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12 23:43:29淡淡〝雷〞
第三戰場(二戰秘辛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 一些歷史學家開始了對大戰的統計研究
一項統計的結果表明;在1945年4月16日. 蘇軍為了攻克柏林. 付出了近50萬官兵犧牲的慘重代價. 蘇軍為什麼會不惜一切代價攻克柏林? 這個帶價值不值得?
俄羅斯一位歷史學博士法林認為. 蘇軍攻佔柏林徹底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粉碎了英 美[對俄宣戰]的計畫. 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法林曾經是戈巴契夫的政治顧問. 還擔任過蘇聯駐德國的外交部大使. 他的觀點似乎很有事實根據. 法林宣稱當時蘇聯特工蒐集的情報證明;在1945年3月. 邱吉爾開始首次考慮新的戰爭. 他在四月命令英軍參謀長制定一項代號[難以想像]的作戰計畫
邱吉爾選定這名稱並不是偶然. 他顯然希望莫斯科無論如何都不會相信盟軍將開始對蘇俄宣戰.
事實上. 在當時的情況下. 鷹 美對蘇俄宣戰是非常有可能性的. 邱吉爾計畫投入最強大的軍隊對付蘇聯. 至少有150萬人. 主要是在希線作戰的英美加波部隊. 另外還有1022個德國師.
在德國部隊投降後. 受降的英國人並沒有解放那些部隊. 反而派出教官對得軍進行訓練. 準備對蘇作戰. 根據英國人的計畫. 第三次世界大戰應於1945年7月1日爆發
長期以來. 英國政府一直否認有對蘇作戰計畫的存在. 幾年前. 英國人解密了一些二次大戰的軍事檔案. 裡面就包含了對蘇作戰計畫[難以想像] :1945年夏. 英軍準備對蘇軍發動突然襲擊. 計畫書中非常的清楚的寫著 [蘇軍此時已經非常虛弱. 參加歐洲戰士的蘇軍裝備已消耗盡. 因此把他們趕回戰前邊界迫使史達林下台應該沒任何困難. 等待我們的將是國家制度的更迭和蘇聯解體 作為恐嚇措施. 可以轟炸城市. 特別是莫斯科]
當時的美國人也非常支持英軍的想法. 坦克集團軍司令巴頓將軍就曾公開宣布他的部隊不會根據[雅爾達]協定在埃利巴分界線處停止前進. 而是繼續前進. 先到波蘭. 後到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最後到達史達林格勒. 在希特勒未能結束戰爭的地方結束戰爭 美國總統杜魯門也在為此次戰爭型積極準備 當時大部分的美國人都是同情蘇聯的 美國公眾對政府的這些背叛行為表示不理解 知道蘇聯為了戰勝希特勒付出的代價. 最後杜魯門的立場開始動搖
正是考慮到英美宣戰危機. 史達林才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搶先攻佔柏林. 以便項向英國人表示蘇聯軍事力量並沒被消弱. 他把這個任務交給大名鼎鼎的朱可夫元帥
經過激戰. 蘇聯攻克柏林. 充分展現他們的實力. 提高了史達林和蘇聯的聲望
儘管在柏林的個別地方仍有激戰持續到5月12~13日. 但這足以影響到英美高層的決定了
蘇軍勝利後. 英國方面可說是朝野震動. 英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得出一致結論 : [英國人難以戰勝蘇聯人]
從此以後英美不趕再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
(源自於 被遺忘的戰火-人類戰爭未解之謎)
一項統計的結果表明;在1945年4月16日. 蘇軍為了攻克柏林. 付出了近50萬官兵犧牲的慘重代價. 蘇軍為什麼會不惜一切代價攻克柏林? 這個帶價值不值得?
俄羅斯一位歷史學博士法林認為. 蘇軍攻佔柏林徹底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粉碎了英 美[對俄宣戰]的計畫. 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法林曾經是戈巴契夫的政治顧問. 還擔任過蘇聯駐德國的外交部大使. 他的觀點似乎很有事實根據. 法林宣稱當時蘇聯特工蒐集的情報證明;在1945年3月. 邱吉爾開始首次考慮新的戰爭. 他在四月命令英軍參謀長制定一項代號[難以想像]的作戰計畫
邱吉爾選定這名稱並不是偶然. 他顯然希望莫斯科無論如何都不會相信盟軍將開始對蘇俄宣戰.
事實上. 在當時的情況下. 鷹 美對蘇俄宣戰是非常有可能性的. 邱吉爾計畫投入最強大的軍隊對付蘇聯. 至少有150萬人. 主要是在希線作戰的英美加波部隊. 另外還有1022個德國師.
在德國部隊投降後. 受降的英國人並沒有解放那些部隊. 反而派出教官對得軍進行訓練. 準備對蘇作戰. 根據英國人的計畫. 第三次世界大戰應於1945年7月1日爆發
長期以來. 英國政府一直否認有對蘇作戰計畫的存在. 幾年前. 英國人解密了一些二次大戰的軍事檔案. 裡面就包含了對蘇作戰計畫[難以想像] :1945年夏. 英軍準備對蘇軍發動突然襲擊. 計畫書中非常的清楚的寫著 [蘇軍此時已經非常虛弱. 參加歐洲戰士的蘇軍裝備已消耗盡. 因此把他們趕回戰前邊界迫使史達林下台應該沒任何困難. 等待我們的將是國家制度的更迭和蘇聯解體 作為恐嚇措施. 可以轟炸城市. 特別是莫斯科]
當時的美國人也非常支持英軍的想法. 坦克集團軍司令巴頓將軍就曾公開宣布他的部隊不會根據[雅爾達]協定在埃利巴分界線處停止前進. 而是繼續前進. 先到波蘭. 後到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最後到達史達林格勒. 在希特勒未能結束戰爭的地方結束戰爭 美國總統杜魯門也在為此次戰爭型積極準備 當時大部分的美國人都是同情蘇聯的 美國公眾對政府的這些背叛行為表示不理解 知道蘇聯為了戰勝希特勒付出的代價. 最後杜魯門的立場開始動搖
正是考慮到英美宣戰危機. 史達林才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搶先攻佔柏林. 以便項向英國人表示蘇聯軍事力量並沒被消弱. 他把這個任務交給大名鼎鼎的朱可夫元帥
經過激戰. 蘇聯攻克柏林. 充分展現他們的實力. 提高了史達林和蘇聯的聲望
儘管在柏林的個別地方仍有激戰持續到5月12~13日. 但這足以影響到英美高層的決定了
蘇軍勝利後. 英國方面可說是朝野震動. 英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得出一致結論 : [英國人難以戰勝蘇聯人]
從此以後英美不趕再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
(源自於 被遺忘的戰火-人類戰爭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