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第二十三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創作獎決審會議
─中華副刊─ 日期:
種類最豐富的一年--
第二十三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創作獎決審會議
--------------------------------------------------------------------------------
決審委員:張曉風、陳芳明、陳義芝、蔡詩萍、鍾怡雯(姓氏序)
主 持 人:陳義芝
列 席 者:蔡文甫、陳素芳、宋敏菁
時 間:
地 點:九歌出版社會議室
紀 錄:張夢瑞
第二十三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創作類共收到一百八十四件參賽作品,經過初審、複審,結果有二十九件作品進入決審,由張曉風、陳義芝、陳芳明、蔡詩萍、鍾怡雯等五位重量級作家,進行最後的評審工作。這項為紀念文學大
透過評審不同的眼光來看,題材各有所長
陳芳明:
現為國立政治大學中
陳義芝:
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助理教授。曾任《聯合報》副刊主編、主任。曾獲中山文藝獎、台灣詩人獎及時報文學推薦獎。著有詩集、散文集。
〈在狹縫裡〉藉著有趣的題材,諷刺社會
蔡詩萍:
台大管理學院EMBA研究所商學組,主持廣播電視節目,曾入圍電視、廣播金鐘獎。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創作獎。著有散文集、評論集。
鍾怡雯:
現任元智大學中語系副教授。著有散文集、人物傳記、論文集、散文繪本;主編《九十四年散文選》、《馬華文學讀本》Ⅰ、Ⅱ等多種。
本屆梁實秋文學獎進入決選的作品,內容取材多元,水準相當,各受評審青睞,因此競爭十分劇烈,曾多次擔任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類的知名作家、同時又擔任本次評審主席的陳義芝表示,二十三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類,堪稱是歷年來作品種類最豐富的一年。
由於作品相當豐富,評審委員也不敢掉以輕心,不斷提出看法,多次討論。特別是評審在為自己稱許的作品拉票時,不時出現峰迴路轉的局面,原本居於落榜邊緣的作品,在評審力爭下,引起其他評審的共鳴,最後得以名列榜單;也有一路看好的文章,又被其他作品超越,不到最後關頭,不知道誰是最後的勝利者。負責主持的陳義芝表示,從這裡可以看出此次徵文是豐收的,透過評審不同的眼光來看,題材各有所長。
根據梁實秋文學獎徵文活動辦法,散文創作類將選出首獎一名,也就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優等獎,獎金十五萬元,獎座一尊。另選出評審獎六名,每人獎金三萬,獎牌一面。
入選的二十九篇作品在第一輪投票後,按分數高低進行淘汰,陳義芝表示,這次選出的作品大約是八篇,獲得一票及二票的,如果是委員心目中的前幾名,可以多替它多講講,甚至進行拉票,否則就放棄。五位評審圈選結果,獲得五票的有三篇、四票的有四篇,三票的六篇,二票的九篇,一票的三篇,零票的四票。結果一票及零票的作品全部遭判出局。接著討論獲得兩票的作品,第一個討論的是〈樟腳村祭事〉,由於圈選此篇的張曉風、鍾怡雯並不堅持保留,很快就遭淘汰。
