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3 08:50:30陳南榮

林口西濱海岸 可能為新史前遺址

 ▲張新福(中)十多年來累積數萬件古石器、陶片,昨有大陸學者來觀看。(潘欣彤攝)

林口西濱海岸 可能為新史前遺址
2012-06-23 01:45 中國時報 【潘欣彤/新北市報導】
 
 ▲張新福(中)十多年來累積數萬件古石器、陶片,昨有大陸學者來觀看。(潘欣彤攝)
 
     台灣史前遺址可能再增一處!林口區太平里文史工作者張新福,十多年來累積數萬件古石器、陶片,年代橫跨冰河期到唐宋。今年四月,第一批送中研院檢驗的五百多片石器結果出爐,證實最早為舊石器時代,更有考古學者大膽預測,當時居住在此者,可能遠從長江三峽遷徙而來。

     原為尋找值錢的玉石,從八十六年發現第一塊古石器開始,張新福近廿年沿著西濱海岸撿拾「考古」生涯中,找到了不少具代表性的文物,如呈圓盤狀的歐洲石器,因最早在歐洲發現而得名,後陸續在亞洲各地發現,由於製作與技術相似,成了遠古時代「文化交流」的最好證明。

     而他的發現,也引起包括中央研究院、十三行博物館等研究單位注意,除分批將他收藏的古陶片、石器送至專業單位鑑定年代,更將西濱快速道路旁,即八里掩埋場行政中心以南,瑞平國小以北,長二點五公里海岸線,命名為「下罟坑遺址」。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臧振華,昨與大陸福建博物院自然館副館長范雪春、廣西文化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謝光茂等人到張新福住處,范雪春看到張新福撿回的古石器,嘖嘖稱奇「這麼大片十分少見」,更指出從打擊點到鑿製的細節,都與長江三峽一帶發現的石器頗為相似,可能是冰河時代末期,約史前兩萬三千年至一萬七千年間,長江三峽一帶史前人類為避寒,南遷穿過水位低淺的台灣海峽,至台灣落腳。

     謝光茂也說,張新福收藏的古石器中,與在廣西出土的石器十分相似,不排除兩地文化交流甚至遷徙的可能。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臧振華說,此處發現的石器又大又重,在台灣考古史上十分罕見,而從大小與製法上,與同為史前遺址的台東長濱文化呈現極大差異,十分有可能為新的史前遺址,但因目前尚未進行大幅度調查,仍難拼湊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