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蓮花化身 路寒袖
〈序〉 蓮花化身 路寒袖
淑華總把她的文字打理得乾乾淨淨的,讓人想體貼的抽張面紙幫她拭去嘴角的湯汁飯粒都沒機會。
她清純,有點怕生、膽怯,甚至拘謹,卻相當的自覺,骨子裡又無比的強韌,像六、七○年代從中南部鄉鎮剛進台北城的少女。
我們彷彿看到,那個對著閣樓窄窗的小女孩,神神的望著旋竄攀爬的絲瓜花藤間的蝴蝶、黃蜂,她懷著憧憬、夢想,但終究得步下閣樓,去接受生命的考驗與試煉,在一連串的筋挫骨碎之後蓮花化身,變了一付堅毅的新身子。
淑華好念舊,心思稍一浮晃,不由主自的就回首了。懷舊文字難免滄桑,而我們偏偏同她一個樣的凡人,她的淒涼也是我們的悵惘。
做為一個斗南傳統餅舖的女兒,淑華雖未克紹箕裘,但幸好她愛上寫作,用筆記錄了家族產業六珍馨餅舖的興衰,以及我們許久未聽到的「大餅」、「盒餅」、「散餅」的產銷景況,這幾篇文章勢必成為地方產業的重要史記。不過,淑華字裡行間那股濃郁的人情溫潤與敦厚,才是最令人低迴沉吟的地方。
譬如阿嬤利用餅舖兼賣冰品時,瞻前顧後就怕搶了附近瑞江伯冰攤與阿昌青草茶的生意。又如,家業餅舖疑似落入地方政治角力下的犧牲品,七十幾坪的店面住家一夕之間被拆得只剩
我特別喜愛淑華的寫人,個個都是那麼的活靈鮮明,像她那曾遠赴日本學習機械工程的父親,放著家業給父親、太太去煩惱,一骨碌的埋頭搞自己興趣的機械設計,於是開了家「豐祥鐵工廠」,它對大部分的斗南人而言,或許毫無記憶,卻是父親人生的夢工廠,父親在這裡滿足了他的設計與創業之夢,最後雖時不我予,但終究認真追求過。父親這角色幾乎是所有作家共同的主題之一,同樣是台灣歐吉桑,相較於吳念真的《多桑》、楊索的《我那賭徒阿爸》、王威智《我的不肖老父》,淑華的父親算是「犯行」輕微的了。
淑華尤其擅長描摩女性,〈迷航〉、〈情牽兩端〉就讓我想到廖玉蕙筆下的母親;〈糖嬸〉則是婆婆的行誼事略,作者站在恰如其分的角度與距離,情感甜鹹適中;〈鷺鷥飛入山〉寫的是嫁入苗栗大湖山區客家庄的阿姨,其中最令人動容的是阿姨吃著阿嬤為她煮的麻油蚵仔湯時,母女兩人的對話與細膩互動,這一幕最適合侯孝賢的鏡頭,台灣查某人的親情表達、面對生活苦楚的耐壓,莫此為甚。
書中幾篇如〈一個洗腳的男人〉、〈一個買牛肉湯的男人〉、〈愛憎廚房〉、〈在橋的這端〉等,似寫婚姻的糾葛,對比〈鷺鷥飛入山〉雖然世代不同,情景互異,但女性的隱忍特質有如一脈相傳,不過這幾篇的筆法明顯的迂迴側進,想必不願以此擴大自我的哀憐吧。
所以讀淑華的文章就特別容易令人心疼了,疼惜那令人眷戀的年代、鄉鎮與人情,感嘆它們的邈邈遠逝;也疼惜淑華於生命的洶湧波瀾之後的貞定書寫,讓我們相信,這本書就是她蓮花化身的再生池。
說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好像太誇張了!那就直接一點表示了,總算等到了一本專屬華姊個人的書籍!別忘了妹子我是忠實讀者,新書發表時若無法前去,可別把我忘了,宣傳組是紫大姐領軍,若還需要推銷組的話,那就算小妹我一份喔!
恭喜姊姊賀喜姊姊................
謝謝紫大娘
我也很快樂!!
淑媺啊
從不敢或忘默子的溫暖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