第二個討論的是〈在狹縫裡〉,投它一票的陳義芝首先發言,他說,這個年代很多人不會說故事,能夠把故事用文字寫下來的作家,且說得又是一種口語的風格,是件十分難得的事,這種說故事的能力本來最不可能喪失,但在這個扁平化的時代卻最容易喪失。作者藉著有趣的題材,也就是鬼的故事來演繹達成 ,如果文章只是講究好玩,單講鬼的情節氣勢就弱了,但是,作者最後講到的是社會上人不人,鬼不鬼,人比鬼更要命。整個敘事筆法相當凝聚,很清新,竹子裡的鬼也言之成理,它的可貴是情節、動作、表情細膩,整個章節不牽強,十分自然。這篇文章不是導向怪力亂神,而是諷刺這個社會,作者循序漸近,講到的狹縫,就是人性思維中的狹縫;偶爾我們總是會露出一點懼怕,一點好奇。陳義芝說,這篇原是他的前三名,雖然它只得了兩票,但他希望大家再考慮一下。
另一位支持此文的蔡詩萍表示,此篇進來是可以的,但不在他的前幾名,蔡詩萍說,本文有個問題,作者如果純粹講鄉野傳奇,那還不錯,可是文中提到有一種科學儀器叫光譜儀,蔡詩萍認為,作者試圖要用他所說的鬼故事,來否定一些理性科學,這部分問題比較大。蔡詩萍坦承,他會支持此篇,但悲觀地認為,本文很難進入前八名。
陳芳明指出,這篇文章很多地方都不順暢,像「同學看我膽敢果真上台」,既然敢上台,怎麼又果真?還有「看著學生慌懼的神采」,他反問:神采怎麼是慌懼的呢?應該是神采奕奕才對,還有作者最後用了一句「職是之故」,好像又在推論什麼,而且作者說的鬼故事也不是那麼精彩。張曉風呼應陳芳明的說法,她認為,本文文字好的不少,但錯的比好得多。經過評比,〈在狹縫裡〉被判出局。
接著討論〈最後的離別〉支持它的陳芳明認為文章結構鬆懈了些,陳義芝也認同,順暢但是不深刻,〈最後的離別〉也放棄。接下來的是〈放手練習曲〉同樣被判出局,兩位支持者都認為沒有那麼出色,文字很零亂。緊接是〈剪芳達〉,投它票的陳義芝首先表示放棄,鍾怡雯認為該文故事很不錯,但,敘述得很不好,同志這一部分寫得隱隱約約,其實可以用直接、嗆辣的陳述。陳義芝則認為,它的優點是寫家庭裡的紊亂,父母的疏離,彼此無聲的關係,這部分寫得還不錯;另外一點就是同性戀掙扎的心理,讀來令人同情,但是有些地方不夠清朗,影響了整篇文章。一篇散文如果讀起來不夠清朗,在今天這個時代,是很難一直抓住讀者。〈剪芳達〉遭到淘汰。
〈等高線〉寫出中產階級在社會上存有一點慈悲心情
接著討論〈等高線〉,支持此文的張曉風表示,作者寫出中產階級在這個社會上,存有一點慈悲的心情,希望能夠廣施仁愛,但是到後來愛心、憐憫都被磨滅了,你不知道能做什麼,作者把這種失落的心情寫得很好。陳義芝也投了此文一票,他坦承很喜歡這篇。敘述者用了一個象徵,這個題材不是習常見到的,「等高線」用的是一個地圖地理的名詞,也就說,如果等高就是連結一條線,如果往下滑,又是一條線,密度愈密,代表坡度愈陡,作者把等高線的特性拿來講社會的一些問題,而這個問題又不是說理,作者赴美出差,租了一棟三十多層高樓的高檔公寓,過了幾條街出去就是貧民窟,這個社會階層又不一樣。富人的階層是不會瞭解中下階層的辛苦,作者利用等高線來說明,同一等高線上的各點,海拔高度必定相等,等高線分佈越密,坡度越陡;反之,則坡度越緩。大陸的情況也是一樣,有些城市轉幾個彎出去,就變成貧民窟了,敘述者提示了一個社會面相,有一點悲憫關懷的意思。陳義芝特別指出文中動人的一段,「我很清楚自己安分守己辛勤工作,偶爾花錢享受,但不奢侈揮霍。我自食其力,沒有什麼好抱歉的,但是我依然感到艱難。在劇烈變化的社會等高線之間穿行,鋪了柏油的平坦路也能讓我走得氣喘吁吁。」講的是表面的平坦之餘,有些背面我們不知的事情,與我們今天社會認知有些差距,今天台灣的貧富差距也可以從這個地方看。「等高線」提到各自形成一個封閉的曲線,低的中產階級有個封閉曲線,更底層的也有一個曲線,高層的有高層來往的曲線,所以它不只是社會地位,還有心理感覺,作者這個象徵抓住了他,很清朗地表述自己的經驗,這個敘述是有目的的,陳義芝表示,這個敘述在一般的散文是不易看到的。
