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0 15:29:03陳南榮

澎湖西嶼古堡

西嶼西炮臺

 

       

西嶼西炮臺又稱作西嶼古堡,是位於台灣澎湖縣西嶼鄉的一個清代的的軍事建築,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
       

該地於明鄭末年即設置炮台,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加以改建,光緒九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後,澎湖通判李嘉棠再次改建,次年完工。後台灣建省,劉銘傳於光緒11年請德國人鮑恩士再次改建, 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完工,即為現今(2006年)所遺存的砲台。因其為台灣少數保存完整的古炮台,具歷史價值,於1983年被指定為一級古蹟。

     

整個軍佔地8公頃多,建築包括外堡門、外土垣、內壕溝、內堡門及內土垣、砲座、甬道、兵房、內校場,其有612吋口徑之阿姆斯壯後膛砲各一門、10吋同型砲二門及銅砲二門。

 

 參考維基百科


      

澎湖縣文化局透過仿製實際尺寸大砲的展示,彰顯西台古堡的歷史意義,讓參訪的遊客感受當時澎湖海防軍備實力,並藉由導遊生動的解說,深化旅遊內涵,藉以吸引更多對歷史文化有興趣的遊客參訪,提昇澎湖縣觀光效益。

 阿姆斯托朗後膛起源於西元1854年,克里米亞戰爭(Crimean War)期間,阿姆斯托朗有感於英軍在戰場上使用之火砲操作過於不便,因而構思設計較機動性的火砲供英軍使用。 
       

 阿姆斯托朗後膛鋼砲首次製造於西元1855年,由英國WoolwichElswick Ordnance Company The Royal Arsenal兵工廠所製造。其特點為層層套箍方式製成的砲身,採用新型閉鎖裝置的後膛砲,利用熱漲冷縮原理,使其可以承受較大的膛壓,火砲射程更遠。


       


       

西元1880年威廉.喬治.阿姆斯托朗先生發明了後膛砲斷隔螺栓砲閂,此一發明提供了現代火砲快速裝填和發射穩定的機制,使「後膛砲」從此成為戰場上的主流。 
       


       



       

 

上一篇:二崁古厝

下一篇:臺灣原生白色蝴蝶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