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2 07:56:01陳南榮

長毛象化石介紹

〈圖/文陳南榮〉

長毛象屬名Mammuthus(猛獁象屬)源自於俄羅斯的古字 mammut,意思是地下潛伏的事物,因為所有長毛象在被發現時,都已死亡並半埋於土中。猛獁象中最為世人熟知的,就是生活於寒帶冰原的長毛猛獁象,又稱長毛象,外表披著長毛,因而稱為長毛象。長毛象的體型和現代的非洲象相似,但具有一身的長毛,頭部前額高聳,門齒捲曲呈纏繞狀,臼齒齒板數較多且密集等主要特徵,為草食性的動物。長毛象復活記長毛象約出現在4百萬年前的非洲,隨後遷移至亞、歐洲,10萬至1萬年前,亞洲、非洲、猛瑪象仍同時存在,但猛瑪象卻在約1萬2千年前的最後一次冰河時期無故消失。

長毛象大約出現在400萬年前的非洲,然後慢慢傳播到歐洲和亞洲各地。更於180萬年前左右,穿過了白令海峽遷移到北美洲。猛獁象有很多種類,有北方型的寒帶猛獁象,但也有南方型的溫帶猛獁象。北方型的猛獁象,體型比較巨大,有的肩高約可達 四公尺 半以上,南方型的猛獁象體型較小,如臺灣猛獁象的肩高可能只有 三公尺 。亞洲象、非洲象及猛獁象,在更新世(10萬到1萬年前)時三種大象都同時存在,但猛獁象在最後一次冰河期結束時(約1萬2千到9千年前)神秘地從地球消失了。

學界專家研究結果,對於長毛象的滅絕大概有兩種推斷,其一是因冰河時期結束,氣候遽然的變化使得棲息地環境的改變等,雙重的變化讓牠們無法適應而滅絕;其二是人類的過度獵殺使得猛獁象消失。因氣候的劇變使得長毛象瀕臨絕種,而人類的獵捕,讓僅存的一些巨獸走入了歷史,而造成了長毛象的滅絕。在更新世的後期,人類大量出現,這些石器時代的人,經常濫捕獵殺猛獁象,以食其肉讓長毛象在一萬年前大量死亡。在許多石器時代的洞窟中,遺留有猛獁象的壁畫,可以佐證。

曲長而堅軔,用以剷雪找食物的象牙,是人類的最愛,卻也是加速長毛象滅絕的原因。一萬年後,又因為珍貴的象牙,讓這些長眠地底的長毛象重見天日。近年來由西伯利亞廣大凍原上偶而會發現長毛象的骨骸,甚至有些骨骸上還殘留有毛皮、肌肉、內臟等柔軟組織,只是或因長毛象死亡時屍體被食腐動物啃咬,或因表層解凍、頭部露出地面時被其他動物啃咬、沖刷等原因,很難發現完整的整付骨骸。這些出土的「冷凍」長毛象,和消化道中的最後一餐,及毛髪中夾帶的花粉,讓世人有機會更進一步的了解牠們及當時的環境和生態。

國內出土化石都相當零散,難得有完整的大型動物化石,左鎮及澎湖海溝也曾出土劍齒象、猛瑪象化石。左鎮長毛象化石在民國廿年出土,因為多數標本都屬於私人收藏,左鎮昔日為大象群聚地,可惜,許多化石都付之闕如,目前菜寮化石館僅保有一顆象牙和零星標本。因此長毛象是猛瑪象屬,但屬於北方象,特徵是覆有長毛;台灣猛瑪象則是南方象。

想一睹長毛象化石可至左鎮菜寮化石館參觀;

看過電影冰原歷險記的人,對影片中的長毛象一定不陌生;這次展出的長毛象來自西伯利亞北部俄羅斯聯邦的薩哈共和國,是年齡估計約20歲至25歲的母象,生前體重約1.5公噸至2公噸。

冰原巨獸現身,13萬年前生活在西伯利亞的長毛象化石,在左鎮鄉菜寮化石館展出。左鎮長毛象特展的長毛象是真正由出土化石組裝而成,難得一見。展期至明年4月30日。這頭母的冰原巨獸,來自西伯利亞,高約2公尺、重達2噸,和卡通「冰原歷險記」中的猛瑪象屬於同一年代、背景,因此,將吸引許多家長帶著小孩要來看冰原歷險記中可愛的長毛象。建議在參觀時,可與現代大象做比較,長毛象最特別的是象牙前端是平的,作用是在冰原鏟雪找食物,與現代大象的象牙往上翹起大不相同。

除了左鎮菜寮化石館長毛象化石特展之外,嘉義市陳仁德石頭、國立臺灣博物館也可以看到長毛象的真面目。



參考資料

1、商業周刊第 914 期 林正峰

2、國立臺灣博物館 展覽說明

3、何傳坤祁國琴(1995)《臺灣第四紀澎湖海溝哺乳動物群及古生態環境 》

4、胡忠恆、陶錫珍(1993)《澎湖群島動物化石專輯》

5、鍾廣吉(1991臺南縣境內新化丘陵區之化石地質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