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05 11:22:03陳南榮

小5生發現40萬年前台灣虎化石

發現台灣虎臼齒化石,許睿農(左)把化石捐贈科博館典藏與研究,館方頒感謝狀肯定。(記者蘇孟娟攝)

挖到寶 捐贈科博館收藏

〔記者蘇孟娟、林孟婷/綜合報導〕台中市育仁國小五年級學童許睿農七月參加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野外採集研習活動,在台南縣菜寮溪畔發現一顆閃亮的小石頭,沒想到經過檢驗,居然是距今約四十萬年前的台灣虎臼齒化石。他已將這顆化石捐贈科博館收藏,協助已滅絕的台灣虎生態研究。

台灣虎 滅絕已逾10萬年

科博館地質學組古生物學門助理研究員張鈞翔指出,距今約四十萬年前的更新世時期,已知有不少動物群相,台灣虎也是其中之一,但台灣虎已經滅絕至少十萬年,相關研究資料極少,目前僅曾在菜寮溪發現過一枚台灣虎的犬齒,保存在菜寮化石館;許睿農的捐贈,對研究及科博館館藏意義重大。

熱愛科學的許睿農最愛看小牛頓雜誌與百科全書,更是科博館的常客,今年暑假他報名參加「尋訪台灣哺乳動物化石之旅」野外採集研習,前往台南縣左鎮鄉菜寮溪進行化石採集,無意間發現一顆如荔枝核般大小「閃閃發亮的石頭」。

許睿農當時並不以為意,隨手放在背包裡,由於同伴中有人發現珊瑚等化石,他卻只找到貝類化石,覺得手氣很差的他,渾然不知其實自己已挖到真正的寶藏。

回家後他整理背包又看到黑色小石,媽媽陳富渼因認識科博館義工,託人帶給專業人士鑑定,才得知兒子找到的石頭竟是台灣虎臼齒化石,讓全家又驚又喜。

台南縣左鎮鄉菜寮溪因發現「左鎮人」化石,而成為台灣重要化石產地,館內現在展出早坂犀牛化石模型展,就是一九七一年由左鎮菜寮化石挖掘隊挖掘出土,是一具四十萬年前完整犀牛的化石骨架。

菜寮溪 曾發現犬齒化石

張鈞翔說,菜寮溪區域是台灣最早發現有哺乳類動物化石的地區,但目前發現的化石以貝類最多,動物化石則以食草性動物居多,像是鹿、水牛、犀牛、大象等,食肉性動物化石較少,在虎類化石部份,目前僅菜寮化石館收藏有一枚台灣虎的犬齒化石。

許睿農找到的這顆約一點五公分大的牙齒,應是右側下方的臼齒,根據牙齒構造比對,僅粗知台灣虎體型約較現今的老虎稍大,其餘生態資料有待更多佐證。

(自由時報2006年9月5日星期二)

小5生拾獲虎化石 天注定

科博館邀當小老師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台中市育仁國小學童許睿農日前獨具慧眼發現距今40萬年前的台灣虎臼齒化石,並將化石捐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小小年紀即具備文化是公共財觀念,科博館特地頒贈感謝狀肯定,也規劃明年邀他擔任研習活動嘉賓兼小老師,藉以帶動更多學童學科學的興趣。

事實上,許睿農的大發現險些無緣完成,原來科博館每年暑假規劃的各式研習營向來吸引學童趨之若鶩,今年暑假規劃3梯次的「尋訪台灣哺孔動物化石之旅」野外採集研習,共招收120人,吸引逾600人次報名。

科博館基於公平起見,採抽籤決定參加者,許睿農3個梯次均未抽中,一度極失望,但因愛好科學的心強烈,在報到截止後,趕到科博館現場排隊等候補機會。

許睿農的母親陳富渼說,當時陪著兒子足足站了逾2小時,終於補上出隊名單,許睿農才笑逐顏開,怎麼也料想不到,這趟科學之旅會有大突破。

當確知撿拾到的黑色小石是距今40萬年前的台灣虎臼齒化石後,許睿農未曾掙扎考慮,就決定把化石捐給科博館典藏,才小學5年級的他說,化石是大自然的產物,來自大地當然要讓大眾都看得到,況且家中也欠缺良好的保護設備,捐給科博館遠比放在家中有意義。