陳芳明對陳義芝的說法不表同意,他說,此文講的是美國費城,費城他也待過,沒有作者講得那麼糟糕,他覺得作者對美國的觀察還是不夠,美國本來就是一個階層分明的社會,跟台灣不一樣,作者看到下雪,居然說「夏蟲果真不可語冰」,很奇怪的形容,整篇看完沒有令他感動的地方。未圈選此篇的蔡詩萍用另一種方式回應陳芳明的說法,他認為作者用等高線敘述加上感觸,這種手法是很老梗,用一些學術名詞,再轉化到你想要探討的主題,這部分不新;其次,把這個拿掉,這篇文章還是一篇文章,根本不需要這個東西,這種設計反而讓這篇文章變得很奇怪。蔡詩萍說,這篇文章可說是偽中產階級對中產階級之外的人表達一種的同情,事實上敘述者根本不瞭解對方的生活,這種同情是虛矯的。
鍾怡雯同意陳芳明及蔡詩萍的分析,她要為作者講幾句話,雖然文章沒有太大的特色,但十分流暢,錯字又少。經過討論,〈等高線〉淘汰出局。
〈離別誌〉巧妙把手冊跟阿嬤結合在一起
下一篇討論的是〈離別誌〉,陳芳明認為這篇不錯,作者是一個醫生,她看到祖母重病不能救,母親還是堅持要救,女兒跟母親對祖母的感情是不一樣的,作者是從醫療的觀點來看。陳芳明表示,如果作者真是一個醫學生的話,她的文筆是不錯的。蔡詩萍同意陳芳明的說明,同時做了一個補充,他認為作者是有佈局的,「麻州內科學手冊」是急救時用的,她來對照她的阿嬤走的時候,手冊剛好不見,從某種角度來看,也點出醫生手上有一個憑靠的資訊,但對一個真正要走的人是沒有用的,作者巧妙的把這個手冊跟阿嬤結合在一起,且文字也很流暢。鍾怡雯沒有圈選此篇,她指出文中一段話,居然連續用了「因為」、「總是」、「而且」、「並非」, 有點零亂。陳義芝也指出,文中一會母親,一會母,一會阿嬤,一會嬤,這是個小瑕疵,此時蔡詩萍再為此文加把勁,認為該作品不會是第一名,但是還不錯,結果有四票覆議,〈離別誌〉進入決選行列。
緊接著進行獲得三票的作品,首先討論的是〈水做的一條繩〉。圈選此篇的張曉風認為寫得還不錯,但賣弄的意味很重。圈選此篇的陳芳明也有同感,他甚至指出,與去年相比,作者今年參選的作品,顯然有點走味,如果要選八篇,他可能不會把此篇納入。蔡詩萍也認為此篇還可以,但也不會進入他的前八名。陳義芝認為,該作品有點「未聞而造情」,包括寡婦在井邊徘徊,為了喻示清白跳井……全村人只看到井畔一雙繡花鞋,鞋面上有一對布穀在飛,十分矯情。〈水做的一條繩〉被判出局。
〈面具〉撲朔迷離的情感娓娓道來
接著討論獲得四票的〈面具〉,鍾怡雯表示,敘述部分十分混亂,一直在看括弧陳述的事件,真的需要嗎?她說,如果拿掉它,還是可以完成這篇文章,她認為沒有形成一個太大的功用,作者似乎把敘述的某些弱點無法連貫時,就把括弧插進去,她覺得最大的問題不在此,而是在面具,文章跳躍得太厲害;散文是一個敘事的功夫,顯然本文敘事的功夫並沒有做得很好。文章看起來寫得滿流暢,但是「面具」背後的點是什麼?敘述者當然可以完成心裡的書寫,可是心情的目的與旅遊變成不得不合的話,那麼作者必須在這方面說服讀者,鍾怡雯坦承,作者沒有讓她抓住這些東西。曾去過威尼斯的陳芳明說,威尼斯有一個「面具節」,所以他知道作者在講什麼,他也認為文中那些括弧講的是內心話,可是本身都在講內心話了,沒有必要再用括弧,男主角會不會回來?不知道。陳芳明並指出一點,威尼斯每年都在沉沒,國家正在積極搶救,可是文中男女主角自己建立的愛情城堡能不能搶救回來呢?沒有那麼確定。這一部分很不錯。
