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4 23:39:45陳南榮

沙鹿、大甲東陶器特展

  「陶花朵朵開-沙鹿、大甲東的陶發源」特展

展期:98年10月16日至99年元月15日。地點:台灣文獻館文物大樓三樓蓬萊鄉情特展室。( 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一路254號/展覽室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9:00~17:00,週一休館) 

協辦單位:台中縣民俗文物協會。
       
 一、前言

大甲東的陶器技藝承襲自大陸來台的「福州師」,福州師傳授的「土條盤築法」就是陶器師傅所說的「土內走」,又因為陶器師傅做陶時是向後退的,也有人以「倒退嚕」形容土條盤築法的手藝;同時,土條盤築法又稱「擠胚」或「手擠胚」,它是福州派的製陶系統。

土條盤築法在製陶過程中,是徒手做陶的手藝,需要依賴的工具不多,因此,又被稱為「手擠胚」,它是最早的傳統手工陶瓷技法。土條盤築法大部分用於製作大型器物,例如大水缸、角缽、甕等。做陶的過程為,首先做好器物底部,再將事前練好的土條從底部沿著層次一層一層逐步盤繞上去,直到想要到達的高度為止,再以拍陶用具拍打出型體直到完成。
      
二、大甲東陶藝探源

臺灣的景德鎮「台中縣外埔鄉大甲東」,大甲東因位在大甲東社(道卡斯崩山八社之一)之內而有此名。為典型的河階地型外埔鄉的一村。原是大安溪的河道,因受大甲東斷層陷落河道北移之賜,形成一廣大湖泊(前湖與後湖),沉殿了大量高黏性的陶土。這裡的陶土經得起高溫燒製,其所製的器皿都不會滲水;加上這裡陶師技藝精良,故其產品均屬上品,「大甲東陶」因而打出了名號。     

明治三十五年(1902 ),一個名叫林景洄的福州陶師來到「大甲東」,他除了具備製陶的各項技術之外,亦懂得經營之道。因此在「大甲東」蓋了當地第一座窯廠「內窯」,同時也教當地人製陶的技術,可以說是「大甲東陶」的開山鼻祖。林景洄因為自己會砌窯,把窯廠轉讓出去可以獲得一筆很大的利潤。於是把「內窯」轉讓給王潭經營。把獲得的資金又在莊外新蓋一座蛇窯,有別於莊內的「內窯」,當地人稱作「外窯」。     

三、大甲東產品與特色:

由於早期民眾生活水準較差,大甲東陶器產品,以一般日常用的陶器品為主。後來因日用品為塑膠品所取代,以及民眾生活水準提高,促使陶器業者往高品質且多樣化之陶藝方相發展。是故大甲東的陶器產品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變化。大甲東產品與特色:

(一)民國四十年代以前:主要產品

1.容器類有:水缸、酒甕、菜脯甕、油甕、米甕、缽、罈、罐等。

2 .應用類有:金斗甕(骨罈)、金紙缽、燈火缽(死人點燈用)、狗母e 仔、桌腳(墊桌腳防螞蟻)、三元(藥罐)麻油罐(婚嫁用)、五梅(婚嫁裝髮油)、火籠缽、火爐、雞酒缽、香爐、鹽罐、龍罐(裝開水用)、土管(排水或煙囪用)、筷筒、香筒插香座、陶枕頭、夜壺。

3.裝飾類:尺磚(灶面用)、獅子座(墓庭用)。

特色:以人工製造、外表粗糙堅硬、花樣少變化、色澤較深且大部分印有「大甲東品」等字樣標誌。

(二)民國五十年代:

因生活水準之提昇,而主要產品除民國四十年代的產品容器及應用類之外,以往較笨重之器官則面臨淘汰,另開始生產裝飾用之實用花盆,最初生產之花盆以素燒的紅花盆及紅蘭盆等。

特色:以人工製造、色澤較以前淺些、外表較以往細膩些。

(三)民國六十年代:

主要產品為日用裝飾品,有植木缽、盆栽缽、仿古花瓶、仿銅獅子花瓶、花器(水盤)禽類型花瓶、樹皮花瓶、奇型花瓶、抽象型花瓶、鼓椅、獅型椅、噴水池用之青蛙、魚、白鶴噴頭、花台等美化環境用品。

特色:此時是陶業之轉型期,陶藝品逐漸萌芽、變化大產品花樣多、外表有繪製圖岸、文字及彩色顏料的應用、並健以機器加上人工手藝製品、產品較以往精緻許多。

(四)民國七十年以後:

民國六十年以前所生產的水缸、缽、瓶、罐等大型器物,停止製造,代之而起的是花盆及仿古裝飾等陶藝品。花盆之品質越來越高級,並以生產精緻之陶藝品為多。產品有:高級盆栽用精緻品、仿古浮雕花瓶、及小完意、寫實性的完偶、或復古等陶藝作品。

特色:色彩鮮艷、產品大小花樣變化多、仿古居多古色古香、外層釉光滑、色彩鮮明 。

四、














四、結語:

早期生產的大甲東陶,除了民間當作生活用品之外,有相當大的數量是被美軍當作文化收藏品買走了,這是一段特殊機緣,所以造成現存於民間的大甲東陶器為數不多,使它具有物以稀為貴的文物地位。  
 

資料參考:〈外埔地名暨建置沿革探源 大甲東陶藝〉

http://www.tpg.gov.tw/web-life/taiwan/9512/9512-04.htm

 

 

威爾剛 2020-01-12 10:33:20

讚~~~~!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