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8 15:02:13foreveryoung18

美國遊學經驗分享

畢業前夕的美國遊學之旅精彩紛呈,日程緊張豐富,涉獵超乎想像的廣泛,學習強度高(每次上課我總睡著),思考時間長(倒時差正好想事情),老師同學交流充分,大家普遍收穫很大。回京已經十天了,我試著沉澱幾天,捕捉自己短暫的收穫,拉拉雜雜的幾點感悟不成系統,為今後的繼續思考打下些基礎。

一.制度框架與公司治理
在 美國無論是在西點軍校的聽課,還是與眾議員的交流,最刺激我耳膜的一個單詞就是“consititution”,美國的憲法深入人心,無論在國會大廈,還 是在最高法院,我們看到帶領學生們參觀的老師都在現場對孩子們進行憲法精神的普及和教育。所謂的“美國精神”是成文的,是寫入憲法的,是世代相傳的。憲法 如此,經濟結構中的法律關係也是如此,如納斯達克與聯邦證券管理法規,我們前腳在納斯達克參觀,主管ipo的“大推銷員”——公司副總對企業在納斯達克上 市表示熱烈歡迎和期盼;後腳剛回國內,充斥媒體的就是在美上市公司造假被訴訟和退市——請按照規則參加遊戲,否則將受到懲罰。在彭博社參觀令我感觸更深, 創業老闆布隆伯格競選從政當市長了,而這家創立僅30年的公司照樣健康發展。靠的是什麼?靠個人魅力?靠商業模式?靠後台背景?我想一定靠規則,靠公司治 理結構,靠的是企業製度!

回到自己的公司,越發感覺到光靠創業者個人性格魅力創造的企業文化必須有製度化的框架來約束和修正。企業要想 基 業長青,開始的創業激情畢竟會隨著時光消逝而淡化。公司未來在治理上要理性,要有完善的製度框架,要把企業文化合理構建在製度框架內,而不能凌駕於公司治 理結構之上,否則那就是人治,是用企業文化這個時髦名詞掩飾下的人治。

這種自我的批判和反思促成了我的一項重要決策:今年第三季度成為 公 司的“立法季度”,全面建設公司內部的“法律體系”,建立完整的公司製度框架。有趣的是,當我把這想法與管理層溝通時,得到所有人的一致認可和支持——看 來這個公司最大的“違法者”就是身為創業者的我自己!這的確值得自己反省!

二.學會傾聽,了解不同意見
“從爵士樂到領導力”, 聽 來跨度蠻大的,但是在紐約的爵士樂學習項目卻使人印象深刻,畢生難忘。最好的爵士之王是最好的傾聽者,我記住了。細想起來,一個崇尚民主的國家,兩黨輪流 執政,任何執政者都需要仔細聆聽不同的意見,聯邦如此,州如此,郡縣如此,鎮也如此。任何決策都會聽到不同的聲音。就連一個小鎮修個破碼頭,也需要開 world coffee 世界咖啡大會,請大家一起喝各種咖啡,聽大夥兒聊聊“俺覺得”,毛病大家都清楚,決策過程當然會慢;可是好處呢?肯定不是蓋了拆,拆了蓋的折騰。比較起 來,我們的三峽項目上得太急了,不是好不好對不對的事兒,而是決策太快了!我們有了三峽大壩,我們依然受到旱澇威脅,我們依然面臨電力緊缺,實際上是我們 的增長方式有問題!如果換一種增長模式,三峽大壩或許根本沒必要建——扯遠了啊,這話題應該在微博上談。與不同意見的朋友能夠和平相處,也是在美國遊學學到的經驗。

企業決策也是如此。在美國社會強大的民主政治體制下,先進的高等教育培養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精神構成了企業決策的文化環境。誰決策,權限有多大,這是遊戲規則決定的;但是充分聽取和發表意見,是民主傳統決定的。
許 多的企業家更需要學習傾聽!因為我們的社會文化傳統是專制大一統。我們的民營企業是老闆一人說了算。不學會傾聽將無法領導未來的企業。原美林證券高級經 理,納斯達克副主席johntognino老先生也在午餐會上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 (另外提個意見,這麼重要的講話安排在午餐會有些糟盡了,應該找個教室,每人發塊三明治得了,我們中國人吃飯太講究,一個午飯都要整個七葷八素的,讓我很 羞愧,更感覺對不住熱情演講的老頭。這是陋習,應該改)

三.重視名譽,誠實守信
美國遊學講 座從西點軍校的“責任,榮譽,國家”開講,直到華盛頓大學哈維教授的領導力講座結束。無論是國家,軍隊,政客;還是校長,院長,教授;還是企業家都用不同 的詞彙提到榮譽,名譽,誠信,信任。這是人類的普世價值觀,中外皆然。美國是個信用社會,道德的基礎是誠信。當今正在經歷痛苦的誠信缺失階段,社會環境我 們個人難以改變,但是企業內部的小環境小文化我們可以建設。如果單純為了金錢和業績增長,損害企業的名譽,損害企業家個人的名譽,帶來的危害是長久的。如 何擺脫誠信的“囚徒困境”,單靠企業經營者去發掘誠信所帶來的收益是無法實現的。我看美國人的做法是宗教和倫理層面的。我相信只有精神層面的自律,只有道 德倫理的信念才能實現“善的突破”,我們的社會太需要“善的突破”了。溫總理說的對,“企業家血管裡要流淌道德的血液。”這是我們最後的自我救贖,否則如 何讓我們的孩子麵對這彼此欺詐的世界?

感想還有許許多多,我相信更有價值的還在腦中醞釀迴盪,需要時間和機會去挖掘,希望是下次再去美國的時候——很可惜,沒有楊壯教授的精彩點評指導,沒有親們的熱烈討論,沒有各位美國老頭兒們的熱情講座,我自己去悟,怕要慢很多很多。回到國內,越來越想念和珍惜在美國遊學那段期間幾堂昏昏半睡的課程了......

美國遊學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