科博館地質學組古生物學助理研究員張鈞翔說,科學研究就像辦案一樣,「有多少證據就辦到那」,這次許睿農的捐贈舉動,替科博館的台灣虎研究開了扇窗。

張鈞翔強調,非洲地區的動物之王向來是由獅子主宰;但在亞洲、印度及西伯利亞地區則以老虎稱霸動物世界,推測台灣虎應是更新世時期台灣島生物史中的主宰,但因資料有限,目前無法確知台灣虎的類別,有待包括頭骨、四肢骨等更多資料研究,若能拼湊台灣虎的生態面貌,有助追溯台灣島的古生物史。


菜寮化石館 珍藏台灣虎犬齒


菜寮化石館內,仍保存2顆完整的台灣虎犬齒化石。 (記者林孟婷攝)
〔記者林孟婷/南縣報導〕台南縣左鎮鄉菜寮化石館,雖然屬於地方性化石博物館,卻仍收藏許多出土於菜寮溪的珍貴化石,其中有2顆保持完整的台灣虎犬齒化石,屬於更新世地質年代,距今已有1萬至180萬年,到現今仍在館內一樓展出。

化石館人員表示,台灣虎犬齒化石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台灣虎化石相當稀少,由於肉食性虎類獨居性強,相對的要形成化石區很難,所以要發現台灣虎相關化石的機會也非常少。

此外,要研究肉食性老虎,任何一塊化石都是珍貴的資料來源,就目前所知,雖然菜寮化石館內展有完整虎齒化石,但有些挖掘家也時常到菜寮溪想要找尋還未發現的珍貴化石。

化石館人員指出,菜寮溪近幾年淤積嚴重,不少挖掘家都敗興而歸,近幾年出土的化石量也少了許多,但仍持續辦理化石研習活動,希望能夠將深埋在土壤中的珍貴化石再次重現。

(自由時報2006年9月6日星期三)

虎牙化石 誰先撿到?爆爭端

〔記者蘇福男、蘇孟娟/綜合報導〕台中市育仁國小學童許睿農捐贈台灣虎臼齒化石給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昨天傳出許童並非首位發現者,而是參加該次活動的另一位女學童採集後掉落遺失。

當時授課講師王良傑昨天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7月1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的「尋訪台灣哺乳動物化石之旅」活動,研習學員在台南縣左鎮鄉菜寮溪畔採集化石。

有一名高年級的女學童發現一顆化石,他一眼就看出是台灣虎臼齒化石,馬上向在場學員解說,並強調其珍貴性,學員聽說「價值連城」,紛紛爭睹,就在媒體拍照時,化石因女童被推擠而掉落。事後,所有學員地毯式搜尋,但都未發現化石蹤影,直到本報大幅報導,才得知被許姓學童撿走。

王良傑強調,他很肯定許童捐贈的舉動,但當初確是由女學童率先撿獲,因此,捐贈榮耀應由兩名同學同享才公平。

當天也在菜寮溪現場的科博館地質學組古生物學助理研究員張鈞翔指出,當天在場並未見到「傳聞中的第一顆老虎牙齒」,因此不便評論。

張鈞翔強調,其實在化石挖掘過程中,有可能遺失,也可能不慎被破壞,但並沒有所謂誰先誰後的歸屬權爭議,當化石遺失的那刻,一切已歸零,端看後續誰先發現論斷;他說,若事件屬實,只能說過程出現一段遺憾小插曲,但無損許睿農小朋友的捐贈意義,他還是給予高度肯定。

許睿農的母親陳富渼乍聽也甚覺驚訝,她說,兒子表示當時並不清楚別人是否撿到老虎牙齒,只是專心尋寶,更不清楚帶回的「黑色小石」為何物,反倒是她代為整理背包時,認為該石頭十分特殊,好奇心驅使下,才請熟識的科博館義工帶給專家鑑定,證實兒子是撿到化石。

(自由時報2006年9月7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