履歷到創作坊,秋芳老師對於佩娥的作為印象深刻。而在2016年初,創作坊在貼出行政老師的職缺時,又在電子信箱發現佩娥的履歷靜靜的等待開啟,如此韌性與堅持,怎麼能不促成與創作坊的相遇?而佩娥與老師相見歡時,秋芳老師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佩娥對創作坊那麼主動呢?」佩娥覺得創作坊是個有力量的地方,並且佩娥喜歡文字、喜歡小孩,創作坊就是他想停留的地方。
因此,遇見秋芳老師和創作坊就是遇見那個永恆的光。而性格活潑的佩娥主任,在中壢教室第一線,用曾經在學校代課的經驗,為家長與創作坊老師建立一種更堅實的信任關係,這也是佩娥主任展現生命風華的時刻了。
這九棟經典建築與團隊夥伴的連結,記錄了我對每一個團隊夥伴的了解,也同時感受到,能將兩種喜歡—建築與夥伴放在一起的人生,是非常幸福的。當然,隨著時間不停的走去,團隊夥伴在身上留下動人的故事,又更值得留意探索了。
上一篇:第一次拿滅火器
下一篇:給ㄚ娥的「有情帳本」
無論看了多少次,還是覺得好新奇~
藏在文字經典中的深水動物園印記。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