張曉風認為,〈面具〉並沒有太賣弄的地方,簡單地說,作者藉著與情人參加一個異國的「面具節」,然後把自己一段曖昧的情感跟面具扯在一起?她也不知道結局會怎麼樣?作者把這種撲朔迷離的情感娓娓道來,還算不錯。蔡詩萍同意張曉風的說法,男女主角即使擺脫原有的宿命,仍擺脫不了彼此的鏈鎖,是意志?還是宿命?他也同意鍾怡雯的說法,文章跳躍得太厲害,不是他心目中的第一名,前八名有希望。
陳義芝表示,〈面具〉是他心目中評審獎的作品,就像鍾怡雯說的,文章不是那麼細膩,但是還是很有層次,作者用面具來思辯,到底是帶面具好,還是不帶面具好,作品很貼切又真實。討論結果,〈面具〉進入決選。
〈霧與子〉獲得張曉風,陳芳明、蔡詩萍的支持。張曉風表示,沒有太堅持這篇。陳芳明認為這是篇很平實的親情作品,介於兩代之間;作者的爸爸叫他不要哭,後來他也告訴他的兒子不要哭,這種情節他可以理解,如果要放在前八篇不太可 能。蔡詩萍也同意陳芳明的說法,〈霧與子〉被判出局。
接著討論〈陰天,在不開燈的囗囗〉。張曉風、陳義芝、陳芳明都有圈選,卻異口同聲地表示,可以放棄。張曉風的理由是,情感處理不是那麼清楚。陳義芝說,「在不開燈的囗囗」,沒必要弄囗囗,不知道要在車裡弄出什麼囗囗,讓人不解。鍾怡雯表示,這篇文章對人的觀察非常細膩,敏銳度也很高,但是題目不是很精準,特別是作者提到莫文蔚唱的「陰天」,卻沒有進一步說明這首歌與她的關係,但她還是支持這篇。由於四位評審都未覆議,〈陰天,在不開燈的囗囗〉遭到淘汰。
〈生死薄〉淡淡的冷,有種哀莫大於心死
接著討論得到五票的〈生死薄〉,陳芳明表示,此篇寫很動人,看到作者寫弟弟及太太分別辭世,內心十分酸楚,缺點是錯字太多。張曉風、鍾怡雯則持不同的意見,認為作者太過美化,鍾怡雯說,其實描寫一個人死亡就很難得了,本文寫了太多親人相繼過世,看不到太大情感的波動。蔡詩萍則極力為此文解釋,他指出,此文有點淡淡的冷,一種哀莫大於心死,作者最後兩段回應了我們的疑慮,「雷電擊響,我睜眼看見了自己。我靜靜等待,帶著終究要到來的歡喜。」在沒有任何人放棄下,〈生死薄〉進入決選。
〈一隻貓所能給你的〉獲得三票,支持它的蔡詩萍認為,還 OK,有書寫,有時候又跳出來講理,要放棄也可以。其他的評審一致認為,此篇太囉唆,因此被判出局。
〈旅行之家〉也獲得三票,陳芳明表示,此篇很難說服他,張曉風則認為,非常瑣碎,陳義芝認為,它的可取之處是有多重意涵,帶著家人去旅行,家是安居的所在,旅行又有一種飄泊不定的感覺,敘事者是個同志,可能經常被家人催逼結婚,在愧疚下,特意安排帶家人去旅行,每次還先去勘察,很辛苦,這個題材很不容易寫。蔡詩萍呼應陳義芝,他說,一般人寫同志的筆法千篇一律;不曝光,不讓家人知道,這篇用了一個新的手法,中間穿插了很有意思的討論,比起其他寫同志的文章,本文還滿動人的。陳義芝提出保住這篇,結果得到大家的共識。
〈迷航〉親情書寫不濫情
〈迷航〉同樣獲得五票。鍾怡雯表示,親情書寫是每次徵文都有的文類,此文的優點是不濫情,缺點是敘述者沒有好好剪裁,文字不太細緻,寫得很直接,她說,散文應該抓住敘述的藝術,在特殊的段落應該加強內心層次的描寫。蔡詩萍、張曉風、陳芳明均認為,作者平鋪直敘去寫糞便那段最好,而且真實、傳神。〈迷航〉也進入決選。
獲得四分的〈有蟲室〉,只有張曉風未圈選,她表示,作品中間一直在打岔,說著說著又來講一點道理,引用張愛玲的句子,「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蚤子。」不對,是蝨子。鍾怡雯認為作品有些青澀,引用張愛玲的句子,顯得上下不連貫。陳義芝表示,這篇作品有生動的地方,「有蟲室」如果放在文學書寫裡,等於是一個生命場域,它所提供的視景也很吸引人,描寫力不差。「有蟲室」最後也進入決選行列。
〈腐‧生〉描寫糞便噁心但感染力很強
〈腐‧生〉同樣獲得五票。鍾怡雯表示,前面描寫糞便有些噁心,沒有必要描寫如此詳盡。陳芳明也贊成鍾怡雯的說法,且認為寫得太瑣碎,陳義芝則說,慢慢看了也可以接受,而且它的感染力很強,評審都同意這種說法,〈腐‧生〉也進入決選行列。
〈高檔貨〉獲得三票,原先投它票的鍾怡雯表示,她無意選擇此篇,之所以圈選是想跟大家討論,它是不是小說?陳義芝也認為,是有小說的意味,陳芳明不以為然,他說,近年來的散文甄選裡,帶點幽默感的作品很少,「高檔貨」的文字活潑又生動,那個世界是他所陌生的,十分有趣,很難得。張曉風也說,因為是梁實秋文學獎,應該有幽默文學。但是,鍾怡雯堅持這篇是小說,特別是結尾充滿戲劇化,經常在一念之間就選進一篇小說進來。陳義芝表示,如果鍾怡雯撤掉,〈高檔貨〉只剩兩票,在無人覆議下,〈高檔貨〉遭到淘汰。
〈道在臉書〉獲得四票,未圈選此篇的陳義芝表示,作品套用很多中外名人,作者想要用華麗去裝飾,但是到處留下空隙。五位評審中,只有蔡詩萍有臉書,他回應陳義芝,作者的寫法最像臉書風格,短短的幾十個字,就講一堆看似大道理,或引一個名家的東西,作者刻意去用臉書的形式及文化去寫一些東西,作品有一點貼近臉書文化的藝術,也是這次整個參選作品中,最接近今天數位年代其中的一個題材,而且還帶有一點幽默,這是很難得的。蔡詩萍強調,入選的梁實秋文學獎如果有一篇處理到跟數位年代題材有關的話,可以讓大家知道,梁實秋文學獎並沒有固步自封,只在某種文學作品打轉,它是不斷跟著時代邁進的。〈道在臉書〉進入決選。
〈疤痕〉獲得三票,張曉風表示,敘述者把他成長的記憶透過疤痕來鋪陳,文筆還算流暢,但錯字太多。蔡詩萍認為,這篇是有佈局的,很有意思,敘述者刻意從夫妻的互動,說起身上的疤痕,勾起夫妻溝通的話題,這種寫法還滿有意思的。陳芳明也很喜歡這篇,進入前八名應該沒有問題。未圈選的鍾怡雯認為,對於這類題材,她會要求要以一種特殊的寫法呈現,而不是看到什麼就寫下什麼,作者的寫法太簡單。討論結果,〈疤痕〉進入決選。
三篇作品相差無幾,文建會優等獎增為三名
經過評比,共有十篇進入決選,分別是〈水做的一條繩〉、〈面具〉、〈霧與子〉、〈陰天,在不開燈的囗囗〉、〈生死簿〉、〈一隻貓所能給你的〉、〈旅行之家〉、〈迷航〉、〈有蟲室〉、〈腐‧生〉、〈離別誌〉、〈道在臉書〉、〈疤痕〉。主持人宣布先選出首獎,每人先勾出心目中的第一、二名,首獎出爐,再圈選六名評審獎、結果〈生死簿〉、〈迷航〉、〈腐‧生〉、〈離別誌〉分獲二票。顯然首獎無法產生。
主持人宣布第二輪投票,作品採四分、三分、二分、一分計分,結果〈生死簿〉十四分,〈迷航〉、〈腐‧生〉十三分,〈離別誌〉十分。〈生死簿〉雖然分數最高,但與第二名的〈迷航〉、〈腐‧生〉只有一分之差,且五位評審未將〈生死簿〉列為心中的第一名。評審委員經過再三討論,決定將文建會優等增為三名,這三名是〈生死簿〉、〈迷航〉、〈腐‧生〉,獎金也由十五萬元增至二十一萬元,三人平分,每人獎金七萬元。而〈離別誌〉則獲得評審獎。
最後再次進行評審獎票選,結果〈水做的一條繩〉」、〈有蟲室〉、〈疤痕〉各得八分、〈面具〉十二分、〈旅行之家〉十一分、〈道在臉書〉十三分。評審獎出爐,依次是〈離別誌〉、〈面具〉、〈旅行之家〉、〈道在臉書〉,每人三萬元。
第二十三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創作類評選圓滿結束。
請問如果已經刊在報紙的文章可以參加文學獎嗎
看了妳的照片 妳是否在12月6日到花博
因為當天我帶學生去 好似看見妳
婉靜:
謝謝
我的得獎運還不錯啦
妙真:
已經發表過的作品不能再參加文學獎徵文
從三大報到大小地方文學獎都有這項規則
"發表"定義包括以任何形式公開當然也包括網誌
(即使是投稿副刊的文章也如上規定)
我是那天和兩位姐姐去的呀
你沒叫我?人實在太多,我們只在外圍走走